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鲁路修》发布,又一次旧饭新炒,日本动画将去何方?

作为早已完结的动画ip,鲁路修系列能被日升社从废纸篓里翻出来重新成为企划之一,本身就说明日本动画业界可能确实“药丸”了。鲁路修的复出,与其说这个IP的新生,还不如说是一次圈钱新花样性质的旧饭新炒,基本可以看作日本60—70之交曾经最意气风发一代动画人的谢幕演出了。

2016年,日本动漫巨头sunrise(日升社)宣布了新tv动画《复活的鲁路修》,作为之前两季TV动画的重制总集篇,分为三部剧场版发布,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5月上映完毕。

作为早已完结的动画ip,鲁路修系列能被日升社从废纸篓里翻出来重新成为企划之一,本身就说明日本动画业界可能确实“药丸”了。鲁路修的复出,与其说这个IP的新生,还不如说是一次圈钱新花样性质的旧饭新炒,基本可以看作日本60—70之交曾经最意气风发一代动画人的谢幕演出了。

《复活的鲁路修》发布,又一次旧饭新炒,日本动画将去何方?

像这种曾经明确意图收尾的大制作,再度开启的天时、地利、人和其实缺一不可。那么中二黑王子殿下再临的天时、地利、人和又是什么了?

天时:自cg之后,日升社,应该说整个日本动画业界,在TV领域都再没成功打造过一部类似cg的原创商业大作,按5年一个循环,2016年本应该又是一个高峰期,可是这一年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吗?从零,马三角还是素晴?

日升社作为头号大厂,它再不出面拉一部能混合各种元素的商业大作,那动画业界也没人有这个能力了,另一方面日升社近年的策略是把大制作的钱花在ova和剧场版上,近年还有GTO5、6两部要做,分给TV方面的资源其实相对有限,还要保证拉拉这个品牌不倒,高层思来想去,可能也确实只有鲁路修相对靠谱。

《复活的鲁路修》发布,又一次旧饭新炒,日本动画将去何方?

地利:当年主要staff和声优的普遍年龄都是30-40的当打之年(声优们更年轻一些),然而17年正式开始新作的话,那基本上是赶在了当年主要成员能打的最后一个窗口期之前(大部分人都奔四十了),同时以老带新的话,新一代声优刚好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黄金期开头。

人和: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拍完cg2,谷口基本就和日升社闹僵了,我觉得这恐怕也是后续企划迟迟难以展开的重要原因。谷口作为cg系列的灵魂人物,他的缺席对别人的影响尚在其次,对大河内的影响有目共睹。谷口自己其实也不是很顺,至少这10年都没机会担纲一线商业大作的主导,机动第八室玩得那么high后,也是时候借这个机会重回商业动画执导了。润润、樱井、由加奈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有这种机会也挺好。

与之相对的,种三恐怕就真是没什么机会了,两泽死了,包子和石田也老了。

当年cg为什么能成功?除了主创们自己的努力外,和整体的大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先看几个主要staff的背景:

谷口66年人,90年进入业界,90年代末逐步成熟,00年初开始担纲作品大梁,之前已经有了两部广受好评的作品,无限和星空。

大河内68年人,90年末才进入业界,但是早稻田高材生的身份让他如鱼得水,参与了交响诗篇,并在之前和新房、谷口都有合作,还受过光头的提点。

木村64年人,进入业界较早,90年代就参与了多部作品和游戏的原画、人设工作。

两大声优:

福山润:78年人,98年入行,之前拿到了多个准主役,但还缺一个有份量的主役,06年正是事业上开始顺风顺水的时候

樱井:74年人,98年入行,比润润走得顺一些,之前拿到过涩谷有利的主役,准主役似乎更多,06年也是事业的黄金时期。

考虑到staff和声优不同的成长周期,可以说他们是动画界的同一代人,出生于60-70年代,在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长大,青年时期目睹了日本经济的泡沫和同时期日本acg行业的反向繁荣,投身这个行业后又目睹了痞子的成功和这个行业在eva诞生后的飞速发展。在参加cg的制作工作前不少人已经有了一到两部成功的业界经历,缺的仅仅是日升这个大厂带来的资金和人脉支持。

《复活的鲁路修》发布,又一次旧饭新炒,日本动画将去何方?

年龄上,无论staff还是声优都是逐步褪去青涩后成熟稳重,创造力、热情、责任心都在巅峰状态的当打之年。 换句话说,即使当年日升否决了cg这个企划,那么2006至2007年,依然会诞生一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巨作几乎是必然的。

用事实说话,几乎同时期,高达00、红莲螺旋、超时空要塞前线这些作品无不是商业口碑双成功的大作,放在目前至少应该都是年霸级别的,即使大气晚成的弩哥在07年也贡献出了《真臂高呼》这一口碑很好销量稍差的作品,cg某种程度上还掩盖甚至限制了它们的影响力。这些作品的主力staff无一不是60-70年生,90年代入行,00年前后逐步成熟,06、07年大器终成的。

师承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和光头、鸭子这些逐步淡出的大佬还能有一定的交集,并在当时还充满想象力的几个大公司度过了自己的早年从业生涯。

换句话说,cg的成功,是60-70年出生的日本动画工作者的胜利,是90年到00年初业界培养和工作体制的胜利。

但是现在——日本动画已经没有未来可言了。现在日本60-70届从业者,staff奔5,声优奔4,声优可替代性强,不去说它。10年过去了,如今staff能打的一批人还是60-70那批人,能打的作品扫一眼监督,比较年轻的也就长颈龙,他也40岁了。不要求像当年的庵野或者佐藤那么妖孽,按年龄算75后里出好几个优秀人才不过分吧。结果一堆人里也就长颈龙靠谱,岸诚二还得再去滚滚。编剧和系构的问题更严重,近几年日本TV动画逻辑奇葩,情节都合的问题大家都清楚,背后暴露的问题实际就是有经验的系构和编剧实在是太少了,老虚和冈妈也不年轻了。

17-18年的《复活的鲁路修》,也许知天命的大河内和谷口能再创奇迹,但是之后怎么办?业界再没有好的后续梯队跟上,即使这一次谷口复出能成功,后面像外传一样崩盘是必然的,而且这一次不会有外传托底,将本传口碑砸得彻彻底底。

《复活的鲁路修》发布,又一次旧饭新炒,日本动画将去何方?

问题是日本还能再有60-70年那样黄金一代动画人梯队的出现吗?我觉得恐怕不可能了,其实这并不是日本动画人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

现在的制作委员会体系在大幅度降低了动画成本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垃圾作品,整体上看动画总时间上去了,但基层从业者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了。一方面,是大量动画制作工作带来的高工作量;另一方面,是中国、韩国等动画工作室的夹击逼得日本公司不得不严控成本,这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PA画师工资事件就可见一斑。

没错,让许多日本动漫二次元爱好者所长期不屑的国漫, 过去十年正是飞速增长, 从各大网站观影人次看,观看的受众并不少。国漫的发展模式和日本压根就是两样的,发展载体是基于网络平台而不是TV。国漫过去的发展根本问题,在于业内资本根本没有任何投资的兴趣,而现在几大资本平台的国漫动画化计划,都已经到相当深入的程度了。

当然,如果国内从业者一味只为圈钱,不珍惜情怀的话,那么哪怕日本动画业界全死绝了,我们也等不到国漫崛起的那天,只能是一同沦为好莱坞迪士尼巨鳄的口中餐。《大圣归来》和《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票房成功,固然是巨大进步,但和《疯狂动物城》一比,肉眼可见的差距仍如天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