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有方法,学学日本心理学家的九条定律吧

批评孩子有方法,学学日本心理学家的九条定律吧

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批评孩子是很普遍的方法,但是很多批评的方式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纠正错误的目的,还容易让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

先看看我们常见的错误批评方式:

1、以责骂代替批评。

家长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对孩子破口大骂,有时候已经不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而是家长自己生活工作中情绪的发泄,情绪发泄的立足点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发火骂孩子不但会吓着孩子,而且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会学会家长的坏毛病——骂人发脾气。

之前在幼儿园,一个男生经常打女孩,经过老师家访,在这个孩子家里,父亲经常打骂母亲和孩子,孩子觉得女孩子都是该打的,需要用拳头教训他们。虽然父亲的出发点事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只习得了暴力行为,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将批评变成表扬。

这些经常发生在溺爱孩子的家庭,妈妈和奶奶经常会用赞扬的口吻谈论孩子的缺点:“我这个孩子呀,瞎话张嘴就来,脑子真是好使。”“是呀,现在的孩子脑子来的就是快。”这种对缺点的谈论,在孩子听来,完全是表扬。我们用反语,用讽刺,孩子也不一定明白是批评。如“哦,你可真有本事,一个人吃了三个苹果,一个都不给爸爸妈妈。”

3、该批评孩子却批评别人。

比如孩子不吃饭,把碗打碎了。妈妈却说:“这是你爸爸不好,把碗摆的太边边了,害孩子的碗掉了地上,吓到宝宝了。”这种以人带过的批评,无疑会使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惯?

那么家长应如何批评孩子呢?

1、批评的时候肯定孩子,批评行为。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还是爱孩子的,从而稳定情绪,坚定信心。所以,批评孩子要批评孩子的行为,但是肯定孩子本人;二十批评他现在的行为,肯定他一贯的表现;三是实事求是的批评。

2、不要简单地逼孩子表态。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大声呵斥,并让孩子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迫于家长的威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分析错误行为,孩子会好接受很多。

3、批评不要对孩子大声吼叫。要正面批评,不要用反语讥讽。批评后,不要反复唠叨,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批评的效果。

关于怎样训斥孩子,日本心理学家松达哉提出训斥孩子的9条方法;

1.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加以训斥。

2.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孩子早就忘了。

3.训斥时,全家人意见要统一,态度要一致,由一个人作代表,其他人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

4.先表扬后训斥。不要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可以先表扬好的一面,再批评做错的一面。

5.训斥时不要感情冲动。训斥不是目的,使孩子知错改错是关键,训斥和发火不是一码事。

6.不要动手打,要用语言训斥。应耐心地指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错误有多严重。

7.不要无休止地训斥唠叨训斥孩子要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8.不要在饭前和吃饭时训斥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9.要以强烈的疼爱之情,而不要抱着怨恨情绪来训斥孩子。同孩子进行有诚意的、亲密的交流,给孩子的人格以好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