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难 不中标也难 炉具企业应向低价中标说不

企业声音:中标难,不中标也难

产品质量与服务既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一件件产品都有质量、一家家企业都以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才更有质量。在清洁取暖一些项目招投标中,靠低价中标,造成了企业不比质量,只比价格低。政府项目招标采购存在的“低价中标”现象,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的障碍,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以解决。否则,企业会陷入“中标难、不中标也难”的窘境。

目前,以低价中标参与政府项目在炉具行业比较普遍。每当遇到政府项目招标时,全国各地几十家企业互相踩价、互相竞价,你托你的关系,我搞我的底价,最后只能是几败俱伤。同时,低价招标策略也会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服务难以保证,再加上项目运作中的管理不规范,这样既为后期埋下隐患,又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今年山东德州、潍坊一些地方都在招标环保炉具,由于去年有些厂家库存压力很大,为了去库存,今年抱着赔本也要卖的心态,将价格压得特别低,去年利润已经很低了,今年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根本挣不了钱,只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所以,企业既要努力中标,也有些害怕中标。”

“煤改电、煤改气项目招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迫于财政补贴和用户初始投资压力,政府项目推广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就无法保障。三年质保期过了会出现很多问题,到时候谁来解决这些售后问题?政府补贴是短期行为,很多地方去年的补贴钱现在还没有拿到,今年又怎么补?以往的招标还会设置一些条件,现在的招标没了门槛,甚至许多商贸公司也参与进来‘搅浑水’,一些非专业企业靠地方人脉资源优势,干了专业企业做的事,能做好吗?”

做政府项目,回款难、企业大量垫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企业指出,去年中标的钱还没结,今年又让继续提供炉子,企业已经垫付几百万的资金进去。

企业一味地迎合政府招标要求,有点把政府给惯坏了。每当遇到一个项目招标,很多企业就一拥而上,报价一个比一个低。为什么会出现中标难,不中标也难的现象,恰好说明企业就不该中这个标,如果每个企业都这么想,不能挣钱的项目就不去投标,政府还会那样吗?

不拼价格,拼技术 向低价中标说不

低价中标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跟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监管机制不完善有一定关系,根源上是鼓励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没有形成。在低价中标的工程项目中,有时低价远低于成本价,不仅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影响正当竞争和市场良性发展,还会导致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恶性传导,无益于工匠精神养成,更无益于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

低价中标是一种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行为,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影响炉具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炉具行业投标乱象与一些企业低价竞争、不自律有很大关系。粗制滥造、打价格战、拉关系、产品推出去就不管了,这样既害了政府、害了自己,又害了老百姓。未来补贴消失后,市场会回归理性,低端产品不是方向,炉具行业要走精品路线,未来要对标的是电采暖和气采暖设备。

《人民日报》曾两次发文批评低价中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整个社会层面都在抵触低价中标。《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提出: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因此,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在政府要求、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上做好权衡,坚守底线,做好行业自律,拿出精品,不能粗制滥造。吸取低价中标给炉具行业带来的教训,企业应不比价格比技术,敢于向低价中标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