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卑的人如何擁有自信?

侯佳儀


每個人可能都有缺點,但是一些人可以直視自己的缺點,而一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缺點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會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其實,自卑對一個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他會導致你失去很多機會,而自信會暗裡幫助到人很多。因此從一個自卑的人變成一個自信的人非常重要,那麼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信的人呢?



1.擺正心態,明白自身價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卑的人必須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自己也有很多閃光點,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有擺正自己的心態,明白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可替代和重要,從而克服自卑心理。

2.找到不足,克服缺點

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覺得自己有很多缺點和不如別人的地方,那麼想要克服自卑心理最有效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然後克服它。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明白自己所需要改進的地方到底在哪裡,然後改正它成為一個真正自信的人。



3.不與他人比較,做好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看,不如別人有錢,不如別人聰明、不如別人有背景。正是因為這種比較讓人覺得自己很多地方比不上別人,從而產生自己就是不如別人的自卑想法。所以想要克服自卑心理就一定要明白:只要做好自己就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不應該與別人比較。



自卑在內心深處就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傷害,而想要變自信也必須靠自己,只有自己能夠真正的讓自己自信起來。

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不自信可以約等於自卑!我們大多數成人的自卑源於幾方面:1,經常被父母拿優秀的同學,鄰居家,親戚家的孩子來比較,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別人家的孩子!你永遠還是那個你,但別人永遠在變!

所以,不自信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的失敗。和孩子的自身並沒有多大關係,如果教育好,殘疾或者笨的孩子,也可以變的自信!

為什麼很多人不自信,因為孩子長大以後,習慣用父母的教育或者傳統的學校教育來教育下一代!就這樣,不自信的人變多!

推薦閱讀阿德勒(弗洛伊德的弟子)的《自卑與超越》,可以讓你瞭解自卑或者說不自信的本質是怎麼造成的!如果有時間,把他的書全部買來看一遍!他的書籍,我推薦全部閱讀!

2,如果小時候已經不自信了,長大以後是否懂的多了,能否變得自信?

答案是:很多成人還是不自信!因為我們很多學習的知識,都是應試而已,缺乏人格,心理學方面的學習!也就是人格缺失,不健全的人格!

我自己之前也是非常不自信,上臺講話會臉紅(30歲之前都是),碰見領導會緊張!也不敢太多表現自己的想法,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自信的表現)!

大概從2011年,我不斷學習心理學,可以說是瘋狂愛上心理學,噹噹網上專業的心理學書籍,我幾乎都買了,並且看了!

這裡特別推薦一本《請理解我》,是我,我老婆一有意見,包括教育兒子時發生叛逆時,我倆都會翻閱,已經看了七八遍了!

我也是根據這本書,來分析自己,分析同事,分析身邊的人。特別是對自己的深度分析,瞭解自己擅長什麼(優勢),不擅長什麼。自己哪些能力可以多訓練,哪些可以不用多訓練,畢竟人不是全能的!

人的不自信,很多時候源於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瞭解不夠,特別是自己。

一個充分了解自己,瞭解別人,瞭解社會(個人非常推薦各類社會學書籍),雖然真相很殘酷,但是總比混混沌沌過一輩子要強!這套社會學的書籍,不錯!

最後:我希望通過我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不管你多大,你都可以通過學習,通過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不自信!

抓緊去學習吧!去學了,去做了,不斷犯錯,不斷總結,你總會成長(內心),總會自信的!

