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之水|金融租賃的現實選擇

一尺之水|金融租賃的現實選擇

引子:資管新規、去槓桿、地方債務、貿易戰、股市爆倉潮,時代的洪流之下,家國命運交織在一起,金融租賃何去何從,前方是坦途,還是深淵地獄,這一尺之水,能否一躍而過。

“一尺之水”系列前3篇請點

早上九點,孫總準時到達辦公室。

年輕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晚上喝再多酒,第二天也必須準時到單位打卡上班。

孫總抿了一口前臺妹子泡好的普洱,閉目養神。

昨天晚上喝太多了,和中信總行營業部、天津分行、總行同業部的人唱了半宿的歌,又跳又鬧,彷彿回到了拉存款跑貸款的支行歲月。老兄弟們見面感慨很多,互訴衷腸。一箱紅酒,喝得乾乾淨淨。

宿醉之後,頭有點沉,也不知道喝的是不是國內灌裝的假拉菲。

剛剛小憩一會兒,柳如雲就來彙報工作了。

柳如雲是機構業務部的負責人,跟著他從中信銀行跳到京越金租,算是他的嫡系。

“領導,又喝多了啊!”柳如雲一來,嬌嬌滴滴地問候了一聲,然後熟練地拿起茶壺倒茶。

柳如雲是老部下,多年下來,是上下級,也是親人。

孫總睜開眼,只拿起茶杯品茶,不敢直視,這少婦,胸口開得太低了,高聳的雙峰呼之欲出,孫總只能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柳如雲一邊倒茶,一邊用熱辣的眼神望著孫總。美女的體香,夾雜著迪奧香水的味道,直撲人心。

孫總心裡真是羨慕那些可以潛規則下屬的銀行業高管,那些人可以肆無忌憚,紅袖添香,坐享無盡豔福。他做到了總裁,就只想著緊守規則,愛惜羽毛。在他心中,總裁是不能犯這些低級錯誤的,總裁是一個公司的靈魂,是全公司的榜樣。

孫總知道柳如雲對他有點莫名的情愫,可他始終覺得,要對得起這份信賴,不能輕擲。

孫總:“昨天是和中信的老同事喝酒,怕場面亂,沒叫你。”

柳如雲:“應該叫我啊,我怎麼著也要給您擋幾杯酒啊!”說完拋了一個媚眼過來。

孫總感覺被電到了,趕緊轉換話題:“大清早的,找我有什麼事兒”

柳如雲嘆了一口氣:“我上個月報了一個項目,被授信審批部給否決了,您可要給我做主啊!”

孫總記起來了,上週,授信審批部負責人許勤給他彙報過了,這個項目註冊資本沒有完全到位,施工許可證也沒有拿到,所以,許勤就給否了。

孫總:“許勤這個人穩重,很少動用否決權。他也給我彙報過這個項目了,確實存在很多瑕疵。”

柳如雲爭辯道:“這個水電項目的股東,在當地很有實力的,實收資本和合規手續肯定沒問題的,公司可以先批著,後續條件達到了,再放款。”

孫總:“嗯,你說的,也對。但是,這個項目的根本問題在於,水力發電站,投資回報期太長了,短則15年,長則20年30年,不是我們這種金融租賃公司的授信對象,我們的融資期限,頂天了才10年,如果這個項目按照10年來還款,現金流是不夠的。另一方面,這個老闆的資本金,大部分也是銀行的短期借款拆借回來的,如果投資回報期太長,那些短期貸款容易發生續借不暢,從而引發連鎖反應,毀掉整個集團,最後牽扯到我們這個水電站。”

柳如雲:“放心,我們電站的固定資產做了抵押,股權做了質押,能隔離開的。”

孫總:“天真!到了那一天,當地的牛鬼蛇神都來了,怎麼可能隔離得開。一幫農民伯伯圍在門口,你想進去貼封條都難。”

喝了一口普洱,孫總接著說:“給你的定位,是服務央企、國企,這些客戶風險低,穩定,不容易出事兒,你就維護著,安心拿獎金多好!準時上下班,沒有壓力,有助於皮膚保養。你看那些做市場化項目的團隊,每個負責人都是憂心忡忡,擔心老闆跑路,晚上睡覺失眠,哪有你這麼自在。”

柳如雲哀怨地看著孫總:“人家也想進步嘛!這麼多年,都是做大客戶,個人業務水平難以提升啊!”

