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长久以来,一直对枕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魂牵梦萦,想要有机会去亲近那种古朴文化的魅力。而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的乌镇,便是一座完整的保留了晚清至民国时期水乡古镇原貌的典型的江南水乡。

起了一个大早从杭州市出发,自杭州东站乘高铁到桐乡站不到20分钟。出车站便有直达乌镇西栅的公交车,车程不到一小时。一同下车的大都是慕名来乌镇旅游的游客,十几个人刚刚好坐满一辆车。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着,大概司机师傅也顾及到这一车人对乌镇满满的期待,车轮卷扬起阵阵尘土,好在路上车子并不多。桐乡市区与其他的小城市并无太大差别,也都是高高低低的楼房,沿路一排排的店铺。路上,行人也不是很多。

一路颠簸,终于达到西栅的大门外。乌镇分西栅和东栅两个主景区:联票200元,西栅门票150元,东栅门票120元。大多数人包括很多的旅游团都是购买联票上午逛东栅,下午和晚上逛西栅。而我仅购买了西栅门票,因为据说西栅更美,更值得欣赏;另外不同于其他人的安排,可以避免拥挤。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进入景区,便不由得暗自窃喜。上午的游人很少,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进入景区便分散在各处,西栅依然很安静。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遇到的第一个景区内的人是一位戴着草帽摇橹的老人,老人双手摇晃着修长的船橹由远及近,橹板在水中左右摆动,荡起一圈圈水波纹,水面打破了平静,泛起一道道褶皱。只这么一瞬间,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里。似乎千年的美在这里沉淀,一切都是最初美好的样子。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从一座木桥上走过,桥面木板吱吱呀呀,发出历经岁月洗礼的声音。穿过两扇木门,进入主景区。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信步走在古旧青石板上,仔细端详着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处都值得倾心,美的那么淋漓尽致。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距离入口最近的是草本染色作坊,宽敞的晒布场青砖铺就,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的晒布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进入染坊内,这里依然保持使用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工艺,墙壁上嵌着整个工艺流程的壁画,画得如此形象,颇有文艺气息。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一束束光线透过木窗棂柔和的撒入坊内,铺在染布上,铺在梁柱上,铺在灰石板上,衬得整个染坊格外的宁静。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染坊内几位师傅义务指导游客如何操作染花,详细地向人们介绍工艺。桌子上放着几本相关的书籍,坐在长凳上,随意翻看了几页,记不下多少,其中的插画倒是颇有意思。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离开草本染色作坊继续向前,任何前期准备的攻略此时都毫无意义,脚步跟随着眼睛,眼睛追随着风景。看到哪里,走到哪里。很多事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所形容,如人的情感,以及这极美的景致。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走了一会儿,坐在直伸入水中石阶上,脚距离水面仅有一级石阶。拿出为自己准备的干粮,揉碎了抛入水里。水中的游鱼“哗”的一下聚集过来,争抢着吃食。抢干净了又各自安安静静的游走。再抛入一块,又重新聚集。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起身离开,游鱼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在水中自在嬉戏。顺着斑驳的石板路继续漫无目的的行走,经过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乌镇读书的地方,正门进入一座高大的石牌楼,牌楼匾额上刻着“六朝遗胜”四个大字,下面石板上书写了一行字:“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石牌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于风霜雨雪的侵蚀,表面已经变得粗糙不堪。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进入书院室内,陈设按照古时讲堂的样式布置,长条形的书桌,学生跪坐着听讲。室内墙上,悬挂着十几个写有“金榜题名”这类大字的木匾。

