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矽在亞洲矽業出爐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6月21日,在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的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對剛剛出爐的顆粒多晶硅產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各項技術參數均達到國家標準。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這也是青藏地區生產的首批顆粒多晶硅,標誌著亞洲硅業低消耗多晶硅生產工藝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宗冰介紹,顆粒硅主要用於單晶硅連續拉晶加料、高效多晶硅鑄錠鋪底以及西門子法塊狀多晶硅填隙增加裝爐量,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市場供不應求。公司經過3年多的研發和試驗,攻克了氯硅烷製備顆粒多晶硅的多項技術難題。近日,由這家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顆粒多晶硅中試線正式投用。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據瞭解,這一核心技術的突破,填補了我國氯硅烷生產顆粒多晶硅技術的空白,為我省發展多晶硅產業奠定了成功的技術基礎,對於推動整個多晶硅行業的綠色發展和產業升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鏈接新聞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的中試線突破性地採用氯硅烷(二氯二氫硅)直接分解工藝製備顆粒多晶硅,大幅提升了工藝運行穩定性、經濟性以及產品質量。主要有五大優勢:第一,較傳統顆粒硅生產工藝,該法去除了氯硅烷製備硅烷環節,使生產工藝得到簡化,從而使設備投資降低30%以上、運行成本降低20%以上。第二,較傳統的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工藝,該技術生產多晶硅的電耗低於10kwh/kg,而國內西門子法生產棒狀多晶硅的還原電耗為40kwh/kg。第三,該技術採用了新型反應器內襯設計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純晶種製備工藝,產品質量達到流化床法顆粒硅國家標準GB/T 35307-2017(亞洲硅業參與制定)最高等級,滿足單晶拉制要求。第四,該技術生產的顆粒硅比硅烷法產生的微硅粉大幅減少,有利於單晶拉制。第五,該技術可以使用兩種原料進行生產,既可以用氯硅烷也可以用硅烷氣生產顆粒硅,具有更好的靈活性。

青海首批顆粒多晶硅在亞洲硅業出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