賣井屋電蒸箱的煮夫


我之前也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人,因為家境普通,人也普通,沒才藝,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但是,這樣只會惡性循環,會失去很多機會,變得更內向、更自卑。我現在就挺自信的,不管是大小場合,我都不畏懼當眾演講。跟陌生人可以開心的聊天。整個人的心態都變好了。以前很喜歡俞敏洪,覺得他很勵志,並視他為偶像~

說說如何變自信的吧

首先,你要認清你自己,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能改變的就努力改變,不能改變的就放寬心悅納自己,只有學會跟你自己相處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和自信;

其次,多嘗試自己不敢嘗試的事情,第一次你會抗拒,但是慢慢地你發現你不害怕了。舉我的例子,我大一的時候上臺演講整個人都發抖,而且說話顫音。後來,我就在臺下拼命的練習,演講的前一天晚上會把內容在腦子裡過一遍,然後抓緊一切機會發言,人越多越要強迫自己上臺,後來,我發現我根本不怕人多,人越多我自媒體人都挺辛苦的,大家一起相互努力呀,互粉我,我必定秒回的!相互進步越興奮,而且得到的肯定也不斷增多,自信也就慢慢有了。

再者,多看書多遊歷多結交朋友,這些會開闊你的眼界,不會讓你那麼侷限,滿滿的,你發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而且你無形中會增長信心。

最後,希望你能勇敢,成為真正有自信的人,加油!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每個人從小生存的環境不一樣,家庭不一樣,父母的性格不一樣,看待生活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樣的。不能說哪一種性格是好的,哪一種性格是不好,哪一種性格就好,只能是在遇到不同的事情的時候不同的性格更適合應對。



自卑的人,在社會的活動中表現的不能正常的應對,不喜歡與人交流溝通,不合群,做事唯唯諾諾,這些通過自身的改變是可以不斷的自信起來。可以多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場合,逼迫自己與他人進行認識交流,多在公眾場合講話,多做一些以前想嘗試沒有敢去做的事情,一點點培養自己的自信。



自卑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看的很輕,不相信自己,認為別人都很偉大很厲害,都比自己強,總是拿著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對比,總是看自己的缺點並無限的放大。其實沒有必要,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才不會輕視你,如果你輕視自己,別人也看不起你。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自己喜歡踢球,就把自己平時踢球的技術練到極致,和小夥伴踢球的時候就會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讚美,收穫自己的自信。努力改善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認可自己,讓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

本文原創,首發於悟空問答!作者:堂主;登過三輪賣過衣服;曾是媒體傳媒工作者、曾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併成為全國銷售冠軍;目前擁有2個公司、自媒體人、善於勵志心態文章的寫作,感謝大家點贊關注!

心態決定一切


在瞭解如何改變自卑之前,我們可能需要先了解“自卑”到底是什麼。

有一些人的自卑,在言行舉止中很容易被看出來。也有另一些人的自卑就會更加隱秘許多:你發現他們自身符合大眾眼裡的優秀,卻頻頻找一些“實在不怎麼樣”、對他們並不好的對象;或者明明有很好的工作offer卻總是選擇一些在別人看來會低於他們能力的工作;或者更微妙的,讓你覺得ta有些遙遠,似乎總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自卑感:一種“比不上”的感覺

自卑感,是指一種“比不上”的感覺(feelings of inferiority)。

自卑感來源於“比較”,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它可能是在與外界他人的比對時,所產生的一種“比不上”或者“比較弱”的感受,也可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中標準的對比中,所感受到的“無法實現”或者“能力不足”。這種比不上或能力不足,就可能威脅到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存在的價值。許多人還會將這種自卑感壓抑到潛意識的層面(Moritz, et al., 2006; Warta,2008)。

同時這種“比不上”的感覺,也驅使著個體做出一系列行為,來補償(compensate)它所帶來的脆弱和羞恥感(Moritz, et al., 2006)。不同的人在面對自卑時的補償行為有所不同。有些人會仍然通過加倍努力來證明自己,哪怕取得小小的收穫也是對這種脆弱和羞恥的抵禦。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以迴避他人的方式來逃避自卑感。他們認為只要不與他人往來、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就能夠避免“比較”的場景,也就不會產生自卑了。

這就導致前者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卑感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內在的動力;而後者就有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自卑感讓他們變得更自私、更自我為中心(Mitchell,2015)。同時,後者也更容易成為那些有

