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爲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中國籃球時隔8年再次在亞運會上奪冠,比金牌意義更大的是姚明"雙國家制"的實驗成功。半支國家隊也能登頂亞洲,這是一種巨大的成功。接下來中國男籃藍隊又將登場征戰世預賽,紅隊球員又可以得到休息,這樣的"兩班倒"不僅有利於為周琦等球員贏得休整的機會,也能讓更多的年輕小將得到鍛鍊。

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為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姚明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在細節上,姚明的處理也體現了他的高情商。近日,姚明為丁彥雨航等球員的主管單位發去了感謝函,這樣謙恭的態度讓人敬佩。不過球迷卻發現男籃隊員似乎只有口頭獎勵而沒有獎金等物質獎勵,如果有,那一定會是個大新聞,但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相關的報道。

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為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男籃隊員為國征戰有收入嗎?答案是肯定的。國家隊集訓期間,除了包吃包住包醫療外,中國籃協還會為球員買保險,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因此給球員的工資往往以補貼的形式發放。具體金額沒有明確規定,因為集訓任務不同,球員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宮魯鳴當時的補貼標準為每月1萬左右,稱之為訓練津貼,球員差不多也是這個標準。職業球員打聯賽收入有保障,進國家隊更多是為了榮譽。

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為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不過奪冠從來都是名利雙收的事,3年前的長沙亞錦賽,中國男籃隊員們便收穫了一筆鉅額獎金。贊助商拿出了120萬元現金作為獎勵,而主教練由於是體制內的人員,沒有參與分配,因此每個球員到手的獎金在10萬元左右。這可比訓練津貼要來得實在,不過今夏亞運會奪冠後卻沒了這樣的待遇。

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為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如果仔細看中國男籃的球衣就會發現一個細節的變化,原本突出的胸前贊助商名稱已經不再明顯。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雙方去年6月簽訂的協議只續約到了2018年,而現在已經超過了一年;二是有相關的限制,類似孫楊的贊助商事件。中國男籃沒有再得到鉅額獎金,但姚明給隊員發了獎狀。明年男籃世界盃中國隊將主場作戰,到時候的獎金肯定不會少,前提是要用實力證明價值。

男籃奪冠獎金從3年前的120萬變為發獎狀,只因球衣上的一個小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