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首次承认已清仓ofo:我们是财务投资人,战略投资人诉求跟我们不一样?

成泰逸


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的有一篇关于阿里和腾讯的投资策略的文章,正好有讲到关于战略投资的概念,正好可以借着他们的观点来尝试区分一下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特点


战略投资

首先战略投资一般是企业行为,一般战略投资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谋求投资收益还要去谋求被投资对象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意义

战略投资有时候像下围棋,要么站住“坑”,要么吃掉对手谋取利益,所以我们会见到很多战略投资投资那些早期的根本还看不到盈利迹象的项目或企业,其实他们看重的可能是财务以外的东西,比如团队、理念、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相关性等


财务投资

很多私募和PE更侧重于财务投资,财务投资一般是独立与企业经营范围外的投资(一般独立成立的企业或专门以投资为业务的企业居多),他们更看重被投资标的的财务数据,和市场上的对标数据,他们更看重未来增长实现的可能性,一般只会投资有明显估值溢价空间或盈利的企业。

总的来说战略投资更看重发展,财务投资更看重数据,战略投资有时候“不讲规矩”而财务投资一般都“非常讲规矩”,战略投资有时候能“雪中送炭”,但财务投资只会“锦上添花”。

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有错误或欠妥指出请批评指正


大卫和保罗


朱啸虎有句名言,“我套现后,管它洪水滔天”。这句话一出,引起众多同行的批评。这简直是在给好不容易起来的中国投资行业来了一盆冷水。作为中国知名的投资机构金沙江创投的总经理,朱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名誉,他的目的很简单——短期内拿到钱。这一点在他和马化腾的那次关于魔拜和ofo的争辩中一览无遗。

但不得不说,朱是有眼光的,他的另一个绰号是“独角兽捕手”,近些年出现的几乎所有独角兽公司都被他投中了,滴滴、ofo、饿了么等。投的快撤的也快,在阿里和腾讯这些巨头进入这些独角兽之后,迅速套现离开。从这点说他又挺清醒,毕竟在阿里腾讯称霸的中国互联网界,新兴的企业难有出路。所以与其说朱是个短期财务投资人,不如说他就是看中了这个趋势,他愿意做一个买蛋糕然后喂给bat吃的人。你看,饿了么卖给阿里95亿美金,多赚钱。

这样的思路又是让人怒其不争。想当初年轻的阿里、腾讯拿着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去寻求投资的时候都被中国的朱啸虎门拒之门外,最后被软银等外资相中,如今带来的汇报是惊人的。一家投资公司想要活的久就必须有战略投资,否则换个眼光差的经理就垮了,国外那些活了百年的投资银行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那些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那是中国创业者们成长的土壤,都进行财务投资了也就没有了伟大公司了。

其实,现在像朱啸虎这样的短期财务投资者多的是,甚至那些标榜战略投资的人其实也急功近利的很。不过,像朱这样直接明目张胆地说出来的倒是少见。





瓜牛小王子


他只是说出这个行业的心声。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做事情。他只是敢把别人不敢说的,说出来罢了。


最渺小的我2


财务投资与战略投资明显不同。财务投资目的取向十分明确。那就是赚钱并在合适时机离场。

对于财务投资而言。退出渠道有上市前的股权转让。有上市以后的股份减持。很多初创公司与财务投资者各轮投资者签订有对赌协议。 约定IPO时间或者是退出保底投资收益。

财务投资者对估值很敏感。不会给出太高的估值。毕竟未来没有具体的业务合作。投资就是赚钱

我们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会有不少财务投资者突击入股。其中一些是灰色资金。其中有数不清的利益纠葛。因此一到时间。就会马上清仓减持。上市公司也会投桃报李。释放一些利好。让他们尽可能高位减持。获得超额收益。

战略投资者对估值不是十分敏感。给出的估值一般会比财务投资者要高。也不会贸然退出。会做长期持股。

战略投资者有公司层面的战略合作作为基础。像最近一些公司上市。就引进战略投资者。他们之间未来不排除进行战略层面的技术合作。在前沿科技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不排除未来在具体的业务方面展开合作。所以持股锁定时间很长。对估值也不是很敏感。持股有盈利更好。即使出现持股亏损。也可能在其他方面合作赚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