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的不如卖水的,说说链圈自媒体赚钱的事

Part.1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凡是早期淘金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

很快,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来到加州这个创造神话的地方,但结果却空手而回。

淘金的人太多了,金子都被淘光了。

西部气候干燥、淘金的活又累且脏,还一无所获,后来者不仅错过了风口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但人们发现,除了早前入场的能赚大钱,还有几波人也跟着赚了不少的,比如卖水的、卖牛仔裤的、卖竹筐的......

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专门为淘金者提供服务的人。

当所有人都去追风口的时候,你去做风口的“供应商”,为追逐风口的人提供工具,那你也会跟着赚大钱。

这个道理,链圈自媒体人会懂。

Part.2

链圈自媒体,以专门提供区块链资讯和评论的微信公众号为主。

说起区块链,很多人都会想到虚拟货币,很容易联想起“炒币”。

毕竟目前来说,区块链范畴内赚钱最高效的就是虚拟货币,这种自带流量的暴富神话肯定备受新媒体重视。

因此,大家都只爱谈“炒币”而非聊“区块链”,而这部分的链圈自媒体,实质上是“币圈自媒体”。

链圈自媒体人的赚钱模式就是给圈里的人“卖水”,具体就是:

1、赚炒币人的钱:给小白做科普、为自己引流;

2、赚项目方的钱:给项目做宣传、引流;

3、赚交易所的钱:给交易所做宣传、引流;

......

在今年3月份,人民日报记者从头部“媒体”币世界得到的营销报价:

快讯单条2个以太坊(价值约1万人民币);

专访一篇15个以太坊(价值约7.5万人民币)。

据称,一些区块链头部“媒体”,月收入最高能到2000万元-3000万元。

听闻各个项目发布会都是在星级酒店举办,承包媒体人的所有开销,还有额外福利,引得无数人折腰。

在虚拟币行情扭转直下的这半年时间里,币圈的人日子不好过。但这不妨碍链圈自媒体人,他们并不开发技术,也不发币,只负责提供信息和咨询,不管行情好坏,只要有狂热的追随者,都会继续关注币圈消息。

如此一来,成功验证了“淘金不如卖水”的营销策略。

不过,这“水”有些是不给卖的。

Part.3

前两天,腾讯封了多个链圈头部大号,被封号的原因是“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

其实早在2017年9月4号,国家七部委已联合发文禁止ICO,禁止开设数字货币交易所,炒币是不允许的。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内被关停的多个交易所把注册地址转移到海外,通过VPN还是可以参与的。

而且很多有影响力的人乐意献计,监管就很头痛了。

在微信封号前,8月17日北京朝阳区下发文件,禁止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等场所承办虚拟货币推介活动。

很明显,监管开始行动了。

细心的朋友应该留意到,监管禁止的是“虚拟货币”,不允许交易,更不允许有人借“数字货币”的名头开展非法集资。

今年是区块链公司创业潮,但真实从事区块链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的并不多,多是以虚拟货币为名目的项目,所以国家要规范整顿。

事实上国家还是很看重区块链未来的发展的,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外现之一,我们没必要把自己的目光限制在这些数字货币上。

而国内的多家互联网巨头也早已涉足区块链领域,比如BATJ都已上线或公布了区块链服务策略,而且都与发币无关。

链圈这一年来很热闹,李笑来在录音事件之后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他有一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区块链这个世界你老老实实做个好人就能赚很多钱的......你老老实实做正确的决定,正确的行为可以赚很多钱的。”

链圈自媒体也有好的自媒体,作为同行,我认为“卖水”是没问题的,确实有人需要了解区块链知识,而且作为新技术,变化很快,普通人看书是跟不上的,网上信息也杂七杂八。而自媒体人在这里头帮大家筛选、过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不是卖非法的“水”,不忽悠大家踩线,就值得我们认可。

在“暴富”神话横行的时代,有公众影响力的人能做到“克制”很重要。

区块链技术会是未来的潮流,链圈自媒体以后可以接触到更多正规的大项目,没准BATJ以后也会找大家合作,我相信老老实实做还是能赚很多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