孫總:“你錯了,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你做的國企客戶,能拿到民企客戶的收益水平,這份功力,放在全銀行業,也屬於出類拔萃了。你已經很優秀了。另一方面,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要學會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自己的短處,你的客戶是這些國企、央企,說明你擅長和這些客戶打交道,在經濟學上,這叫比較優勢。說得大一點,中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丟人,能解決就業,能發展經濟,能帶來稅收,不要隨便否認這些產業的正確性。一句話,勞動不丟人。”

柳如雲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脈脈看著孫總:“好啦好啦,我聽您的啦!您講的大道理,小女子也愛聽,嘻嘻~”

在銀行業,風險部門和業務部門的矛盾長久存在。

這是部門職能不同造成的。一個是風險厭惡型,一個是績效導向型。

行業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資產業務的內核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依然是向客戶發放風險貸款。

關於如何發放貸款,如何進行風險定價,困擾著全世界的金融精英。

正是因為風險貸款的不確定,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顯得極其重要。

一方面,要讓業務部門賺到錢,保證高昂的士氣,讓客戶經理在一線市場敢打敢拼;另一方面,要樹立風險部門的權威,保障風險資產的質量,讓不良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在日常業務中切實貫徹全面風險管理理念。

不同的公司治理水平,反映出來,就是各家金融機構不同的財務表現和股價。

在孫總看來,如何平衡處理市場和風險矛盾,是他個人的價值所在。作為從基層一線客戶經理拼殺出來的總裁,他會綜合考慮公司每個人的特點、優點、缺點,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將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高效融合,形成公司特有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京越金租,有十幾個業務部門,分為三大板塊:國企板塊、民企板塊、創新板塊。

在孫總的規劃中,國企板塊,這一塊,主要任務是做大資產規模,不作利潤考核。比如柳如雲,美麗動人,長袖善舞,把這幫央企、國企的領導治得服服帖帖的,所以,孫總物盡其用,不讓她接觸市場化的民企項目,只讓做國企項目。國企板塊,是京越金租的基石業務,是蓄水池,是護城河,是防火牆。這一塊的業務,負債融資也較為容易,大多數的銀行和金租都願意做這一塊的資產受讓。

民企板塊,主要任務是創造利潤。這個板塊的骨幹人員,經歷過市場多年的考驗,是風霜雪雨洗禮過的老油條、能打硬仗的虎狼之徒。從職業出身來講,大部分都是股份制銀行的支行出來的,有客戶資源,有業務經驗,有風險教訓,能承受較大的市場考核壓力。這些團隊,主要目標是上市企業、大中型民營企業。

創新板塊,這一部分,主要作用就是粉飾年度報告,忽悠上級監管單位。這些業務團隊的日常,就是做一點點小微業務,做一點點股債結合的業務,做一點點真直租業務。這個板塊,屬於實驗性質的,各種奇思妙想都可以試試,做出了成就,要大力宣傳,出了風險事故,也無傷大雅,反正規模小。

面對這種錯綜複雜的授信客戶群體構成,授信審批部的工作難度較大——授信產品體系支離破碎,授信政策難以制定。授信審批人員只能一個項目一個風險策略,一事一議,具備較為寬泛的裁量空間。這考驗授信審批部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所幸,孫總找到了合適的人選——許勤。許勤是清華畢業,大銀行科班出身,業務經驗豐富,既能與魑魅魍魎打交道,也能在大場合侃侃論道,日常工作中,既能和市場人員感情深厚,又能守住職責底線,什麼業務能做,什麼業務不能做,什麼業務要延後操作,什麼業務要改變授信條件後操作,他都能條分縷析,安排得妥妥當當。所以,具體項目的審查方面,他放手讓許勤去管理。他和主管風險副總裁的風險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了行業判斷、區域判斷和國家宏觀政策判斷上面。

至少目前為止,孫總對於業務部門和風險部門的成績是滿意的,開業才幾年,資產規模增長到了600億,不良率1.9%,撥備覆蓋率300%。

將來,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後,京越金租佈局全國,行業事業部和區域事業部並行的矩陣管理,更是孫總擅長的領域。

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大案頻出,企業破產浪潮四起,融資租賃的發展明顯放緩了節奏。

一時間,行業哀鴻遍野,很多從業人員和學者,紛紛呼籲“放棄類信貸,轉型真租賃”。

對於這樣的膚淺言論,孫總嗤之以鼻。

債權融資—間接融資—信貸業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中國的主流融資方式。忽視這種國情、迴避這種現狀,是典型的鴕鳥心態。信貸業務和類信貸的融資租賃業務,不是洪水猛獸,不是昨日黃花,而是國民經濟體系內必不可少的常規金融產品,是有現實依託和市場需求的金融工具。不要因為出了不良,暴露了風險,就把以往的融資租賃業務全部打翻在地,這是錯誤的,是毫無章法、自亂陣腳的荒唐行為。

還有的人,設置語言陷阱,將銀行信貸和融資租賃對立起來,進行顛倒黑白的論述,宣揚銀行信貸是低級的,過時的,融資租賃是高級的,未來的,所以金融租賃公司要拋棄類信貸業務,專注真租賃。

