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截至今年6月1日,全國正在運行的政府網站有2.2萬家,比上季度精減1000多家;相比2015年8月全國政府網站首次摸底結束時的8.4萬家,政府網站總數精減約74%;其中,縣級以下政府網站1183家,三年來降幅最明顯。(8月9日《人民日報》)

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與過去相比,政府網站正在經歷一個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由“瘦身提質”向“精耕細作”轉變的過程,網站結構不斷優化、上網形式不斷豐富、服務內容不斷提升。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政府網站建設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報道指出,約10%政府網站辦事指南信息不完整、不準確;約24%搜索不準確、不實用甚至沒有搜索功能;互動交流仍不及時不深入,回覆迅速行動遲緩等。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突出精品意識,營造高質量的用網環境。

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信息完備是最基本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府網站本就是各級各部門的一張“臉面”,待人接物之前,自是要“妝點”一番,不求靚麗十足,但也儘可能清新脫俗。特別要拎清的是,政府網站代表的更是一種“公信力”,突出的是服務導向,老百姓暢通無阻自然會叫好一片,倘若處處受阻、找啥啥沒有,就難免心有怨懟。這就要求各級單位加強對政府網站的查漏補缺,全面解決當前一些網站信息不完備、不齊整的現實問題。不僅要來個全盤“大清洗”,找到不實用、存缺陷的網頁、鏈接,第一時間關閉、清除,更要著手補齊與部門單位職能一致的服務引導信息,讓最常規最基本的服務諮詢、引導鏈接精準、有效、實用。

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日常維護彰顯擔當作為。網站之所以建設,就是為了推廣和使用,絕不是當作“自家的寶貝”“手心裡的寶”而不給人看。一段時期以來,少數網站頻頻“踩線”“爆雷”,有的網站代碼有漏洞,存在不少易被攻擊的漏洞,甚至長久無人問津的頁面已被小廣告“攻陷”;有的網站依然停留在很久之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恰如一潭死水;有的網站缺乏人性化設計,找啥沒啥、滿眼字符、圖片扎推,等等。可以說,建好政府網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最集中的體現之一,必須全面提升運營維護的理念,加強部門單位的網站技術,做好人、財、物等力量、資源的優化配置,讓網站真正突出實用性、針對性、有效性、服務性。

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交流互動乃高質量所需。網站作為平臺、門戶,已然成為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強調“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的今天,網站的功能更是得到進一步挖掘,不少關鍵領域已經逐步實現網絡網頁與手機客戶端齊頭並進之勢,群眾有困惑、有難處也逐步從“找上門”轉變為“上網求助”。然而少數部門單位並沒能從舊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未能及時轉變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麼把群眾被“晾在網上”,不能積極及時回應,要麼不熟悉網絡性質的表達方式,回應艱澀、刻薄等。這都提示我們,要進一步提升用網能力,熟悉在網絡上與外界互動,學會實事求是、規範標準的表達方式,讓群眾在網上也能得到貼心服務,倍感安心、順心。

政府網站“高質量”乃大勢所趨

當然,建好用好政府網站,還需要建設一支政治覺悟高、服務意識強、擔當作為實、思想作風硬的懂網用網“鐵軍”。一方面,要把隊伍真正建起來,每個單位部門,只要有必要通過建立網站來服務群眾的,都要配齊運維崗位,形成一套應對網絡服務、網絡問題的良效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培訓學習,定期組織一系列交流互動,確保網站、客戶端的服務能夠與時俱進,順應群眾最新的用網需求。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從事網絡業務同志的關心、愛護,要知道信息發展日新月異也給網絡公共服務帶來巨大壓力,很多時候需要無時不刻“盯”在後臺,必須正視同志們的辛苦付出,多些包容和諒解,讓實幹者不吃虧、得實惠。只有這樣,高質量的政府網站才能保持先進性和引領力,更好地服務發展、造福群眾。(文 / 儲旭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