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mtolao


历史真相就是乾隆根本不想退位,退位是被逼的。这问题就更大了,作为皇帝就问谁敢逼皇帝退位?要么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像当初李世民一样先把自己的皇兄杀了,然后找到自己的父皇,把刀架在脖子上逼他退位,为了活命李渊都从了,难道乾隆也遭遇到了当年李渊一样情况?不是的,乾隆退位是自己承诺的,这就更有意思了,古往今来,这样的承诺还真少,一般皇帝都是不死不退位。



在雍正皇帝深夜暴病而亡之后,年轻的弘历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当时他还只有二十五岁,可谓是意气风发,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清朝比较厉害的皇帝了,开创了康熙盛世,而且在位61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当乾隆皇帝还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皇爷爷敬佩不已,所以在成功继位之后就曾经在心中默默发下自己的毒誓,如果自己可以长命百岁的话,一定只做60年的皇帝,而绝不超过皇爷爷的61年,以表达自己对皇爷爷的敬佩之情。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就过去了,说慢也不慢,说快也不快,一晃乾隆皇帝就活到了八十多岁,在位也将近60年了,在古代八十多岁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可见上天还是很眷顾乾隆皇帝的。但是皇位这样的东西可不比别的,一旦坐上了就会上瘾的,这乾隆心里这个后悔啊,肠子都要悔青了,本来自己也就八十多岁了,而且身体也没有什么异样,说不定真的老天照顾活到了一百来岁那不是亏大了。



原本乾隆皇帝想这也就是自己的毒誓,也没有谁知道就随他去吧,反正也无所谓,不退位也没人说反正。哎,说来也奇怪,就是乾隆皇帝正好在位6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这可把本来有点心虚的乾隆皇帝给吓坏了,在我们现在叫做日食,但是在古代不知道啊,当时好好的大太阳突然慢慢变暗,就像变成了夜晚一样,当时这个乾隆给吓得啊心都差点跳出来,果然乾隆以为是上天要惩罚他,于是就果断退位了。



但是退位之后这乾隆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其实就是乾隆换着花样又做了三年皇帝,除了年号啥的都改了,其他一概没变,没有太上皇的允许,继位的皇帝很多事情都办不了的,表面上看是乾隆的自私,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古代无论是明朝朱元璋也好,清朝也好,一般都是很早就立了太子的,因为早些立好之后就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历练以后也方便接任皇位,而当年乾隆是突然退位的,在此之前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退位当了太上皇之后乾隆就是担心刚刚继位的皇帝做不好,所以才把自己掌政,以便皇帝先适应适应。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乾隆皇帝在清朝皇帝里面算是十分出名的一位皇帝,估计在清朝皇帝里面,能够盖过乾隆名声的皇帝估计只有他的皇爷爷圣祖康熙皇帝了。乾隆皇帝二十五登基,经过康熙与雍正两父子的励精图治,为乾隆留下了一个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乾隆二十五登基称帝,活到八十五岁的时候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他的第十五子,这就是嘉庆皇帝。嘉庆皇帝其实资质平庸,并不是继位皇帝的最合适人选,这点我们从他在位期间所做的许多事都能看出来,清朝也是从雍正皇帝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然而嘉庆能当上皇帝,这还要归功于乾隆的长寿。乾隆皇帝过得太久,他的许多儿子都已经死了。在乾隆八十五岁这年,他就只剩下那么几个不怎么出色的儿子,而雍正算是里面最出色的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因此乾隆皇帝对嘉庆十分放心不下,因此乾隆在当太上皇的那三年里,依旧掌控朝政。嘉庆当时名义是皇帝,其实他连发一道圣旨都需要加盖太上皇的印章才能生效。至于更重要的军机事务,就更加没有嘉庆插手的分,一切国家大事都会先和太上皇商量好了,再来告知嘉庆。


麦地传奇


自从嘉庆元年(1796)正月元旦,乾隆帝禅位给皇太子嘉庆,到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逝,乾隆在这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生涯里,仍然总揽大权,让位不让权,让嘉庆这个嗣皇帝变成成天恭听圣训侍奉游宴的侍皇帝,

嘉庆新政=乾隆晚年

这三年零三天,对于眼看着国事糜烂乱象四起而焦灼忧虑的新君嘉庆来说,是痛苦的三年零三天,是煎熬的三年零三天,更是可悲的三年零三天,他只能看着吏治越加腐败,军备越加松弛,而不敢有一言,不敢有一丁点动作,他只能隐忍。

难道说这三年零三天对于嘉庆来说就没有一点好处?有,当然有一点,嘉庆可以悄悄的观察朝政,观察朝臣,积累经验,就当是在太子位上的磨练。

乾隆禅位的时候,让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去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一份长长的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非常的长,把他在位的六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罗列的点滴不漏,但是,对于中期以来出现的危机和种种弊端却只字不提。中心思想就是:儿子啊,老子把这花花世界盛世江山就传给你了,希望你好好守成啊!

