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

—— 鄄城縣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側記

初夏時節,豔陽高照,惠風送暖,記者到鄄城縣採訪“四好農村路”實施情況,所見所聞讓人真切感受到 “四好農村路”給全縣人民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修一條路富一方百姓

驅車行駛在鄄城縣閻什鎮境內,公路兩旁一家挨一家的木材加工企業、一個比一個紅火的生產場景,讓記者大飽眼福。據陪同採訪的閻什鎮黨政辦負責人介紹,該鎮依託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積極打造林木產業化生產強鎮。目前全鎮共有旋皮廠968家、板材企業106家、傢俱廠58家,木楂廠27家。如今在鄄鉅公路兩側形成了長達5公里的木材加工產業帶,紅張公路兩旁是一個挨一個的木材加工廠,再往縱深則是5個木材加工專業村以及上千戶加工戶,形成了集木材經營、木材加工、傢俱生產、零部件配套、成品組合、產品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年加工木材50餘萬方,從業人員2萬多人,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木材加工業已成為閻什鎮振興鄉村和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鄄城縣交通運輸局公路處主任儀建軍介紹了全縣農村公路建設情況。2016-2017年,鄄城縣圍繞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全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兩年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建設農村公路935.8公里,改造窄危橋19座,實施縣鄉安防工程442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擁有農村公路2335.3公里,其中縣道229.2公里、鄉道213.2公里、村道1892.9公里。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廣度得到大幅提升,全縣440個行政村、1118個自然村和268個省重點扶貧村,均實現了通公路。日益完善的農村路網結構,為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我縣計劃改造農村公路277.4公里。其中新改建縣道5條、里程31.7公里,省重點貧困村道路45.7公里,黃河灘區遷建撤離道路18公里,路網提檔升級52公里,自然村通達工程130公里。”鄄城縣交通運輸局規劃基建科科長徐淑坤接著介紹了今年的農村公路建設計劃和進展情況。“目前金堤路已完成底基層9.4公里、水穩5.1公里、面層2公里;彭樓至火車站公路已完成素土回填、排軋3600米;黃河灘區遷建撤離道路已完成路基起槽3775米、素土回填及翻漿處理790米;黃馬路完成水穩1.2公里、面層4.2公里。”

養護管理好一條路等於新建一條路

記者在鄄城至菏澤公路育才中學路段看到,鄄城縣交通運輸局養護科科長宋本俊正在指揮著兩臺挖掘機和十幾名養護員清理邊溝內的建築垃圾。“昨天晚上,不知道是誰將幾車建築垃圾倒在了這裡,今天我們只好組織機械和人員進行徹底清理。今後我們一定加強監督管理,決不允許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打過招呼後,宋科長就向記者說明了事情的原委。

“自4月份以來,我縣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工作思路,著力加強縣鄉公路路域環境集中治理工作。”在驅車趕往沿黃路的途中,宋本俊又介紹了這次路域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情況。“截至目前,全縣已出動挖掘機等機械設備386臺次,民工6900多人次,清理垃圾雜物1327處、黑臭水溝36處,拆除殘垣斷壁90處、亂搭亂建350處,修建穿村路段下水道1.6萬米,出動掃地車469輛次、灑水車492輛次,對主要縣鄉公路實現清掃、灑水,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鄄城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宋曉斌介紹了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情況:“我縣始終堅持‘養護管理好一條路等於新建一條路’的工作理念,修訂完善了《鄄城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建立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監督考核制度,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保護隊伍運行機制。自2017年以來,已累計投入日常養護資金355.7萬元,挖補縣道基層0.8萬平方米、面層3.7萬平方米,灑抹油5萬平方米,灌縫4.2萬米。同時搞好了縣道綠化和路肩修復,投資489萬元修復縣道路肩160公里,投資1040萬元綠化縣道130公里,栽植綠化苗木19.8萬株。通過深入紮實地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實現了養管能力、路況水平、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四個提高’,營造出了‘暢、安、潔、綠、美’的農村公路環境。”

公交車通到了家門口

“過去進趟縣城,要先騎自行車到葛莊集上,再坐三輪車到縣城,既費時費力費錢,又不方便。如今公交車通到了村頭,不到四十分鐘就能到達縣城。俺從前做夢也沒想到能有這樣的好事,這都是黨的好政策給俺莊稼人帶來的福音和好處。”家住鄄城縣舊城鎮毛窪村的劉存良提起城鄉公交一體化,就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俺毛窪村地處全縣的最西北部,距離黃河不到200米,河對岸就是河南範縣辛莊鄉的毛樓村,有人曾戲稱俺村是鄄城的‘西伯利亞’。早先村裡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晴天是‘揚灰路’,下雨是‘水泥路’。前幾年,俺種植的玉米、小麥和大豆,比非灘區的便宜幾分錢,小商小販們也不願意到俺村來。俺記得很清楚,三年前俺種了三畝西瓜,正逢西瓜上市時節,老天爺不睜眼,連著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西瓜賤貴沒人要,一個個個大瓤甜的西瓜,眼睜睜地看著爛在了地裡,真是讓人心痛呀!”一旁的村民陳興全接過了劉存良的話茬。“如今,路修了,車通了,老少爺們出門便利了,收購農副產品的商販也隔三差五上門了,大傢伙致富奔小康的思路活了,路子寬了,心勁足了。”

據鄄城縣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谷永科介紹,自2017年以來,該局已投資864萬元,建設城鄉公交站點288個,全縣188部城鄉客運班車全部更新為新能源客車。同時將原有的27條城鄉客運班線規劃調整為47條,基本形成了“六橫七縱三環”的網狀運營格局,公交線路由原來的傘狀佈局優化為網化佈局,大幅提升了城鄉客運覆蓋率,目前全縣具備通車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公交。2018年,計劃新建招呼站200個、公交首站4個、公交末站5個、公交樞紐站1個、物流樞紐站1個,新購新能源電動公交車140部。目前,有關科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站場選址和車輛廠家考察等工作。屆時,城鄉居民出行會更加方便快捷。 通訊員 陳正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