自卑情結的人。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每個人都會體驗過,也是正常且健康的。而自卑情結卻往往會是不健康的。


更負面的惡性循環:自卑情結

自卑情結源於人們的自卑感,但它更持續,有自卑情結的人會在很多方面、很多時候、持續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個讓人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得個體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或否定。

自卑情結,由阿德勒心理流派(Adlerian psychology)的創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他認為自卑可以被分為原生自卑(primary inferiority)和次生自卑(secondary inferiority)(Warta, 2008),而原生自卑與次生自卑之間的糾葛就會使人陷入一種自卑的惡性循壞,人的自卑情結就產生了。


1. 什麼是原生自卑?

原生自卑產生於兒童時期,是人們在面對外在環境時所體會到的不足感(insufficiency)(Sicher, 1991)。這種不足感可能因為個體生長髮育的速度落後於同齡人、出生於貧困的家庭環境、或者不當的家庭教育等等。

其中,不當的家庭教育是導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見原因。不當的家庭教育可能使得個體在童年時時刻刻都感受到無助(helplessness)、始終認為自己比別人弱小/愚笨,或覺得自己只能依賴別人等等,而這些都是個體最初自卑感的來源(Wexberg, 2016)。

例如,父母不斷強調孩子的缺點、所犯的錯誤,或恐嚇孩子說“別人都能把書唸的這麼好,你為什麼不行?念不好書將來長大有什麼用?還不是就是混吃等死?”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教養之中,會讓孩子始終認為自己就是比不上其他人,從而產生最初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 人在面對原生自卑時的自我保護

Alfred Adler認為人都有自我保護的傾向(safeguarding tendency)(Ansbacher &Ansbacher, 1964),它有點類似弗洛伊德所說的自我防禦機制。不同的是,自我保護被個體用於抵禦外在環境對個體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我們在與他人比較時產生的自卑感),而自我防禦機制則是用於解決來自個體內部超我(內在道德標準)和本我(內在衝動)之間的矛盾。

因此,Alfred Adler認為兒童在面對原生自卑時,會發展出一個虛構的目標(fictional goal)來幫助自己從自卑的感覺中解脫出來(Ansbacher & Ansbacher, 1964)。這種虛構的目標通常能夠給人以努力的方向,帶給人積極正面的感受,減輕自卑帶來的負面感受(Mitchell, 2015)。

例如,兒童時期家庭環境十分貧困的人,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而感到自卑,這種無助的感覺,會讓他們虛構出一個擁有很多很多金錢財富的目標,幫助他們平衡此時此刻自卑的感受,從而獲得繼續生存和努力的動力。

兒童時期家庭、人際環境惡劣,遭遇了很多創傷的人,容易虛構出一個“長大要做孩子的拯救者”(包括老師、

心理醫生等)的目標,幫助他們平衡痛苦和無助感,找到活下去的勇氣。


2. 什麼是次生自卑?

次生自卑則是指,產生於個體成年時期的自卑感,即當成年後的個體發現,自己並沒有能力實現自己虛構的目標或內心的標準時,所感到的自卑(Warta, 2008; Wexberg, 2016)。引發次生自卑的事件,可能是失敗的求職經歷、不理想的學習成績等等。

· 次生自卑會迫使人們回到原生自卑找尋原因。

次生自卑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恐懼、羞恥、脆弱(這些與原生自卑緊密相連的感受),和對原生自卑的記憶。那些有著原生自卑的人,在面對次生自卑時,會傾向於認為就是因為自己很無助,自己比別人弱小,或者自己總是需要依賴別人,才讓自己沒有能力去實現心中的理想(Warta, 2008; Wexberg, 2016)。

成年後發生的事,彷彿是對幼年時自卑的佐證。他們很難相信失敗是一時的,他們自身還可以做到更多。

這樣,原生自卑與次生自卑的糾葛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原生自卑使得人們為了自我保護而發展出了一個虛構的目標,這個目標卻又讓人在成年後產生了次生自卑,次生自卑往往又會把我們帶回到自卑的原點。就是這個看似矛盾的循環把很多人困在了自卑的情結裡。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偶然的打擊並不會讓人永久地困在自卑情節裡,而是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挫折、失敗不斷消解個體的自我價值感的同時,個體又遭受到了來自父母、同伴、老師、同事的嘲諷和指責,才使人在自卑的情結裡越陷越深。


自卑情結可能有哪些表現?

