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用什么查得出来?

涛声依旧169606679


知麻糖来啦。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听的应该并不多,但是心肌梗死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实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一个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的概念。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或者说是相对狭窄到一定程度,引起心脏本身供血不足,并且不能及时恢复血供,那么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心脏就其实是一个泵,一直在为了全身其他器官供血,但如果它本身血供不足(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就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最后也就会影响全身其他器官的工作。那么心肌缺血的后果会这么严重,有什么检查可以检查出来吗?当然有。别急,让小糖慢慢来告诉你。

首先,最简单的方法是心电图。当有心肌缺血时去检查心电图,那么心电图上就会表现出ST-T

改变或者是T波改变。这也是一种筛查心肌缺血的方法,当心肌缺血还没表现出症状时就会在心电图上有所表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心电图被检查这么广泛的原因之一,体检也一样常规需要做心电图。还有一种心电图检查叫运动平板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常见的一种,作为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的检查辅助手段。它的原理是有些冠脉狭窄患者静息时冠脉血流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也可以表现正常。但是通过平板运动试验,给心脏以负荷,增加心肌耗氧,以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就会有所改变,这可以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的方法。

目前,检查心肌缺血最准确的方法是冠脉CTA或者是冠脉造影,在临床上是“金标准”。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直观的看见冠状血管狭窄的程度、位置、范围等等。冠脉造影时还可以直接做介入治疗,将冠脉狭窄的地方扩张开,恢复冠脉的血流。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使用的比较广泛。

以上两种方法是我们目前检查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辅助诊断的方法,比如心脏B超、血液心肌酶谱检验、

磁共振心肌显像等等。当我们感觉到心慌、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时,要立即考虑是否是心肌缺血引起,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心肌缺血虽然很大一部分通过休息可以缓解,但还是需要大家注意,应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展成心肌梗死,会有严重的后果。

以上就是今天小糖关于心肌缺血检查的一些科普啦,希望我们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健康科普团队《知麻糖》。

By:裤裤


知麻糖


心肌缺血使用哪些手段可以检查出来?这个问题问的好,的确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想问的心中疑惑。今天,张大夫给大家说一说具体哪些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心肌缺血。

1、心电图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用来可以明确心肌缺血的手段。如果一个人正在发作心肌缺血的情况,直接查心电图,大部分人可以见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但是,心电图也有一些缺点,主要缺点就是如果患者不是正在发作心肌缺血,可能心电图就不能发现缺血情况,也就不能明确诊断。

2、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不常常被用来诊断心肌缺血,其实它是有这个作用的。心脏彩超诊断心肌缺血是通过室壁运动来判断的,比如说一个人正在发作心肌缺血,那么这个时候做心脏彩超就能看到室壁运动异常,就能诊断心肌缺血。当然,一些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脏彩超也能看到它的室壁瘢痕,也可以用来诊断患者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心肌缺血。

3、心肌核素显像

心肌核素显像是核医学科进行的一个检查,主要是通多心肌细胞的代谢,来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是一种准确的、可靠的能够反应心肌是否存在缺血的检查。

4、冠脉CTA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可能通过冠脉CTA来看一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如果存在严重狭窄,间接就可以推断患者存在心肌缺血。

5、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及狭窄的金标准,无论是上面那种手段初步判断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最后都需要冠脉造影来明确。

以上就是我能够想到的诊断心肌缺血的手段,希望看完之后您能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


张之瀛大夫


心肌缺血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主要提示有心电图T波改变。



其实,心肌缺血是一个结论,而诊断时通常会写冠心病,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者的心肌缺血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心绞痛是心肌细胞暂时性缺血缺氧,一般缺血时间在3-5分钟,最长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心肌梗死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超过15分钟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在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最常采用心电图检查,因为心电图检查快速,简单,无创,廉价,但是心电图无法明确心肌缺血的程度轻重,除非发生心肌梗死,心电图出现明显的典型特征,在必要时需要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心血管的狭窄的程度,来判断心肌缺血的轻重。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临床症状,心梗三项,必要时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诊断。

诊断心肌缺血,需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来看是否有ST段的变化,而确诊缺血的程度,需要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


杏仁健康


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是指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供氧和耗氧平衡被打破,心肌的冠状动脉绝对或相对供血不足,不能满足心肌耗氧的需求,就会表现出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那么如何确诊是否真的是心肌缺血呢?

