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蛮族对意大利北部地区的首次打击来自奥多亚克,他将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都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尽管此次事件被看作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事实上奥多亚克称帝的事实却并未对意大利的现状产生多大的影响。当然,如果真的要说出哪些地方有所改变的话,便是后来一位阿里乌斯派信徒做了皇帝。奥多亚克尊重罗马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努力获得罗马原来的上层统治阶级如元老们的支持,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延续了罗马时代意大利的政治脉络。他甚至还竭力想让君士坦丁的皇帝泽诺承认他为总督,尽管没有成功。

经过4年苦战,奥多亚克最终在公元493年被东哥特人的首领狄奥多里克废黜,接下来的60年意大利落在哥特人的统治之下。在此期间,大量的哥特人移居意大利,主要聚居在维罗纳、帕维亚、亚平宁山脉中部、皮西努姆和萨谟奈一带,以及罗马、拉韦纳和波河流域的北部地区。

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狄奥多里克 墓

在日耳曼诸多皇帝中,狄奥多里克也许还算得上是最有雄才大略者。他基本上沿袭了罗马的各种政治体制,包括借助原罗马元老巩固其统治,另外还通过强有力的统治维持了内部的和平,尤其是努力超越种族偏见,力图促进公平,从而使哥特人和罗马人在其统治期间得以较为和平地相处共存。另外,他还因营造了大量工程而著称。他大力发展罗马和拉韦纳的城市建设,在维罗纳和帕维亚以及拉韦纳城内为自己建造了豪华宫殿。也许,他所留给后来到意大利的旅行者最有意义的遗产是拉韦纳那座未完成的举世无双的雄伟陵墓。后来,人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属于该时期的欧洲最为华美的镶嵌画。其过失是处死了被视为“罗马人的最后一笔文化遗产”的哲学家波伊提乌,波伊提乌则在狱中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哲学的慰藉》。

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帕维亚

狄奥多里克死后,他的继位者大多统治无方,因而东哥特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在狄奥多里克的外孙阿塔拉里克统治时期,哥特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阿塔拉里克年龄尚幼,主要依赖其母阿玛拉逊莎协助处理政务。狄奥达赫德杀死阿玛拉逊莎,自己做了皇帝。这次政变加快了东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对东哥特人宣战的步伐。接下来的20年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意大利半岛因此备受蹂躏。此场哥特战争的后果是拜占庭军队在登陆西西里,先后在贝里撒留和纳尔塞斯的领导下逐步击败了哥特人的军事力量。在此期间,东哥特人的国王也曾多次更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维蒂吉斯和托提拉。

贝里撒留穿过西西里岛一路直进,攻下了拉韦纳。后来托提拉领导东哥特人进行了一次有力反攻,夺回了罗马,并赶走了城内的所有居民,只留下一个空城。唯有包括拉韦纳在内的一些主要海滨城镇因有拜占庭海军的重兵把守,未被夺回。然而,纳尔塞斯最终为拜占庭人夺回意大利半岛,杀死了托提拉。后来,他又杀害了东哥特人的最后一位国王泰亚斯。纳尔塞斯又打败了自公元540年便盘踞在波河北部流域的法兰克人。至此,拜占庭人对意大利的征服宣告完成。

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西西里岛

在哥特人和拜占庭人这场旷日持久的恶战中,本土的意大利人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被动的旁观者和无辜的牺牲者的角色。既然知道无论哪一方战胜都不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他们便坐山观虎斗,而不去理会谁胜谁败。战争使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生灵涂炭,遭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埃米利亚、皮西努姆、翁布里亚、坎帕尼亚等地。意大利广大农村更是受害惨重。据历史记载,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人民苦不堪言。最终,哥特人一点一点地神秘消失,几乎未留下强盛时期的任何痕迹,直至彻底退出意大利的历史舞台。查士丁尼则效仿哥特人,力图维持旧制,在公元554年颁布了所谓的“国事诏书”。

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翁布里亚地区

通过此份诏书,意大利作为东罗马帝国行省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财产又悉归被哥特人征服之前的原罗马贵族,许多罗马旧制也被一一恢复。有证据表明,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征服总体上颇受原罗马统治者遗老遗少们的欢迎,不过我们更为确定的一点是他因此在意大利文化史上留下了显著的痕迹:不仅出现在了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中,也出现在了梵蒂冈大教堂菲尔的壁画中;更引人注意的是,在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里亦藏有他本人及其妻子提奥多拉的巨幅肖像画,这些都足以证明拜占庭时期的艺术对后来意大利文化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另外,查士丁尼也因去世前组织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而名垂千古。在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之后,中世纪早期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接下来同为蛮族的伦巴第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意大利的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梵蒂冈大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