陷入自卑情結的人會有許多不同的表現,以下是一些,不同的有著自卑情結的個體可能有著其中一種或多種表現(Warta, 2008; Mitchell, 2015):

1. 做事十分害羞、膽怯、猶豫不決,甚至無法承擔任何個人或與工作有關的責任,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種自我懷疑也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

2. 從社交圈消失,拒絕與他人往來,因為他們會認為,就是因為有了與他人的比較才會使自己陷入自卑的困擾,如果脫離社交,自己就可以避免受到自卑的困擾了。

3. 與前一種人相反,有些有自卑情結的人會需要通過持續地、過度地尋求他人的關注,來獲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長期以來的自卑和低自尊,使得他們沒有辦法肯定自己的價值,只能依賴外界的關注/評價來對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

4. 異常的爭強好勝,攻擊性強。還有一些有自卑情結的人會表現出很強的好勝心,他們希望通過表現得強大來彌補內心自卑的感覺,這也被看做是一種個體希望打破循環做所的補償式的努力。


那麼,如果你感到自己可能是一個有自卑情結的人,應該怎麼辦呢?(Warta, 2008)

1. 要知道,自卑對人的影響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自卑也有積極的一面,比如能夠給我們一些努力的動力。

2. 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割開來看待和處理。如果你覺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到過去對你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你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你對自己的評價可能是過低的。你也需要不斷告訴自己,你現在遭遇的挫折並不是因為你小時候就體會到的那種,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而只是一個可以被處理的現實事件。

需要認識到你的環境已經和過去不同了,你可以、也有機會重新獲得一個對自己的評價,但必須從不斷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小評價開始積累。把惡性循環變成正性循環。

3. 持久穩定的友誼(或好的更加親密的關係)也是我們應對自卑的緩衝器(buffer)。朋友可以給我們一些積極正面的鼓勵,提醒我們關注自己的優點,這些對於有自卑情結的人而言,朋友的肯定都是對他們努力改變的一種肯定和正向強化。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會喜歡。


知我心理學


別想走捷徑!

一個自卑的人,要想擁有自信,你唯一的方式就是:

大力提升自己!

讓自己超過周圍的人!

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有你自身的各種實力技巧都超過身邊的人!

如此,你的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當你大大超過周圍人後,你會發現:

kao,那傢伙要啥沒啥,但我就搞不懂了,他為什麼那麼自信?他為什麼那麼扯?

這種人都能自信滿滿,而我超過他太多,為什麼我要自卑??

憑什麼呀??


瞧,當你實力見漲後,你的自信,自然就來了。

所以,自卑的人,要想擁有自信,千萬不要走捷徑,要走一條上升渠道。

如此,你現在的自卑才是你的財富,因為它讓未來的你更強了。


實際上,本問題“一個自卑的人如何擁有自信?”,它跟以下問題大體上是一樣的:

一個窮人如何擁有財富?

一個身體弱的人如何擁有強壯的身體?

一個沒人愛的人如何擁有愛情?


世界沒有太多捷徑,老老實實,提升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


當然,不排除,通過心理安慰,各種安慰,各種自欺欺人,也是能將一個自卑的人,變成一個自信滿滿的人的。

但是,我們都還年輕,弄這些太虛。

唯有你的實力不虛。


寒木釣萌


“自信”=“理想的自己”—“客觀的自己” <零 ,減低“理想自己”的標誌!

