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道化服异常考究,这才是这部剧最大的误区

《延禧攻略》道化服异常考究,这才是这部剧最大的误区

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再一次把“抄袭大师”于正推上风口浪尖,于正虽然拍过不少的清宫剧,但是这部《延禧攻略》却一改往日差评,成了一部口碑不错的热播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素来喜爱大红大紫,道化服辣眼睛的于正终于改用淡雅的色调,让人耳目一新。那些淡雅的服装和妆容真的经过严格的考据吗?清朝乾隆年间的妃嫔真的是这样的穿着打扮吗?

比如说网上受人好评的富察皇后凤钿,甚至有人贴出历史上富察皇后的画像证明确实有这样的一件首饰。实际上剧中的头饰只能叫做凤钗,真正的凤钿是类似于帽型的大冠。《延禧攻略》中摒弃了清宫剧常见的大拉翅,而改用两把头和软拉翅,虽然看起来是很与众不同,可实际上清代乾隆年间并不流行这两种发型,最主要的发型是钿子和包头。

那么问题来了,清代的服饰到底该怎么样?

《延禧攻略》道化服异常考究,这才是这部剧最大的误区

满族贵族女性的服饰主要分为礼服类和日常服饰。礼服类分为礼服、吉服、常服等,这些衣服不是随便乱穿的,不同的人群必须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礼服。你要是敢穿皇后的礼服,杀头!不同的礼服有不同的花纹款式,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袖口形状像马蹄一样,俗称马蹄袖。但是平时穿的常服基本都是平袖的,很少有马蹄袖,因为这种袖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方便,所以《延禧攻略》中各个妃嫔无论什么场合都穿着马蹄袖的衣服也是不合常理的。

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女性的服装还是非常朴素的,一般都是大袍子,两侧高开叉,里面穿裤子,这样的服装几乎不分男女。这也和当时关外的气候有关,大家都知道东北很冷啊,因此满洲人穿得厚实。等到入关以后,拥有了大片的疆域,清朝人的服装这才渐渐变得华丽丰富起来。最能体现这份华丽的就是旗袍上的“滚边”,从领子、袖子、斜襟、下摆都有复杂的滚边。滚边其实就是在领子、袖子、斜襟和下摆镶嵌多道花边,并且在花边上进行复杂的刺绣装饰。最复杂的一度达到十八道,号称十八镶,几乎占据衣服近半的面积,并且其配色、刺绣、花纹都非常讲究。

《延禧攻略》道化服异常考究,这才是这部剧最大的误区

到了清朝末年女性的长袍慢慢变短,变成了上衣,因此下身可以穿着裙装,虽然民国时期的服装比较西化,但是还是可以看到清代旗袍的影子。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的旗袍渐渐变得合身,也注重女性的体态美,渐渐演变成我们现代审美中所能接受的旗袍。

其实《延禧攻略》这部剧说到底也只能算一步披着清代皮的古装言情娱乐剧,没有必要考据得这么细,大家看看就当换个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