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教室走出來的孩子,拿了全球最多的諾貝爾獎

多年以前羅大佑在《未來的主人翁》裡的吶喊,今天已經令人痛心地變成了現實: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汙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

這間教室走出來的孩子,拿了全球最多的諾貝爾獎

今天,科學一日千里,虛擬的世界離我們只差一幅眼鏡的距離。相反地,真實的生動的自然世界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七零後八零後為人父母者還殘留一絲童年爬樹下河的記憶,可是這一代的孩子,卻天生地失去了自然的懷抱。我們把他們帶到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是一個缺了電源和WiFi就難以為繼的世界。孩子們從電視和IPAD屏幕上,認識世界。

舉世公認一切藝術、科學、哲學都來源於對大自然的觀察、學習和思考。《瓦爾登湖》、《寂靜的春天》、《昆蟲記》的作者向我們描述過大自然對他們的重要。泰戈爾若不是他的父親帶他一次次親近大自然,甚至勇登喜馬拉雅山,也一定寫不出《飛鳥集》;海倫·凱勒若不是莎莉文老師不厭其煩的教會她用手去觸摸大自然,她不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光明”世界,更不會創造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蹟。

大自然,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早意識到自然教育重要性的是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他主張孩子們應該到大自然中去。到目前為止德國也是自然教育發展得最好的國家,已有700餘家森林幼兒園。德國作為一個至於8200萬人口的國家,卻能分享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諾貝爾獎。

面對漫長的人生和複雜的世界,我們給孩子準備了什麼?是鋼琴幾級還是課目全優?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最重要的那些因素——冒險、責任、勇氣、愛……乃至認知自然的能力,孩子們具備了多少?

正如大自然不可備份,童年也無法重來一次。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童年最重要的是有大自然的陪伴。

這間教室走出來的孩子,拿了全球最多的諾貝爾獎

盧梭說兒童是“大自然的學生”,最偉大的老師不是任何一種書籍,而是自然。自然教育,沒有界限,它能讓世界各地的兒童都取得相同的成績。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在這個領域裡探索、開拓。諸如鄉師自然學校,從開辦試驗課程,到正式創立已經十餘年,有數以萬計的孩子在這裡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聯動多方資源,讓溼地生態自然課堂成為孩子們體驗大自然的絕好之處。

更有自然教育領域裡的後起之秀天目山“大地之野”自然學校,依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的豐厚資源,以森林為教室,以自然為課本,引導孩子們重返自然。

天目山這樣一片不可複製的原始森林尤為難得,它擁有森林、岩石、山川溪流及數不盡的動植物資源,更重要的是,天目山還是浙江省唯一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自然保護區,名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全國多所大學院校的課外實踐地。

這些近乎絕無僅有的資源,為“大地之野”自然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提供了極佳的條件,包括科學、藝術、探索在內的自然課程囊括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最終都指向對孩子各項智能的啟發,對注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發掘天賦,鍛鍊體格心智,喚起孩子對自然的愛與感動,認識到自然的美妙和保護自然的使命。

既然孩子的成長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我們能做的非常簡單,就是還孩子一個應有的童年。

大地之野自然學校成立於2016年年初,孕育於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MAB)的世界級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現已發展成擁有世界級自然資源和基地、國際自然教育先進課程體系,和海內外優秀師資力量的國際自然教育先鋒。

大地之野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MAB成員,博物森林——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際自然教育先鋒,集景區運營,研學教育,自然教育,綜合實踐及科普宣教於一體

原始森林裡的自然學校——大地之野自然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