嘉庆帝又不傻,心里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他能指出他爹的传位诏书写的不实在吗?不能,他得做孝子,得陪他爹游宴。

自从乾隆退位以后,天天像过节,无休止的大宴小宴,赐皇子宴,赐亲藩宴,千叟宴,赐群臣茶宴,蒙古王公贝勒宴······

那真是一宴还比一宴豪,那是欢乐的海洋,喜庆的世界,在乾隆的带领下,满朝文武尽情欢庆,真是幸福又美满!

做为毫无实权的新君,嘉庆被乾隆捆绑手脚毫无作为,每每下发的圣旨大多头一句就是“奉太上皇敕旨”的话语,旨中有旨,正是嘉庆初年的真实状况;毕沅某次上奏某事,把乾隆放在嘉庆后边了,就引起乾隆的训斥。可见,所谓嘉庆新政不过还是乾隆末年罢了,嘉庆只能奉旨行事。

最威风的太上皇帝

古往今来没有那个太上皇帝比乾隆更威风更滋润,身为上皇的乾隆依旧能够乾纲独断,大权在握,外边是嘉庆元年二年三年,但是内廷依旧是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六十三年,但凡军国大事用人诸事,莫不启奏太上皇,一切军国要事都是乾隆亲理,嘉庆只能敬聆训诲随同学习。

此时的乾隆不说老迈昏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早已经被阿谀奉承蒙蔽双眼,越发抓权不放。做为嗣皇帝的嘉庆还得耐着性子去躬亲侍宴,“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国事呢?往年爆发的苗民起义战火未熄灭,规模更大历时更久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烽烟又起,如此艰难的困境就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遗产,他这个威风的太上皇却似毫无责任尽情的享受最后的奢侈,真是哪怕死后洪水滔天,说的就是乾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历史上皇帝的禅让,绝大多数是出于形势所迫,并非自愿。而乾隆禅让给嘉庆,主动和被动的成分都有在里面,这导致了乾隆禅让后依然由太上皇把持权柄,而嘉庆皇帝形同傀儡的一个情况。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一、乾隆的禅位,是禅让而不归政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并让他在第二年即位,是为嘉庆皇帝。

为了继续掌握大权,乾隆开创了清朝“训政”的做法,即禅让而不归政。关于这一点,乾隆在禅让诏书中,跟嘉庆说得很清楚:“(朕)寿跻八旬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

乾隆这句话是给嘉庆打个预防针,我虽然禅位给你,但大家都还是听我的,所以别以为你当了皇帝就有权力了。

接下来,乾隆还给自己跟儿子之间分了工:

“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至郊坛宗社诸祀,朕年开九袠,于登降拜跪仪节,恐精力稍有未充,不足以将诚敬,自应嗣皇帝亲诣行礼。部院衙门、并各省具题章疏、及引见文武官员寻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阅,奏知朕办理,为朕分劳。”

总得来说,就像后来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跟朝鲜使臣说的:“大事还是我办。”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祭天啊,祭祖啊这些活动,就由嗣皇帝代劳了。

所以乾隆当太上皇这几年是很爽的,既享受了当皇帝的好处,又免掉了当皇帝的许多麻烦。

二、乾隆禅让的原因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禅让给嘉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一共统治了大清61年,乾隆说自己也没想到真能活那么长时间,马上就要打破爷爷的纪录了。为了对皇祖表示尊敬,所以一到乾隆六十年就匆匆禅让,让康熙继续保持他统治时间最长的历史记录。

上面乾隆说的,是明面上的原因。而实际上的原因,是为了盖住朝堂民间对他不肯立储的质疑。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发明的,在乾隆登基时实施,当时大家还没有普遍接受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书直言:

“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乾隆为了平息关于立储的质疑,先是以历史为借鉴,反复申明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然后又下谕旨,向天下宣布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会禅位,让大家不必担心。

当时乾隆已经68岁,他可能估计自己活到乾隆六十年85岁的概率不大,所以放出了这句话。没想到乾隆的身体非常硬朗,真的活到了乾隆六十年,还不大有生病衰老的迹象。但说出的话不能反悔,只好走了个形式,把皇帝的位子禅让给嘉庆,自己继续当一个把持权柄的太上皇。


