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低估了嗎?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夏日的清晨,小克突然覺得頭痛,但他沒有十分在意,因為都是經常犯的小毛病嘛。但是在這之後,小克開始覺得全身都在痛,疲憊無力,連去浴室沖涼都會氣喘吁吁。小克同學覺得自己可能患了流感,可接下來的幾天裡,情況缺越來越糟。於是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在問診後認為小克應該是感染了病毒,於是告訴他多休息多喝水。

次日小克的身體情況依然沒有好轉,渾身無力,於是小克決定泡腳來放鬆身體,就在這時,他發現小腿後側出現了一大片的紅疹。於是小克同學帶著這個新發現,再次來到醫院,醫生翻出一本醫學圖書,最後確診為是一種由吸血蟲為介質引發的感染性疾病,並根據書中的治療方法,開具了診斷方案。

可是小克仍有些不安,患上這種疾病可不是什麼好徵兆,尤其是這個醫生更讓人不放心。她居然兩次翻書才能確診給治療方案。這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疾病,醫生怎麼可能對此不熟悉呢?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都需要不斷翻查書籍的醫生,可能也會感到疑慮。

因為人們一般都會認為,有自信心的醫生才可能是一名好醫生,而凡事都不確定的醫生醫術一定不怎麼高明。對於人們來說,最直接地展示一個人技能高低的表現就是他的自信心。

然而這名醫生被低估了,因為通過治療小克很快好起來了。為什麼醫生需要自信?因為在醫療領域,醫生總是以專家的形象自信地出現在患者面前,同時,由於病人對現代高速發展的醫療知識感到陌生,他們會把醫生當成萬能的救世主,這反過來也就更加強了醫生的自信心。 為什麼相對於躊躇猶豫的醫生,人們更願意相信自信的醫生?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具有自覺的“自知之明”。

如果人們對於某件事比較瞭解,就自然會在這方面表現出格外的自信。同樣的,如果某個人在某些事情上表現出了自信,那麼人們就會很自然地判斷他對此瞭解很多。但問題是,自信又是人類的性格特點之一,每個人的自信心基準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很難判斷一個人表現出的自信是源於他的知識水平還是他的性格特質。

當一名醫生的自信超過醫生的真實能力時,就會成為一件危險的事情。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誰自信、誰自卑。無論是自信還是自卑,都不應該是人們做出進一步判斷的準確信號。但是,從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來看,這種以自信心為基準的判斷就是很必要的,甚至是準確的。因為在人類的祖先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時,他們是群居的,人與人之間非常熟悉,這種情況下,通過自信心進行判斷就是一個很好辦法了。

遺憾的是,這種機制在面對陌生人時幾乎會變成一種災禍。

自己和高手之間只有一步之差嗎?表現好是因為本身的實力強,表現不好是因為那只是偶爾的意外,或者只是因為一時的粗心大意,環境有時也實在不利於發揮。

總之,人們經常會忽略能力這個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都被低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