穿过昭明书院,后面便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展馆内陈列着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照片、作品和简介。每一个获奖作品都展示了一页作者当初写作时的原稿副本,这泛黄的一页纸,是一个伟大作品的开始。从一层一直参观到二层。展馆是木质结构,踩在二层的木地板上,“咚咚”作响。展馆内并无他人,一个人在二层展厅踱步,透过推开的窗户,刚好,阳光也在。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下楼离开展馆,继续顺着一米见宽的小巷子前行,上午游西栅真的是难得的清净,有机会看到如此幽静的巷陌,阳光刚好把巷子阴阳分割,长条的青砖横竖排列,二层的雕花窗开开合合,抬眼的一抹绿意,点缀了整条巷子的古朴。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走不多远一处僻静的角落,漂亮的门楣,镂空的花窗,这里是三寸金莲馆,向世人展示了从五代到民国人们曾经畸形的审美。将女子的足用棉帛包裹,使其又小又尖,小至三寸便为“金莲”,在四寸之内的为“银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展厅内陈列着825双收集来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缠足鞋(亦称金莲),不同的金莲代表不同的意义,穿着的时机也相当讲究。裹足鞋虽然小巧精致,但是裹足的过程真的令人惨不忍睹。从女孩七八岁开始裹足,经历五个阶段,历时三年,最终将双脚裹得扭曲变形,走起路来步履蹒跚。裹足,是一个跨越千年的陋习,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刻意的改造。好在民国时期倡导的解放裹足运动,结束了裹足之风。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离开三寸金莲馆,心情稍微有些沉重。一切都已经过去,还是要继续向前看,路还是要继续。朝着僻静之处探索,果然寻到一处惊喜。一大片的紫色花海跃然眼前,本以为是一大片薰衣草,查了一下才知道叫马鞭草。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细小的花瓣,惹人喜爱。置身于花海之中,快乐的如同花丛中飞舞的蜻蜓,穿梭花径之间,手掌触碰着花朵,如梦如幻。如果我是女生,大概会翩然起舞,禁不住的不停自拍。赏花,令人心情愉悦;置身花海,使人放空。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不舍的离开似锦繁花,向镇子中心走。走不多远,见两棵大树上系满了红色中国结拴的许愿牌,一棵是合家树,另一棵是连理枝。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走近细看,许愿牌上大都写着对自己婚姻的期待,或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不小心翻看了一张很特别的许愿,祝愿她梦想成真吧。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这里是月老庙,门口同样系着一串串的许愿牌,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几乎遮盖了整个庙墙,红红绿绿连成一片,别样的意境。月老是掌管天下男女姻缘的老神仙,在此偶遇也算是缘分,话说我也想找他谈谈(拜拜),给他提个醒。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庙内并不大,月老端坐正中,慈眉善目,手中执两根莲藕,用红线拴在一起,寓意“喜结连理”。身后悬挂一张“喜结良缘”金字红底匾,一侧立有龙凤架子,墙壁上同样系挂着一串串的许愿牌。想要留下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好,此处暂且留白吧。如果有机会我会带个人过来,再留下美好的祝愿。

偶遇一处关帝庙,大凡景区都会有一间关帝庙吧,有坐像,有立像,有的独自一人,有的左右关平、周仓相伴。此处的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长髯翩然,一副刚正的英姿。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望远处,一座高耸的阁楼塔立于水天之间,塔尖直指天空。循着目光走近,便到了白莲塔寺。塔共七级,白天可以免费登塔远眺,俯瞰整个乌镇。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没有登塔,顺着石板路调转回头,沿另一条巷子往回走。走累了就坐在拱形石桥上,看游船一只只穿桥而过。时近正午,游人还不甚很多,可以一个人“霸占”一座桥,从不同角度欣赏这静谧的风景。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乌镇的水,真的很静、很美,哪怕游船划过,留下一条条痕迹,但在画面定格的每一瞬间,都从心底打动着我,充盈于内心深处,令我动容。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稍事休息后,继续闲逛。沿着水的流向,听游船划过水波拍岸,看水中游鱼时潜时浮。一时兴起,走下石梯,蹲在水边,手扬起水花,哄散一片鱼儿。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独自一人走在古朴安静的巷陌中,任思绪纷飞,过往美好的记忆在这里想起,和此刻的场景相融。流淌的岁月,如此安静,如此温暖。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长满苔藓的青砖,不为人所注意,却也令我如此着迷。似乎这里是梦里时常光顾的故地,并不觉得陌生。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挂满许愿牌的墙,系挂了多少人的心愿。将心愿寄于此,愿其永远得到加持。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远远听到有人在唱歌,寻着声音走近,两个青年在演奏,一人弹唱,一人手鼓伴奏。一曲接着一曲,主唱唱得很深情,不由得驻足欣赏。

新的一首歌主唱以口哨前奏,声音一起,差一点泪奔。熟悉的旋律,这首歌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是许巍的《时光》。许巍的歌很适合在旅行路上静静的听,而这首《时光》,更是陪伴我走过了太多的路。冥冥之中,在异地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也许只这么一瞬间,找到了此行的所有意义。每一次吉他弦的拨动,都触动着内心最温柔的深处,感动到泪水在眼眶打转。

