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裡面,英國和法國真的是多餘的嗎?爲什麼?

用戶68056351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大國地位日益凸顯,越來越有話語權了,相反英法這兩個所謂的“大國”已經退出“光環”,走向沒落,基本上淪為二流國家了。


英法兩國就是美國的小跟班,在安理會上完全是跟風,美國贊成他們也贊成,美國反對他們不敢贊成,毫無自己的主見主張,形似木偶,站著茅坑不拉屎。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天的“歐洲議會選舉”的一次演說當中,高調暗示法國應當讓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由歐盟代替歐洲統一在聯合國發聲,搞一個十個國家的委員會,輪流坐莊。當然默克爾的言下之意是法國把權力讓給德國,法國已不配擁有這個席位了。


德國覬覦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由來已久,經過近幾年的入常小動作,默克爾知道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於是就打上法國的主意了。


從國力來說,法國確實在聯合國的席位有些不穩固,世界本來就是靠實力說話,法國雖說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但世界是現實的,沒有綜合國力的強大,地位肯定不保,


幾年前,惦著腳想入常的國家就曾私底下說,英法這兩個“偽強國”有啥資格擔任,他們只不過是美國的附庸罷了。


英國這個昔日的日不落國家如今也淪為不落國家,已經完全沒有往日的“當紅”,或許說他根本就沒有當紅過,他與法國完全活在美國的影子裡。對聯合國、對世界發揮的作用相當相當的有限,基本上不如一個二流國家。


當然美國在全世界揮舞大棒的時候,還是需要英法這些小兄弟的捧場,有了他們的存在,美國幹起壞事來似乎更有底氣,但在分享成果或者重大抉擇時,你們這些小哥們就得靠邊站,弱國無外交,這是再現實不過的了。


遺產君


在重大國際問題在安理會表決時,作為常任理事國的英國和法國顯得沒有自己的立場,總是和美國坑瀣一氣,附和美國,讓人感覺這兩個國家在安理會可有可無。


事實上,英法這兩個國家無論是在北約或安理會,對於美國而言,都是處於被領導和從屬的地位。曾幾何時,英、法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顯赫的實力大國。隨著二戰的結束,雖然身為戰勝國,並以此榮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經濟卻在多年的戰爭中遭受重創,國力更是急劇衰微,世界實力大國的地位從此離他們漸行漸遠。

雖然實力不濟,可英法似乎還沒有從大國的榮耀中完全走出來,有時會依靠美國人狐假虎威一番,在安理會發言或表決時充當美國人的急先鋒,刷一刷存在感。不過,此類表演更讓很多國家不屑,認為他們在安理會的作用甚至還不如一個正直敢言的非常任理事國。

在美國人眼裡,英、法這兩個國家在安理會不可或缺。但作為實力有限已淪落為二流國家的英、法來說,對維護世界和平、申張國際正義所起到的作用真的越來越小了。


高山流水116820061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並非如大家通常所想的那樣,我們用事實說話,看一看真相到底是什麼。

首先,歷史上法國曾單獨或與英國一同在安理會投出反對票,反對其他三家常任理事國沒有反對的草案,如下圖。


圖中給出的是法國在安理會公開會議上所投的反對票,可見1976年法國曾一票否決其他四常未反對的草案,1956年英法曾共同否決其他三常未反對的草案。未反對包括了贊成和棄權兩種情況。

上述例子表明,歷史上英法在安理會並非美國的附庸,也有不跟隨美國意見,單獨或共同表達反對的時候。

近年的情況來看,美國在投票中往往都是單獨行使一票否決權,而英法沒有跟隨,以下兩張圖就是證明。

很明顯,至少從投票方面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不存在所謂“美國反對的,英法不敢贊同”或者“英法淪為美國的附庸”這種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安理會內部的國家集團形成已久,比如美俄幾乎不可能共同反對某項草案。有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集團在安理會與俄羅斯對抗,許多人也就很容易錯誤地以為英法兩個常任理事國淪為多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