1、 心电图:心电图是最常规的检查手段,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血管的初步定位。但假阳性率高,特别是年轻女性,而且心脏病不发病是心电图不一定能显示出现心肌缺血。顾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意义有限,主要是筛查作用。

2、心脏彩超:通过心脏彩超,可以发现一些心肌阶段性的活动异常,提示可能有对应血管的供血不足情况,但其结果仅为参考意义。


3、冠脉CTA:冠状动脉CTA是通过静脉推注一定的造影剂,然后对心脏的冠脉进行CT成像扫描,简单讲,就是通过CT扫描观察心脏血管情况。冠脉CTA对管腔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7.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98.1%。

4、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再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通过x线下的显影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5、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是借助血管造影机将高频微型超声探头经桡动脉导入冠状动脉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将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的一种微创检查方法。但IVUS的缺点是价格昂贵,目前医保不支付,属于有创检查,且要求技术较高,目前仅在少数三甲医院进行,并未大规模实施。


医患家


心肌缺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血管狭窄,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其如果引起各种症状,或者经过检查发现,我们也称之为冠心病。


那么心肌缺血用什么能检查出来呢?

一、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可以分为普通心电图,发病时心电图等,心电图中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Q波的出现和形成,都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二、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也可以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存在,比如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运动不协调等等,往往提示心脏心肌缺血。

三、磁共振

磁共振心肌显像,也可以明确的显示出有无心肌缺血,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新开的检查项目之一,对血运重建和确诊有无心肌缺血帮助很大。


四、冠状动脉显影

不管是冠状动脉CTA还是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明显的显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这时候对心肌缺血的确诊,就从影像学中血管的狭窄与否来决定,也可以判断是否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还可以通过症状等综合来判断,但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科学的评估,所以,不是所有的心肌缺血都需要进行干预。


亲,看懂了吗?


心健康


对已怀疑有心肌缺血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若你胆小做个CT冠脉造影。反过来问真有心肌缺血应该怎么处理,这是要有心血管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决策的,当然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应该要和你讲清病变的程度、各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各种方案的利和㢢、并建议你选择哪种方案最好如:药物、介入治疗后再用药物、还是搭桥手术更好。

作为医生无伦选择疑诊为心肌缺血的各种检查方法: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同位素心肌显像或冠脉造影之前,怀疑你心肌缺血的理由要比较充分,哪一种检查方法对你更合适,专业的事还是找专业的人来干。

首先要从病史上做一个初步筛选:有无心梗、脑梗的家属史、抽烟量是否大于400年支(每天支数X年数)、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病史、糖尿病史,尤其是不重视或长期控制不力的,以上五项中若有2-3项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上,最方便的检查是心电图。有过劳累(上楼、运动、搬重物)时产生胸骨中下剧烈、刀割或撕裂样的疼痛、有缺氧或濒死感,也有部分人仅有胸闷或胸部紧束感(糖尿病患者或高龄老人相对多些),一般在几分钟内(超过15-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可能已发生心肌梗塞了)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这些人心电图若有相应导联或胸道联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严重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进步可选择CT冠脉造影或经血管的冠脉造影,后者好处是在诊断同时可以介入治疗。但对既没有危险因素又无典型劳累性心绞痛,仅有心电图ST和T波低平倒置的不能随意和心肌缺血划等号。


心脏对針刺感觉不敏感,但对乳酸刺激特别敏感(就像下山路走多了产生的乳酸堆积在小腿肌肉里可以痠痛好几天),由于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心肌收缩时会产生大量乳酸,没有充足的血流既不能满足心肌大量消耗的养料、氧气,又不能、及时把乳酸运走会产生心绞痛,如果血管腔内因粥样斑块不停增张而狹窄渐加重、静休时表观不明显,劳累后因血流不足而表现的心肌缺血症状就明显了。所以防止发生三高是防止心肌缺血最主要的,已经患上三高的人就积极治疗,使血压、血脂、血糖达标。若已检查出来有不少软块块的也不用怕,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甚至逆转斑块,但必须根据危险因素多少將LDL分别降到1.8-2.6mmo/L。