坐在斜向水中的石梯上,面朝碧水游船,背后乐声舒缓,一首《怀念青春》,句句扎心。第一次听这首歌,“那时的我们拥有,没有污染过的清晨,滴滴答答的秒针,却留不住一个黄昏……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青春有太多值得回忆的点滴,曾经的大学校园发生的故事如今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室友弹奏吉他,一同狼嚎着找不到调的歌儿,亦如此情此景。青春有太多的舍不得,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不想说再见。留不住的,注定要流逝。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看着水面闪烁的阳光,《时光》如水,《怀念青春》。感谢这两位歌手,感谢这两首歌,让我清清楚楚的感受到悄然而来又悄然而逝的时间,找寻到此刻的意义。

几曲唱罢,两个人收起了吉他,离开了。而我,也继续游走。人群开始变得拥挤,大概上午去东栅的游客此刻都聚集到西栅来。人群熙熙攘攘,好在上午拥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独处,此刻涌入到人群之中,还是感觉到很欣喜。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转到茅盾纪念堂、孔另境纪念馆、李达妻子王会悟纪念馆,他们都是出生在乌镇的名人。茅盾本名沈德鸿,一生曾用笔名98个,笔名满满的贴满一面展示墙,而茅盾是其最为常用的笔名。临去世前,他将自己25万的稿费捐出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看到他临终前歪歪斜斜的入党申请签字,那时对党的追求是那么的纯粹,而他也是在去世后四天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离开纪念馆,在小巷里与无数的人擦肩。口渴了,就喝一口景区内设置的直饮水。累了就依水而坐,静看游鱼戏水。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又整整将西栅逛了个彻底,上午的宁静,下午的喧闹,相同的风景,不同意趣。手机没有电可以到服务站免费充电,并有免费的茶水可饮用。闲坐在长椅上,一面饮用清茶,一面翻看书架上的图书,等待夜幕的降临,乌镇的夜,会是怎样一种绚丽?

临近夜里七点,乌镇大戏院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拥到这里,欣赏七点开始的节目。有两项节目同时上演,一个是露天电影,一个是苏州评弹。

负责播放的师傅调整好放映机,胶片开始旋转,今天播放的是平原游击队,画面跳动,勾起儿时拿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的记忆。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进入书场,一位来自苏州的演员为游客表演苏州评弹,坐在方桌前听了一曲,从头至尾没有听懂一句话,只能稍微品味一下韵味。一曲结束,演员为大家介绍,刚刚唱的是关于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简要讲述了一下刚才故事的梗概。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间隙之时,离开了书场,重回到人群中,往来游人如织。乌镇的夜,美的令人窒息。站在石桥之上俯瞰,水面游船排成排;倚水的民居,点亮了华灯,照耀着水面,看上去令人眩晕。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夜晚的乌镇,与白昼的乌镇完全不同。白天的乌镇,是静谧的,无论多少游人,都打破不了她沉静的美。而夜晚的乌镇,变得奔放,尽显她的妩媚,置身其中,很容易令人迷失自我,随着她一同绚烂。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人们变得活跃,人们喧闹着,拥挤着,走入店铺,挑选纪念品。酒吧街上的酒吧里轻歌曼舞,吸引游人推开那扇门,坐在里面推杯换盏。热闹,在镇子的各处精彩。

重新回到乌镇邮局,购买了一叠明信片,仅作为这一程的纪念。有的人写好明信片交给邮局寄送给亲朋好友,亦或是寄给几天后的自己。有的人将写好的明信片就留着这里,作为记忆永久的贮存。有的人将想要说的话写在便签纸上,贴在留言墙上。在这里,人们都想要留下或带走些什么。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带着这一叠刘若英在乌镇留下的照片,便带着整个乌镇的记忆,离开。虽然不舍,虽然留恋,但是此一行已足够回味。留不下的时光,留得下的记忆。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乌镇,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去木心美术馆拍最美的照片;在月老庙前留下最真的祝福;坐在石阶上怀念今天,怀念青春……

“时间是流动的,我们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但相遇时最初的那份感动,一直在心里。再次重逢,变的是我们所经历的故事,不变的是我们的心。”

心的乌镇,来过 未曾离开。

一车一站一座城,一人一包一独行一包一独行:乌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