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八拜之交是這樣啊,你知道嗎

八拜之交,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後來八拜之交指八種交情”,即“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廉頗相如刎頸之交”、“陳重雷義膠漆之交”、“元伯巨卿雞黍之交”、“角哀伯桃捨命之交”、“桃園結義生死之交”、“管仲叔牙知我之交”“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1管鮑之交

故事出自《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原來八拜之交是這樣啊,你知道嗎

管仲與鮑叔牙

2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俞伯牙的人,琴藝精湛,善音通律。只是沒有人可以聽得懂他的音樂中要表達的含義。俞伯牙感到十分寂寞。

一次,他遇到了鍾子期。伯牙撫琴,琴聲悠揚而澎湃,鍾子期默默說道:“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撫琴,琴聲涓涓玄音。鍾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只要是伯牙所念所彈,鍾子期必能用言語相告。可惜,鍾子期早早去世。俞伯牙知道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了一支曲後,毅然盡斷琴絃。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3刎頸之交

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憑藉聰明才智多次立下功勞,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大將軍廉頗很是不服氣,想法設法為難藺相如。

4雞黍之交

故事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說的是: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5捨命之交

故事源於《烈士傳》。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一起到楚國求官。行至梁山,遇大風雪。可是梁山離楚國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兩人計算了一下共有的乾糧和衣物,這些乾糧和衣物只能勉強夠一人走到楚國的。如果兩個人去,就會死在中途。在此種情況下,左伯桃就脫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對角哀說:“我比你年長,身體又沒有你好。與其再走下去兩人都死,不如我一人死,保全你能趕到楚國。”為了成全朋友,左伯桃將衣服和食物全都給了羊角哀,自己卻躲進空樹洞裡自殺。後來人們將這種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稱為“羊左”。

原來八拜之交是這樣啊,你知道嗎

6生死之交

出自《三國演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為生死之交。

原來八拜之交是這樣啊,你知道嗎

桃園三結義

7膠漆之交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十分深厚。

當地太守推選陳重為孝廉。陳重想要把功名讓給雷義,便多次向太守申請,太守堅決不同意,陳義便一直向太守舉賢雷義。轉年,雷義也當上了孝廉,陳重這才罷休。後來陳重與雷義又一起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代替同時做官的一個人受罪,被罷官離去。陳重見雷義離去,自己也緊跟著以有病為由辭官回了家。回到家後,刺史舉雷義為茂才。雷義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披頭散髪假裝瘋癲不接受舉薦。因為陳重雷義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階要保持同階。可以說是官階求同等,形影不相離。所以他們的同鄉說:“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言外之意就是膠漆粘在一起自認為是很堅固的,可是陳重與雷義的結交比膠漆粘在一起還堅固。

8忘年之交

《後漢書·禰衡傳》記載:“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愛其才。”“(禰)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