至于心电图60-70%的ST段和T波改变是继发性的如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脏阝受体高敏症等引起,特异性差。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模拟导联故在心肌缺血判断上价值不大。平板运动试验假陽性率很高,尤其女性达40%以上。同位素心肌显像敏感性差些又要受射线和核素双重损害,现已少有人做。心超对心肌缺血几乎无诊断介值。故更显得病史和医生经验对心肌缺血进一步如何检查的重要性。

2018.7.1


我想说点真话


简单的可以认为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

怎么检查呢?

方法很多,我们先了解一下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心脏的血管供血供养达不到心脏自身的需要,而引起或暂时不引起的一一系列症状。

那什么引起的冠心病呢?

我们先简单看看什么是冠心病。

心电图和症状是诊断冠心病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但并不是一做心电图,医生就说心肌缺血,您就是冠心病了。

因为:不能仅仅靠一张心电图心肌缺血就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的冠脉狭窄。

心绞痛,简单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劳力性心绞痛,也叫稳定性心绞痛,大概就是说在活动后才出现的心绞痛,而休息时不会发作。一般休息时候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心电图也不会有心肌缺血的表现。而活动后当发作心绞痛,就会发生心肌缺血,心电图就会有心肌缺血的改变。

不稳定性心绞痛,大多是休息时发作的心绞痛,活动后当然更加剧烈,这种心绞痛之所以称之为不稳定,是因为这种心绞痛,心脏血管内的斑块容易破裂,破裂后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不发作时候,心电图可以是正常,也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 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反倒正常,我们称之为伪改善。

但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这个更利于我们诊断,甚至通过心电图初步判断哪根血管狭窄。

心绞痛的部位可以从牙疼,咽部紧缩,胸痛,后背疼,左臂疼痛,腹疼等等都有可能是心绞痛。胸闷、憋气、心悸、出汗、气短等等都有课可能是心绞痛。

部位不能决定是否是冠心病。

最主要的是性质,一般是发作性,突然发作,几分钟就突然好了,好了如常人一样;再有就是大多数和活动有关,活动后,劳累后,明显加重上述症状,必须停下来,停下来慢慢就缓解了,这也是典型的心绞痛。

而心肌梗死,一般就是上述心绞痛的各种表现症更严重,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一直不缓解,伴大汗等等。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也分ST抬高型,我们一般不叫心肌缺血心电图,但真实情况,这时候心肌缺血最严重,因为血管都堵死了,能不缺血吗?

还有一种严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我们称之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除了心电图还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冠脉CT,冠脉造影,甚者更前沿的FFR具体看看到底有么有心肌缺血。

冠脉CT,冠脉造影有狭窄也不代表是心肌缺血,因为有可能没有症状,还有可能狭窄小于70%。我们不一定称之为冠心病。

FFR是目前国内外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准确方法。 但暂时没有普及。

心脏血管狭窄,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心肌缺血,也就会有心绞痛的症状,如果再严重,血管堵死了,就是心肌梗死。 这就是心肌缺血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油腻食物的大量摄入,坚持一定的锻炼。 做到这些能减少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

您心肌缺血,冠心病。 这帽子戴上了,就不好摘了。 因为有好多人就是因为别人说了一句心肌缺血,而没有进一步确诊,开始一直吃药。

判断是否有心肌缺血可不能草率啊。

有心肌缺血,没看出来,那是误诊;

没有心肌缺血,给定了冠心病的帽子,害的人一辈子吃药,那也是误诊;

不会可以,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别瞎扣帽子,庸医不当!