搞哥读史


太上皇,又叫做太上皇帝,一般给的是皇帝在世的父亲,或者禅让退位的皇帝,其中以在世已禅让的皇帝最为常见,乾隆帝就属于这种情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庄襄王子楚,秦始皇的父亲,秦始皇帝称帝后,就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但是庄襄王已经过世,所以和一般情况的还不太一样。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称帝后,对刘太公还是十分孝顺的,每五天就去见刘太公一次,就像平常百姓家儿子见父亲那样的礼节,而是刘太公身边的一个人告诉刘太公说,您虽然是陛下的父亲,但毕竟还是个臣,不能再让刘邦再持以前的父子之间的礼节。

刘太公觉得很有道理,刘邦再来拜见的时候,刘太公就拿着扫帚在门口恭迎刘邦,刘邦就问原因,刘太公就把那个人的说法讲了一下,刘邦也才意识到,确实应该给刘太公一个名份,想来想去,就学秦始皇那样,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当然刘太公是在世的的。

一般来说,自愿退位禅让的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是迫不得已的,比如李渊,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让给李世民,被尊为太上皇。

而乾隆帝为什么会成为太上皇呢?这个跟康熙帝有关,因为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帝出于对自己的祖父康熙帝的尊敬,在位六十年之后,就禅让给了嘉庆帝,成为太上皇。

但乾隆帝与历史上的太上皇还是不太一样的,他虽然是太上皇,但是大清的事情还是由他做主的,他还住在养心殿里掌管朝政,他说:虽然归政于皇帝,但是大事还是由我来办的。

嘉庆二年,和珅成为首席军机大臣,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才驾崩于养心殿,终年八十九年,嘉庆帝才亲政,就赐死了和珅。


历史简单说


在古代皇帝一般不会生前就主动退位,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那么提前退位多少岁合适呢?更何况皇帝的权利可不是谁都能放手的,权利的味道,只要尝了一次就不舍得放手。而且如果提前退位,会非常的危险,无情帝王家这话不是乱说的,即使是父子,提前退位让儿子继位两人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冲突。

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太上皇废了皇帝,自己重新登基,或者是儿子软禁自己的父亲,甚至有可能直接杀了自己亲爹。所以皇帝一般不会生前退位的。乾隆为什么要禅让呢?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发了誓,只要自己能够执政六十年,就传位。

执政六十年那他也得能活那么久,在古时候能够活那么久的皇帝还真不多,乾隆发誓的时候应该也想的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寿。万万没想到,乾隆真的活了那么久,而且这件事弄得是满城风雨所有人都知道,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乾隆非常苦恼,恰巧六十年的时候,发生了日食,古时候的人都非常迷信,于是乾隆选择退位。

禅让之后,乾隆又活了三年,这三年嘉庆估计是欲哭无泪,因为他相当于是个傀儡,朝政依然是太上皇把持,史书有这样一件记载,有一次乾隆处理政务,嘉庆就在旁边坐着,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有乾隆笑的时候他才陪着笑一下,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嘉庆已经是皇帝了。

举个例子,嘉庆一直想杀和珅,可是和珅靠着乾隆一直没事,等到乾隆死了,嘉庆才真正的将和珅给处理掉。也就是说嘉庆刚刚继位的时候,只有皇帝的名没有皇帝的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历史上很多皇帝最后成了太上皇。有的人是被儿子篡权政变,被逼禅位;有的人是没干好本职工作,弄得内忧外患,天下大乱,为了逃避责任而主动禅位。历史上的太上皇中,唯有乾隆最特殊,他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主动禅位给了儿子,自愿当起了太上皇。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自愿做太上皇呢?我认为乾隆禅位的动机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装的逼,硬着头皮也要装完。

这一切都要从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说起。康熙老爷子被很多人视为“千古一帝”,他的功绩能不能担得起这个称呼暂且不说,他的在位时间之长,确实能称得上独一无二了。康熙八岁登基,六十八岁驾崩,足足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已经这么牛了,他的孙子乾隆更牛。乾隆二十五岁登基,执政六十年后,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但是身体仍然健康得很,眼看在位时间就要超过自己的爷爷。不过就在这一年,乾隆下诏说:自己二十五岁登基时就对天发誓,绝不能夺走爷爷“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一荣誉称号,因此自己最多只做六十年皇帝。

我估计乾隆在对天装逼时,绝对没想到自己真能在位六十年以上。毕竟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八十多岁的老人真是凤毛麟角,在登基的时候乾隆也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不过古代都人都比较相信天命,乾隆这个天子既然跟自己的爸爸——老天爷发过誓了,也只好履行誓言。于是乾隆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即博得了孝敬爷爷的美名,又能获得了效法尧舜的赞誉,乾隆此举真是一箭双雕。