在孫總看來,這樣的人,既不懂理論知識,也不懂市場。

融資租賃從來就不可能脫離承租人的償債能力、依靠租賃物單獨存在。即使是飛機、輪船這樣的天然租賃物,也是要把承租人的還款能力作為第一風險要素。融資租賃業務,就是信貸業務的一個分支,這是由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物權法、金租管理辦法決定的。

市場,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能合法創造利潤的租賃,才是真租賃。至於是否採用所謂的真融資租賃形式,毫不重要。

妄想通過創新來實現業務發展,是典型的緣木求魚,是一條不歸之路。因為,金融,最忌諱的就是創新。翻開歷史書,大部分的金融創新,都是一地雞毛。

當然,孫總也理解,這幾年不良率高了,大部分的金租公司管理層是需要一個背鍋俠的,而所謂的類信貸業務概念,就是完美的背黑鍋選手。

資產質量出現下滑的原因,從來都是經營水平的問題,和租賃真假與否沒有關係。

以前的日子太愜意了,躺著賺錢,新常態之後,經營管理的水平差異才會顯露出來。

公司治理,是一個複雜艱難的工作,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總裁的,也不是每個總裁都合格的。

怎麼選人、如何用人,怎麼設計產品和激勵政策,資產和負債怎麼樣匹配發展,頭寸如何安排,全業務流程的精細化管理、階段性的發展戰略制定、企業文化建設……每一個小論題,都足夠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寫一篇10萬字的論文了。

滄海橫流安足慮,我輩盡是破局人。看透了這一切,孫總才會超脫那些喧囂的爭論,拋棄所謂“轉型真租賃”的想法,擁抱時代的脈動,迴歸銀行業的本源,腳踏實地地發展傳統業務。

下午2點,金融街富凱大廈21層,會議室,八月份的總裁辦公會。

參會的高管和部門負責人,大部分面帶喜色。央媽放水了,同業資金明顯寬鬆,頭寸壓力和地方債務危機緩解了。

孫總:“這次同業危機,過程是艱難的,但結果是美妙的,既鍛鍊了我們的隊伍,又提高了公司的風險抵抗能力,來來來,大家今天暢所欲言,公司以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會議室頓時熱鬧起來,但沒人主動開口,孫總哈哈一笑:“我就直接點名了啊!金融同業部先發言。”

金融同業部陳總:“首先,感謝董事長和總裁對我們的支持,幫我們解決了頭寸問題。”

孫總大手一揮:“自己人,別客氣,說點乾貨,再說虛的,今晚罰酒三杯!”

會議室鬨堂大笑,氣氛很輕鬆。

陳總:“這次危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規模還是王道,這是銀行業永恆的真理。銀行現在對金租的授信風險評估,資產規模和收入規模佔到很大的權重,我掌握的消息,好幾家小的金租,因為規模較小,直接被停止授信了。外部信用評級也是這樣,規模越大,評級越高。另外,規模越大,我們可以調動的資源就越多,這一次,客戶提前還款幾十億,就非常及時。到監管層,Too Big to Fail,我們這種體量的公司,是不容許出現逾期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繼續堅持高速發展、規模發展的策略,資產規模做到一千億、兩千億,京越金租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話題一起來,大家就不拘束了。

柳如雲給孫總拋了一個媚眼,說道:“我也贊成規模為王。規模大了,我們的資金價格就便宜了,授信客戶對象也就更加廣泛了,大的央企,也變成我們的客戶了,這樣,我們的資產質量更好了。下次遇到這樣的同業危機,央企國企的流動性肯定充裕,這樣就有提前還款的操作空間了。”

許勤:“金融產品,和工業品一樣,大規模生產,才能降低成本,佔領市場,形成品牌效應。規模越大,在中後臺人員固定的前提下,公司每個人的平均產能才會提高,ROE和ROA才會好看。”

業務部門王總:“沒有大的體量,就不會有充足的資金量去做產業金融、做風投,至於後續的發債、上市,就更困難了。”

………

看著會議室大家的熱烈討論,孫總笑而不語,討論按照自己規劃的方向發展著,金融同業部很聽話,今年年底不扣他獎金了。不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孫總的最終目標,還是董事長老趙。

孫總看討論得差不多了,就按下手,示意其他人停下,大聲問道: “老趙,你覺得怎麼樣?”

同業危機一戰之後,老趙和孫總的關係熱絡起來。以前是董事長和總裁的同事關係,君子之交淡如水,雙方之間是冷靜的客氣,保持著適當的距離。一起經歷了大的風波後,老趙和孫總對彼此的認可度提高很多。孫總又是市場部門的作風,自來熟,勾肩搭背的事兒手到拈來,一來二往,老趙也就默認了這個親暱的稱呼。

老趙沉默了幾秒,說道:“同志們說得很好啊!我的感受和你們差不多,規模還是很重要。國情如此,銀行市儈,現實殘酷,我們沒得選。”

老趙停頓了一下,抿一口茶。會議室很安靜,落針可聞,只聽到中央空調冷風吹過的聲音,大家知道這不是簡單的對話,這是政治高度的表態,關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徑,就要在這一時刻定稿了。

老趙掃了一眼全場,笑著說:“大家氣氛活躍一點,別太凝重了,有什麼就說什麼,都21世紀了,我們又是個創業公司,不會搞什麼因言獲罪的,老孫說得對,今天不放膽說的,晚上罰酒三杯!”

