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秦朝末期,各方勢力揭竿而起,各方英豪在這中原大地上展開混戰。其中最意料之外的事情當屬小吏出身的高祖劉邦戰勝了楚國將門之後項羽和一併諸侯。這樣的結局真的令人大跌眼鏡,因為不管怎麼看亭長的實力都遠遠弱於霸王,但最終卻是亭長得到了天下,霸王烏江自刎。這結果看似意外,卻有其必然。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自古時勢造英雄,就是這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霸王是,亭長也是,各路諸侯也都是。項羽出身於楚國將門,是楚國將領項燕的孫子。家族的輝煌讓項羽從小就接受了有別於草莽劉邦的精英式教育,為他帶來了異於常人。

我覺得項羽身上有些地方著實令人敬佩。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一個是他有死無生,一往直前的冒險精神。縱觀項羽成名之戰,從來都是以少勝多,他並不懼怕於敵方兵力倍於自己,更不屑於用絕對優勢的兵力去擊垮敵人,他享受戰爭帶來的挑戰。他更喜歡帶軍深入,直接決戰,出其不意的打法。且看鉅鹿一戰,他自己僅率五萬人北上支援趙懷王,與章邯王離帶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決戰與鉅鹿城下。對方可是秦軍主力,是那隻秦王用來統一六國的軍隊。項羽敢於和對方硬碰硬,憑的就是不懼生死,一往直前的冒險者精神。他率三萬人度過漳河後,鑿沉了船,砸破了鍋,全軍只帶三天的口糧與秦軍決戰。這種直面強敵,有死無生的英雄氣概至今讓人記在心裡。還有楚漢相爭時,項羽支援彭城時也是這樣。劉邦帶著五十六萬的諸侯聯軍攻打楚國首都彭城,而這時和齊國打到白刃化的項羽收到軍報後,只帶三萬輕騎兵,迅速向南移動,將劉邦組織的這五十六萬聯軍打的毫無脾氣,一潰千里。這種英雄氣概更是讓人敬仰。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二是項羽的自身的貴族氣質。項羽的貴族氣質是在一場場戰鬥中培養出來的,是一種光明磊落的英雄品質。是一種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謙遜君子氣,也是一種人若犯我,不死不休的堂堂霸王氣。在鴻門宴上,面對劉邦的低聲下氣,一再陪笑,反覆解釋,項羽慢慢就打消了殺掉劉邦的想法,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項羽佔有絕對的優勢,量他劉邦也蹦躂不出什麼。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三是項羽的俠骨柔情。最終之戰,項羽軍主力盡亡,戰敗遁走的他回到營地,夜半聽到四面的楚歌,知曉自己大勢已去,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但他最放不下的還是那虞姬。當面對虞姬最後的起舞,不禁發出了出了可奈何的悲歌。英雄難過美人關,如項羽把這般的人間豪傑也有英雄氣短的時候。也許在這霸王別姬的時刻,霸王想到的是“若是我早些放棄這天下與你尋個山水之地,白頭偕老,那該是多好啊,可惜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只能下輩子再與愛姬相見了”.

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人們只看到了成王敗寇,但忽略了他的另一面

所以劉邦勝了項羽,人們紛紛讚揚劉邦,貶低項羽,但人們卻忽略了項羽的功勞和英雄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