“自卑”與“自信”是兩個不同方向的自我感覺、自我評價,

“自卑”與“自信”都是有一定心理基礎的,

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自卑”是自己不喜歡自己,

“自信”是自己喜歡自己。

“自卑”是自己對自己非常不滿意,

“自信”是自己對自己非常滿意。

“滿意”“不滿意”都是當事人主觀的感覺,

“滿意”“不滿意”都是當事人主觀的判斷,

什麼是主觀判斷?

判斷以什麼為背景進行比較?

判斷“客觀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的距離,

如果“客觀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的距離接近、甚至超過就會“自信”,

如果“客觀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的距離遠就會“自卑”,

“自信”=“理想的自己” —“客觀的自己” <零,

“自卑”=“理想的自己”— “客觀的自己” >零,

什麼是理性的自己?

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

“客觀的自己”一定是個固定值,

“理想的自己”是變量,

是“自卑”?還是“自信”?

由被減數“理想的自己”這個變量決定,

不是由減數“客觀的自己”決定。

問:一個自卑的人如何擁有自信?

繪心橋以為

用心尋找“自卑”早起、遠期的根源,

減低“理想的自己”這個變量。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比說難百倍。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找到自卑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只有瞭解了這一點,才能對症下藥,克服自卑,擁有自信。


自卑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一,出自對比


人類本就是社會性動物,所以我們習慣了透過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也會以自己的標準來審視其他人。不平衡感往往就來自於近距離的對比,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情緒。


之所以強調近距離,是因為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問題上,我們的視線範圍會不自覺地縮小,控制在以自身為中心的小圈子裡。只有我們親眼見到,才會刺激情緒的發展。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的時候經常會不自覺和其他同學比較自己的成績 。有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說某某班的某某同學,本次考試名列年級第一。


對於這個不認識的優秀的同學,心裡產生的最強烈的感受往往是崇拜和羨慕,甚至不會有嫉妒更無需提自卑了。


因為陌生,因為距離,這種優秀就間接被隔離了起來,彷彿離我們很遙遠,並且不會產生實質的威脅。


但是如果這個年級第一的同學是同桌,那事情可就不一樣了。


我們距離如此之近,甚至可以看到彼此試卷上鮮紅的分數,此時危機感就會變得格外強烈了。



首先會有嫉妒心理,再往下發展可能就會轉化為自卑。大家明明在一個教室讀書,甚至共享了一張書桌,為什麼人家比自己優秀這麼多,為什麼自己這麼笨呢。


所以說這種自卑,就出自近距離的對比之中。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呢,建議大家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人和人本就大有不同,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儘量客觀地去評價自己和他人,既不要放大別人的缺點,也不要弱化自己的優點。


發現了別人的優秀之處,可以主動去請教學習,讓自己慢慢提升,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要看到自己廣闊的進步空間,不疾不徐穩步前進,把自卑化為前進的動力。


二,出自自身


第二個可能引發自卑的原因,可能就是自己本身能力不足。


在學習或者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久而久之也會產生自卑情緒。


對於這種情況呢,還是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易否定自己。


凡是出現了問題,定會有解決辦法,自暴自棄一味貶低自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自身的能力也不會有大的提升。



能力不足的情況的確時有發生,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會遇到沒辦法處理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尋求別人的幫助,同時也積極地向對方學習。在問題解決之後,有針對性地在這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爭取下次能獨立處理好類似問題。


這樣的話,我們不僅不會產生自卑的情緒,甚至會在事情成功解決之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這種幸福可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總而言之,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儘量通過自身的努力,把消極的自卑情緒轉化為積極的行動,不斷提升自己。


自信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累積,最終成就了最強大的我們,所以一起加油吧!


荒海拾書


首先要搞明白你自卑的表現?

