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土豆,又叫洋芋,也叫马铃薯,还叫potato,它不仅名字多,吃法更多,观众朋友们最喜欢怎么吃?炸薯条,土豆泥,洋芋叉叉,糖醋土豆,酸辣土豆丝,干锅土豆片等都是常见的做法,且每一种都具有独特口感。土豆其貌不扬,一颗黄褐色的茎块,掉到土地上都未必会被注意到,但就是在这低调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球各大强国的崛起,都不能忘记土豆为自己立下的功劳。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相较于现在的随处可见,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土豆可是正儿八经的南美洲特产,随后殖民者把这玩意带回欧洲,起初,烹饪技艺有限的欧洲人将其视为低等人吃的低等食物,更有甚者一度傻乎乎地把土豆当花种。直到到处闹饥荒,人们才开始普遍尝试这种来自新大陆的农作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先重视土豆的是俄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我们都知道,俄国过去是个被排除在外的弱小国家。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1500年的时候,全俄上下仅有1220万人口,而在推广土豆种植400年之后,这个数字暴增至1亿600万。更多的人口让俄国有余力站稳东欧并开垦西伯利亚,这为俄国成为列强打下坚实基础,而在土豆到达欧洲的200年后,整个欧洲的人口翻了17倍之多,同样被土豆惠及的还有德国人,在17世纪的30年战争当中,悲催的普鲁士成为主要战场,其境内的粮仓也被各国军队劫掠一空。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全国上下,无论军民,都濒临饥荒边缘,直到农民们在土地里发现还没被挖出来的土豆竟然可以吃,算是让德国度过了这一难关,而到了一战和二战的时候,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战火让德国农业大量减产,在这个关头,土豆站出来成了国民主食,甚至被一度赞誉为第二面包。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为德国创下击沉过9598艘同盟国各型舰艇记录的潜艇部队也是土豆的忠实粉丝,在U型潜艇出海的12周里,需要携带3747磅面粉,面包等食物,而土豆的数量则高达4255磅,比其它食物加起来都多。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倒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盟军对付德军的办法,获悉这一情报之后,盟国借机通过各种媒体散布冰冻马铃薯会引起类似于鼠疫的绝症这一谣言,可笑的是,不少德国潜艇官兵还真就信了,许多人因此拒绝执行远洋任务,U型潜艇的出勤率也大大降低。土豆让英国人有实力统治海洋,让俄国人有余力开发西伯利亚,让德国人有底气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中国,土豆同样劳苦功高,清朝前期,人比地多,比例严重失调,怎么办?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还好明末清初从海外传进来几种农作物,其中就有土豆。要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改朝换代不停歇,几乎所有朝廷倒台的原因都是因为饥荒,人民吃不饱饭怎么可能不揭竿而起呢?清朝很幸运地没有赶上天灾,而战争也已经休止,又恰逢土豆这类神奇农作物,所以,人口直接暴增至4亿,所以也有人戏称其为土豆盛世。土豆之所以能传遍世界,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土豆耐寒,比其它农作物更适合在寒冷的北方生根结果。

这东西我们天天见 却是中国崛起的必须前提:意义不亚于核武器

同时,土豆富含淀粉,吃下去有明显的饱腹感,更容易让人填饱肚子。另外,土豆可塑性相当强,除了不能生吃,煎炸烤炒蒸煮炖焖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还可以制成粉代替米面成为主食。前些年中国还出台过土豆主粮化战略,把土豆推进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到了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被作为主粮消费,土豆一次次从饥荒中挽救了人类,也成就了一个个强国,今天就吃土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