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挑戰圍產期:檢測不到病載能否消除母嬰傳播風險?

隨著艾滋病治療技術的發展和護理工作的改進,越來越多的HIV感染者獲得長期病載抑制,過上普通生活,包括婚育。2016年,全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已降至5.7%,兒童新發感染逐年減少。於是,有人開始質疑圍產期的母嬰傳播問題,那麼檢測不到的病毒載量到底能否消除將HIV傳播給嬰兒的風險?

1、懷孕和分娩的傳染風險

從懷孕、分娩到出生後的餵養,嬰兒感染HIV的問題均可發生。因此,預防母嬰傳播比預防性傳播其實更為複雜,需要針對孕產婦及其嬰兒進行多重干預措施。

在不進行任何干預的情況下,懷孕或分娩過程中有15%-30%的嬰兒會感染HIV。而抗病毒治療則是降低母嬰傳播風險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感染HIV的孕婦正在接受艾滋病治療及護理,這包括定期接受產前護理、堅持治療,並且在整個懷孕期間都維持檢測不到的病毒載量,新生兒出生後還要接受短期的預防性藥物治療,目前研究表明,這些方法可將HIV傳播給其新生兒的機會為零。2000-2011年法國一項大型隊列研究納入2651名嬰兒,其母親均在孕前就開始抗病毒治療並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時均維持檢測不到的病載,結果這些嬰兒無一例感染HIV。

因此,對孕婦進行HIV篩查非常重要,事實上我國許多城市的社區醫院均有免費的孕期HIV篩檢服務。若在孕期被診斷患有HIV或未接受及時治療的孕婦,將HIV傳染給其嬰兒的風險則更高,尤其是具有高病毒載量的情況。在分娩中當病毒載量較高時,則母嬰傳染的風險更高,建議採用剖腹產來幫助預防HIV傳播。因此,計劃懷孕的人應儘早諮詢艾滋病專家,最好接受孕前諮詢,以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U=U挑戰圍產期:檢測不到病載能否消除母嬰傳播風險?

2、母乳餵養和混合餵養的傳染風險

嬰兒出生後有兩種可能的HIV感染途徑:①通過母乳餵養,②通過攝食父母或感染者預先咀嚼的嬰兒食品,尤其是咀嚼者有口腔出血、炎症等破壞口腔黏膜的疾病。

關於母乳餵養的研究資料非常有限。雖然檢測不到病載確實對HIV傳播有重要保護意義,但在母乳餵養的婦女感染者中,在檢測不到病載的情況下確實曾發生過HIV傳播。在沒有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情況下,哺乳期HIV母嬰傳播風險大約為16%。即使母親、嬰兒,或者都在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Vs),但仍然會有1.1%~5.4%的HIV傳播風險。

有些人在母乳餵養的同時還補充配方奶粉或其他食物(稱為混合餵養)。如果在出生後六個月內進行混合餵養,與單純母乳餵養相比,嬰兒感染HIV的風險可能大大增加。然而,在接受抗病毒治療並且維持病載檢測不到的情況下,混合餵養不太可能增加HIV傳播的風險。

3、HIV如何通過母乳餵養
或混合餵養傳播?

美國圍產期指南指出:感染HIV的女性不應該進行母乳餵養,應以配方奶粉代替母乳來餵養嬰兒。

母乳可能含有高水平的HIV。這是因為母乳含有大量免疫細胞,比其他體液(如精液或血液)更容易傳播HIV。當含有HIV的母乳經過嬰兒的咽喉和腸道黏膜區域時,傳染就有可能發生。新生兒因為免疫系統和腸道發育未完全等因素,特別容易感染HIV和其他傳染病。

病載檢測可以測量血液或母乳中的HIV拷貝數,但當HIV隱藏在感染的免疫細胞中就難以被常規檢測出來,這就意味著即使血液檢測不到病載也有可能在母乳的免疫細胞中隱藏少量HIV,而且這些HIV是無法被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殺滅的。當隱藏有HIV的免疫細胞被動用來抵抗嬰兒腸道感染時,HIV的傳播就很可能發生了。

有研究證實配方奶粉可刺激嬰兒的腸道,並可能開啟“microportals“通道,因此當含有HIV的母乳在配方奶粉攝入後進入嬰兒胃腸道時,將使HIV更容易進入嬰兒體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杜絕混合餵養”的原因。

某些因素可能增加母乳餵養傳播的風險,包括:更高的病毒載量、CD4計數低、乳腺炎、更長時間的母乳餵養、混合餵養。

降低母乳餵養的傳播風險,最重要是持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使母親持續獲得病毒學抑制。

4、如果執意要求母嬰餵養,怎麼處理呢?

儘管建議不要母乳餵養,但有些人可能仍會選擇這樣做。

單一的教育可能未必見效,醫務人員可以先確保感染HIV的母親一直堅持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並且已經獲得病毒學抑制,同時讓她們務必杜絕混合餵養,而且嬰兒出生後需要及時服用預防性藥物,並定期接受HIV檢測。

此外,需要幫助母親獲得免費或負擔得起的配方奶粉,鼓勵公開誠實地與護理人員討論與嬰兒餵養有關的任何問題。

U=U挑戰圍產期:檢測不到病載能否消除母嬰傳播風險?

1.Mandelbrot L, et al. No perinatal HIV-1 transmission from women with effe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tarting before conceptio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61:1715–1725.

2.Van de Perre P, et al. HIV-1 reservoirs in breast milk and challenges to elimination of breast-feeding transmission of HIV.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2 Jul 18;4(143):143sr3.

3.Serghides L. HIV transmission risk through human milk: does U=U? Presented at: The CATIE Forum 2017: Transforming our Practice: New knowledge, New strategies. Toronto, Nov 23-24, 2017.

熱門文章推薦

男陽女陰家庭如何擁有健康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