但是,尽管乾隆做了太上皇,可是自己还贪恋权位,不肯光荣退休。所以乾隆选择了退而不休,继续把持着军政大权,处理各种政务。他甚至还继续占着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不肯让给新皇帝嘉庆。

乾隆这么做,嘉庆当然不敢说什么,因为自己毫无实权。但是这却使嘉庆心生怨恨:自己明明是皇帝,却不能名正言顺地行使权力,心里自然各种不爽。假使乾隆是皇帝,嘉庆是太子,他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怨恨。

嘉庆的怨恨自然不敢朝乾隆发,但是他却恨上了乾隆的宠臣和珅。因为乾隆有什么军国大事都跟和珅商量,在无形中和珅的权力竟比皇帝嘉庆还要大了。

所以乾隆刚一驾崩,尸骨未寒,嘉庆就立刻赐死了和珅,降罪抄家。一代巨富和珅,就因为乾隆的装逼,而葬送了性命。



梦露居士


乾隆是一个爱极了权力的人。一个爱极了权力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彻底退居幕后的。此外,乾隆对嘉庆皇帝也不是彻底的放心,他对现任的嘉庆皇帝是抱有一种考察的态度的。嘉庆继位后,本想提拔重用太傅朱圭,结果被和珅报告给乾隆,乾隆把他申饬了一顿,嘉庆皇帝自此深知,太上皇乾隆帝和和珅才是真正把持政局的人。嘉庆皇帝于是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政策,一个字,就是“装”。他装成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装成一个乾隆帝跟前的大孝子。有外国时节觐见太上皇乾隆的时候,就注意到嘉庆皇帝很能表演。乾隆说什么,嘉庆皇帝就直点头,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乾隆要办理什么事情,嘉庆皇帝从来不反对。乾隆笑的时候,嘉庆皇帝立即跟着陪笑。乾隆心情不好的时候,嘉庆皇帝就哭丧着脸大气也不吭。外国时节就说,这个嘉庆皇帝有意思,城府很深。

乾隆晚年患有耳疾,听不太清楚声音,全靠宠臣和珅在一旁协助。嘉庆这一个时期,对和珅极尽恩宠,一会儿赏大宅子,一会儿经常予以嘉许,说今后朝政还要多仰仗和大人您,以此来麻痹和珅对嘉庆皇帝的警惕性。嘉庆初年,白莲教大起义,八方狼烟,遍地烽火,清廷损兵折将,乾隆急的每天到太庙祷告。而嘉庆必定提前一个时辰就到达那里,故意让乾隆看见他也在祷告。乾隆经过一番考察,对嘉庆这个接班人才慢慢的放了心。嘉庆皇帝这才把他的皇位做稳了一点。乾隆去世以后,如履薄冰的嘉庆皇帝,这才缓了一口气。下一步,该轮到他拿和珅开刀了。


怀疑探索者


当太上皇历来不是当朝皇帝的选项,历史上出现了几位,多是迫于无赖。

宋微宗赵佶禅位与长子赵恒(宋钦宗),是想不负责任的一种急流勇退,金兵压城,朝廷将倾,北宋已无力回天,既然国要亡,索性让儿子背负亡国之君骂名

宋高宗赵构禅位与养子赵昚(宋孝宗),是因为赵构为南宋的偏安已累得心力交瘁,尝够了东躲西藏、屈辱求和的心酸滋味。1161年金兵又大举南下,赵构习惯性又要逃跑,被众臣以“天子守国门”劝谏

阻止,后来南宋取得采石场大捷,虽稳住了危局,但赵构仍心有余悸,感到干南宋皇帝这活儿太危险了,次年就以因精力不济“怠政”为借口让出了皇位。

乾隆为何禅位嘉庆要当太上皇?与局势无关,而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体现“君无戏言”的诚信

乾隆一生崇敬圣主康熙爷爷的文治武功,少年时就破格恩准在爷爷身边历练,他登基时满怀深情许下一个诺言;大意是;我能做皇帝仰仗于皇圣主的厚爱,为表达我对他的敬重和感激涕零,如果上天能让我继位60年,我发誓在当年就退位,决不超过皇圣主在位时间。

也许乾隆根本没想到这是一个需要兑现的承诺,康熙爷爷活了68岁,雍正父亲活了58岁,乾隆登基时已25岁,他压根儿没想到60年过后他还能活在人世执政。

乾隆执政60年时间到来了,他已被誉为“十全老人”受万民景仰,但仍然事无巨细,贪恋权力。思来想去,当圣君的虚荣心促使他决定兑现诺言,传位与储君嘉庆

乾隆要当太上皇,可急坏了和珅,他死活劝谏乾隆皇帝不要交出权力,说皇上精神矍铄,治理国家游刃有余,极尽阿姨奉承拍马屁之能。直到乾隆说他当太上皇仍然要过问朝廷大事,和珅才作罢。接下来这个屁精没闲着,又屁颠屁颠去给太子嘉庆送如玉,暗示要恭喜你(做皇帝)了,他有拥戴之功。

乾隆归天还未入土,和珅就立马死得难看,想想他的自作聪明表演,自找死!