哈哈,眾人配合性地鬨笑了一下,氣氛稍微舒緩一點了。

老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實,國家大事和我們公司的小事,原理是想通的。決策者,本心都是想幹好事,幹有意義的事,但是,不能太著急。老祖宗的智慧依然有用,治大國若亨小鮮,不能輕舉妄動,要有條理有規劃地來做事。這一波去槓桿,經濟學原理上是對的,可實際工作中,操之過急,把企業和地方政府都逼到破產邊緣了。我們作為國家經濟體的一部分,要吸取教訓,不能盲目轉型。規模還是很有用的,有規模了,才有容錯空間。經濟是有周期性的,有波峰有波谷,需要靠規模去緩衝和調節。

不是每個企業都是高科技企業,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高速成長空間。傳統企業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基礎,是我們日常經濟活動的載體。傳統業務,依然是我們工作的重心。在做好傳統業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地開展創新業務,大膽探索,小心求證,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首先要活下來,然後才是活得精彩,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孫總鬆了一口氣,終於說服這個大BOSS了。老趙沒有搬出那套業務轉型發展小微、發展高新產業的論調,而是認可了自己的戰略判斷,自己這半年來的全方位營銷總算是成功了。

老趙的認可,就是董事會的認可,就是京越集團的認可,發展的最高制約沒有了,孫總可以放手一搏了。

一尺之水,一躍而過,從此天高任鳥飛,孫總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大幹一場了。金融債、ABS、增資擴股等等一系列融資手段用起來,趁著這一波央行放水,孫總要帶著京越金租昂首闊步踏進資本市場。有老趙這樣的資深銀行家護航,孫總有信心在2020年幹到1000億,2025年幹到2000億。

中國的經濟體系,缺乏歷史的積累,既沒有殖民掠奪,又沒有戰爭紅利,所以,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推行殖產興業,需要信貸資金的長期支持,由此衍生出高槓杆的國家資產負債表,這必然導致現金流的不穩定。簡單的真相,卻只有少數人能撥開層層迷霧去理解和掌握,並將其轉化為商業機會,而孫總,就是其中的一員。

如果給租賃物裝幾個GPS、裝幾個傳感器、裝幾個攝像頭就算業務創新,那金融租賃公司高管的百萬年薪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那些所謂的創新,和中世界西歐傳教士爭論針尖上有多少個天使有什麼區別?

大道至簡,中國經濟體量世界排名第二,容量足夠大,足夠一家金租公司發展壯大;中國的眾多企業缺錢,足夠一家金租公司創造金融利潤。所謂息差收窄,增速放緩,並沒有改變金融資源是稀缺資源的現實。

大道至樸,在沒有監管部門的頂層設計,沒有新的金融租賃理論體系出世之前,就應該老老實實幹傳統業務(詳見一尺之水/歷史轉折中的金融租賃),不要想著超高額利潤,把2個點的息差收入牢牢抓緊,應該變成一種金融從業常識。

金融租賃之間的競爭、金融租賃和銀行、信託的競爭,一定是體系化的對抗,有戰略有戰術,有產品有流程,有特點有厚度,能適應市場的波動和宏觀形勢的變化。通俗點講,金融業已經從黃金年代進入白銀年代,現在是金融家、金融企業比拼內功的階段,不要妄想劍走偏鋒、一擊制勝。

孫總知道,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話,不能在公開場合講,不然,會得罪上級機關,畢竟,上級機關宣傳的是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興產業。他只能在京越金租內部默默佈局,一個一個地說服,講道理,擺事實,用挫折教育大家,用困難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讓公司的發展進入正確軌道。

作為公司總裁,孫總手握百億千億的授信權力,穩重,是他的職業信條,因為他深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激進一尺,公司就會瘋狂一丈,稍不留神,京越金租就會被時代的大潮吞沒了,什麼情懷、什麼創新、什麼家國壯志,都會落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理想是美好的,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可現實是悲涼的,是人間白髮,劍膽成灰,從遠一點說起,戊戌變法,當時所有階層、所有派系的人都達成了共識,時代要變革,結果操盤者急於求成,本該是十年二十年的改革措施,集中在三個月內實行,引得全社會的矛盾激化,千載良機變成菜市口血案,讓後來人撫卷長嘆。

上面已經有人犯錯誤了,孫總想著,他不能再犯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