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滴滴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业界广泛看好,用户暴增;而最近也是多事之秋,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滴滴目前正积极配合多部委的联合安全大检查。

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滴滴出行

就在昨天,滴滴创始人程维发员工的内部信曝光

程维透露,滴滴运营6年没有盈利,2018年上半年净亏40亿人民币,6年亏损390亿。

"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元人民币。出行业务对应GMV的平均Take Rate约为16%,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公司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

滴滴方便了大家的出行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相信滴滴公司有底线的公司,有自己的价值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为大家提供出行方便的同时也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滴滴2018年上半年亏损40亿

滴滴公司跟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一样,前期经历融资、烧钱、圈用户的阶段,那为什么烧了390亿巨资,却还能屹立不倒?这大公司的生财逻辑是什么呢?

2014年至2016年,程维带领滴滴合并快的、击退Uber,独步中国网约车市场。据公开信息,滴滴成立5年来融资17轮,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

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和用户数分别是74.3亿单/4.5亿,这两个数字在2015年底仅为14亿单/2.5亿。高速增长的GMV背后是订单量的快速上升。2016年,滴滴日单量从百万冲到千万,2017年底日均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2600-2700万单之间。2017年12月底,滴滴后台收到的出行请求最多一天达到5000万次,最终完成了2500万订单。滴滴认为,这证明市场上尚有足够多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目前滴滴单均毛利5%-6%,滴滴未就该数据予以置评。程维曾在《财经》采访中表示,美国网约车的毛利率在36%左右,"今天我们并没有在中国市场把赚钱当成目标,很多钱最后又返给车主和乘客或者投入长期发展当中了,滴滴会长期保持很低的毛利"。

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支出不出问题则不会倒闭

我们倒不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一般来说,看一个企业是否会倒闭。只需要看两个条件:而经营是否可以持续,关键还是看企业的现金流,一家企业的现金储备或者未来的现金流入,能否覆盖目前的开支,包括不限于人工、租金等日常经营支出和利息支出,后续项目再投资等财务支出。

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现金流

支出大于收益不意味着亏损

就像亚马逊亏很多年,市值依然很高;房地产商欠银行钱比自己的现金流还多,如果连平衡都做不到,就别想当大企业。

互联网行业要先做好布局抢占市场,有了稳定强大的流量(说白了就是用户),才讲利润,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滴滴6年巨亏390亿却“大而不倒”,背后的生财逻辑是什么?

那么滴滴怕亏损吗?

当然不!关键就看,你的亏损有没有人愿意为你的亏损买单,你能不能亏的有技术,一路急速变大,由此保持大而不倒,并最终靠"金融"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彼岸。别人玩的是资本游戏,如果用常见的那套企业运行逻辑,显然不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