乾隆在朝廷一派歌舞升平中,禅皇位与嘉庆,成全了一段帝王佳话。他还实现了当初诺言,成全康熙成为了中国史上在位最长(61年)的皇帝。

而事实上,乾隆当了太上皇,仍然主宰着朝廷大事,嘉庆不敢自作主张,甚至不敢得罪乾隆的心腹奴才和珅,形同傀儡。乾隆实际超过康熙,执政63年。

乾隆愿意当太上皇,还有一个原因。他看准了嘉庆是个中规中矩守成之君,他完全可以驾驭。不会改变他60年以来定下的规矩。乾隆还真看准了,嘉庆杀了和珅,人们在等待看和珅的贪官党徒被一网打尽时,嘉庆昭喻(杀了和珅),就此为止。


谌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

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祁钰已是皇帝,无奈当了太上皇,不过后来又复位。等等。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禅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历继位时,曾经郑重焚香祷告上天,为祈祷自己长寿安康,许下誓言:如果自己能当60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儿子,在位时长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帝当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这里给自己设想了60年的在位时限。

君无戏言,这个“与天盟约”就这样记下了。


乾隆继位时,是25岁,如果能当60年皇帝,那么彼时他就是85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他设想自己若能活到85岁,也算是够本了,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愿景。

谁料,乾隆帝活到85岁时,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诺,如今要面临兑现了。这下尴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弃诺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权60年早已习惯了唯吾独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权后难以启齿的尴尬和落寞。



烟吸久了,会有烟瘾;酒喝久了,会有酒瘾;权力拿久了,也会有权力瘾。何况乾隆帝这“权瘾”,已经养成60年了,一个甲子啊!要他马上戒掉(放手),谈何容易?(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乾隆自己很清楚,当了60年皇帝,85岁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苍然白发、垂垂老矣,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一天多赚一天,谁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早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权,自己现在不过是一条穿着华服的老狗。何况,乾隆帝一生骄傲自信乃至自负,极爱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风光一辈子了,临了了岂堪这种境遇?



怎么办?乾隆帝来了个“偷梁换柱”:禅位不禅权


说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当太上皇,但是大权呢我暂时还不能让,名义是我虽老但身体尚能处理国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军国大事还要自己亲自多把把关。

于是,皇位是禅让给了儿子嘉庆帝,但实际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庆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军国大事事事必须向太上皇垂训,而且嘉庆帝还要经常到太上皇处时时问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迹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所谓为了嘉庆帝“不致错失”(怕儿子年轻没经验,会出错),只是一种借口,不愿放权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恋栈权力的乾隆常说一句话:“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虽说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着实际大权,所以在乾隆帝最后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嘉庆帝一直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敢出半点差池。

乾隆说的很明白:凡军国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须经过太上皇,至于那些诸如祭祀之类的无关命门的事儿,嘉庆帝可自行决定,不必请教于他。

乾隆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其实本质改变,只不过是称呼叫法变了一下而已,嘉庆帝这皇帝,头顶着天子头衔,却做的憋屈,更像个战战兢兢的太子。这是乾隆帝完的变戏法,一来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诺言,二来达到了继续握权的目的。

所谓乾隆禅位,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说乾隆帝内心崇拜爷爷康熙帝,或许是真的,但禅让皇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无奈罢了。

乾陵帝,25岁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岁时,乾隆帝禅位儿子嘉庆帝后,又做了3年零4个月的实权太上皇,享年89岁。


熬死了近90岁的老爹乾隆后,嘉庆帝从一直哈着腰的姿态,终于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宠信的权臣和珅及党羽集团,失去了庇护伞,随后被连根拔....

其实,乾隆后期贪污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过是和珅权位权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权威,就是象征着嘉庆帝真正掌权的开始!

峰子哥认为,和珅虽贪,但所贪数目之巨,早已远远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则必为非常人用!大权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钱如流水的乾隆爷的“储钱罐”,后被嘉庆帝砸烂了罐子,顺便又做了那只“杀鸡儆猴”的猴子罢了。和珅虽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为自己。

以上是峰子哥一点看法。亲爱的各位看官,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