心血管王医生


心肌缺血一般会有症状,比如最常见的是胸痛。如果出现了胸疼症状,医生往往就会给患者开出一些检查,来确定是否有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左侧胸前区的疼痛,为一种压榨性的疼痛,严重者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疼痛时伴有恐惧感。


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心电图。

心肌缺血发作时,对应导联的心电图会出现ST-T段的改变。该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价格便宜,而且没有创伤。几分钟就做完了。

心肌缺血最准确的检查手段:动脉造影。不但能够确定是否有心肌缺血,还能明确是哪条供应心脏的血管出了问题,血管的狭窄程度。

这个检查的优点是准确,是检查有无心肌缺血最准确的检查!。缺点是价格较高,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脏的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晰的看到箭头处的血管变狭窄了,影响了该区域的供血)


“故意诱发”心肌缺血的检查手段:跑平板!有一些病人,心肌缺血情况可能不严重,平时做检查看不出来什么问题,但是其实心脏的血供已经存在了一定问题,这个时候,医生就会让病人进行运动,比如在“跑步机”上跑步,从而“诱发出心肌缺血”,以达到诊断目的。


除此以外,有时还需要做心脏超声,可以看见有没有瓣膜疾病等,看看有没有肥厚型心机病等。有时还需要做心脏CT。


现在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心脏哦


人体探索者


当心脏的冠脉血管出现堵塞等现象时会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心肌缺血时会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等症状,如果缺血严重会出现濒死感,导致心肌大面积的缺血坏死,危及我们的生命。那么,当我们出现上述的症状,想要到医院去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心肌缺血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首先,如果当时的症状较为明显,需要短时间内先排除是否是心脏的问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先查一个普通心电图,如果有ST段的动态改变、T波的低平或者是倒置,可以考虑跟心脏有关,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如果是长时间内受上述症状的困扰,老是怀疑自己有心脏的问题,做普通心电图没有捕捉到异常情况的,可以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通过连续观察一天中心电图的变化,看是否有ST段的动态改变。

不管是普通的还是动态心电图都只能间接的反映心肌是否缺血,看不到心脏血管的情况,因此,要想看血管的情况,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无创的手段即冠脉CTA,主要是先往血管中打造影剂,然后通过CT成像,使血管更明显的显示出来,可以观察是否有狭窄、钙化;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进行冠脉造影,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血管的波动,看是否有局部的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还可以观察血流情况。

上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检查心肌缺血的方法,希望对大家以后就医能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期答主:徐霞,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什么是“心肌缺血”,许多人不一定真正了解。

心肌缺血准确地说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发病时的一种病理状态。它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1 心脏的负荷增加(比如说爬楼梯等体力活动时),对供血的需求量增加,但是由于供应心脏的血管已经发生了狭窄,对于心脏的需求不能够满足。这个时候就会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而平时安静休息时,血管虽然有狭窄,但也可以满足心脏的需要了。

2 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者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这时患者虽然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发生心脏的供血不足。

如何发现“心肌缺血”?请按照我下面列表的顺序进行检查:

0 有无冠心病高危因素。

中老年男性、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都是发生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这些状况的人,心肌缺血的概率都很高,所以要定期体检。

1 胸闷胸痛的症状。典型的症状也是最重要诊断依据之一,不问病人,光看仪器设备检查的结果,也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

2 症状发作时心电图的变化。

这里要圈重点了,“变化”两字才是核心内容。平时无症状时做一份心电图,胸闷胸痛正发作时做一份心电图。两份心电图做对比,如果有明显的ST段和T波的变化,则是发生心肌缺血最有力的证据。

3 由于捕捉发病时的心电图有时候比较困难。于是我们会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24小时内如果有发病,都可以有记录,这样就提高了捕捉到异常心电图变化的记录。还有一种方法是

平板运动试验,通过在跑步机上加大活动量来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的症状,并同时做心电图记录。

4 持续的心肌缺血可诱发心肌细胞坏死。这时如果抽血化验,可查出肌钙蛋白、CK-MB等指标超标。这一般是心肌梗死的证据。

5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的病变,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这是一个有创伤有风险的检查,价格也比较贵。做冠状动脉CT造影也可以部分地替代冠脉造影的作用。

澄清一个误区

有部分基层医生单凭一张心电图有ST-T的异常,就给病人下了“心肌缺血”的诊断,这样做是不严谨的。心肌病、心肌炎等许多疾病同样可以有这样的心电图改变。而诊断冠心病,一定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高危因素、有无症状等综合情况来进行判断。而发病时的心电图变化,才是最有诊断价值的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