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自古盛暑最是惹人愁闷。

徂暑彤彤,天空炽热如烧,上无纤云,下无微风。阳火之气铺天盖地而来,令人无以藏身,酷暑难耐。

现在的人们,消暑多依靠空调与冷饮。但在古时,这些却都是没有的。但这并未难倒智慧的先辈们寻求清凉之法。

富贵人家或是迁往避暑圣地偷得夏日时光,或是购买冰块置于屋内,启冰降暑。寻常人家也常常扇不离手,瓜不离口,各自有各自的消暑之策。

但也有个别十分具有创造力的消暑妙招,为后人津津乐道,载入史册,成为了历史上的趣事见闻。

东汉末年,就有这样一位名士,发明了一种名为“河朔饮”的避暑妙方。

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所谓河朔饮,是指夏日避暑之饮,也指酣饮。古人把避暑的饮品称为河朔饮,是源自一个十分有趣的历史故事,记载在曹丕的《典论》中。

讲的是东汉末年,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袁绍子弟每天里只知宴饮,特别是三伏天热,喝得更是来劲,极醉,至于失去知觉。

人问其故,他说喝醉了多好啊,感觉不到热,还可以避一时之暑。

于是人们便笑称他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称为“避暑饮”,因他的畅饮之地在“河朔”即黄河之北,后来便有了河朔饮的说法。

古代的名士为了避暑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但是饮酒还是要适量的,这样自欺欺人的办法实在是不可取,逃避可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多喝点茶,浸润心泽,体会一下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酣饮避暑,是不懂得享受生活之人的避暑之道。

四时皆有其美,夏日虽然暑伏难抑,但也有它独特的美景。如夜晚清亮的星空与明皓的月。懂得欣赏美的人,或许更愿意在月下独酌,对影成双。

所以在古时,人们有六月十五有玩月之俗。

暑夜里树影森森,若泛舟湖上,以轻风月香度酒,周边睡莲红翠香偎,清芬相拥,这是一件多么文雅的乐事啊。

元稹当年有“江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的美赞,杨万里也有“明珠径余尺,沉在千顷陂”的惊叹,朱自清也是在这夏天的失眠之夜中,欣赏了一番荷塘月色的美景呢。

夏日里的月夜池塘,微风徐缓,风荷举举,自有一番清凉沁人心脾。这样的避暑方法,着实美妙之极。

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白日里,也有奥妙的风景。

白居易便很喜爱在清晨的薄暮中静听蝉鸣: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信步在清晨的林木间,呼吸着还未温热的清新空气,听着躲藏在层层深叶里的轻小夏蝉,偶尔鸣上一两声,便是一个轻盈愉悦的早晨。

清晨观夏蝉饮露,午后伴着蝉鸣小憩,听夏天的歌者,为我们吟唱美妙的时光序曲。

小暑时节,荷塘月色,午后蝉鸣,皆可入梦。

谁还能说夏日苦闷无风景呢?

小暑时趣:月夜蝉鸣,酒消盛夏

尔雅慢生活公众号:eryanew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