1、不敢找別人幫忙,害怕別人拒絕。一些人遇到困難,只是想自己解決,而不敢求救別人,原因是擔心別人說他。而不敢求救別人的原因是害怕別人拒絕,是典型不自信、自卑的表現。別忘記了,現在很多事情,一個人根本解決不了,必須通過別人的幫助一起來解決。

2、說話太偏激。說話非常偏激,經常說“至於嗎,不是就是……”,這樣的人是非常自卑的言語表現。

3、說話讓別人感覺很彆扭。一些話,在其他人口中說出來聽著很舒服,但在自卑人口中說出來就很彆扭,讓人感覺不舒服。比如會說的,“人家已經是……領導了,我們高攀不起等等”自卑的話。

4、總感覺自己很牛逼,老喜歡貶低別人來提高自己。這些貶低別人的目的是讓和他交往的人看起自己,而事實恰恰相反。越是貶低別人,越讓更多的人瞧不起。比如某公司員工離職,老闆說員工是被開除的或在公司表現不好等來貶低自己的員工,別忘記了,貶低自己的員工就是對自己的眼光的否定,是非常自卑的表現。想通過貶低自己的員工來提升自己做老闆的高尚,呵呵,這樣的人太缺少自信了。

5、……

其次要搞清楚導致自卑的原因?

1、家庭原因和自我成長的環境所致。家庭環境對個人的性格形成有最直接關係,再加上後天生活活自我成長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自信或自卑,也對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其了很大的影響作用。比如,天天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心裡成熟影響很大……

2、缺少自我認識和剖析,沒有找到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所致。很多都是因為缺少對自己的認識和自我剖析,沒有找到自己的優秀一面就判斷自己不行,什麼都不如別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之後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的放大,做到極致,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機會,然後逐步接近成功。

3、經濟條件所致,沒有錢導致過度自卑等。說白了,很多自卑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錢,在內心中,認為沒有錢就低人三等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導致。

最後,改變自卑的方法

1、從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某個點的核心競爭力,然後把這個點不斷放大。

2、鍛鍊身體,在鍛鍊身體的時候,把壓抑在心中的那種不自信的氣發洩出來,然後調整自己,試著多和他人接觸,慢慢的就改變了自卑的心態和行為的表現。

3、靜下來多思考,碰到事情先往好地方想,之後再最最壞的打算。凡是碰到問題或事情首先想到是壞的一面的人,都是屬於自卑的表現,必須改變這種心理作用。

4、多看書,形成自己的思考邏輯,通過知識的提升來提高自己的自信。

5、多大公眾場合說話,演講等,通過當眾講話、眼睛等來克服緊張、自卑的表現,幾次下來,就會慢慢的調整了自己的自卑,讓自己自信起來。

好了,老王的分析,希望能幫助到你,希望你更快走出自卑心裡陰影。


獵頭老王


自卑心理是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自卑的原因有很多,自卑給我們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很多,我們應該呢?一。改變自己的形象。自卑的人,通常具備服飾保守,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改變服飾、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是改變他們的心態,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條捷徑。因此,專家認為,有自卑心理的人們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等。二。用語言進行暗示激勵。語言是思想的表露。積極的語言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說一些讓人增強自信心的話,比如:“你真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積極語言會鼓舞你的鬥志。三。洗刷心中的陰影。心理陰影是產生自卑的溫床。有自卑心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失敗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及時洗刷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心理陰影的方法很多,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是把失敗當做學習的機遇,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學習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二是徹底遺忘,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徹底地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歷去抵消失敗的陰影。四。善於發現長處 懂得揚長避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要善於發現長處和優勢,並提供發揮你的長處的,這也是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五。要有強烈的慾望。心理自卑的人,慾望都不大,慾望是行動的原動力,有慾望才會有動機,慾望越強烈成功才越可能。慾望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我們的毅力。一個人的的慾望越強烈,這樣就會消除自卑。六。要正確認識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會感覺自己沒那麼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覺狀態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因為人與人性格差異狠大,瞭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確認識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別需要充滿自信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你就能成為強者。七。通過行為改變提升自信。1:行走時抬頭、挺胸,步子邁得有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