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趕集網際網路招聘騙局:是什麼讓求職者頻頻被騙?

互聯網崛起時代,為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推動企業激發創新活力,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以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已成為國際巨頭企業,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創新的強大實力以及深遠的潛力。不僅如此,在國內分類信息平臺被國人所熟知廣泛使用的58同城、趕集網等,作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先頭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8同城、趕集互聯網招聘騙局:是什麼讓求職者頻頻被騙?

如今我們找工作、租房上58、趕集網已成為共識,不可否認這是互聯網招聘給我們帶來的一項巨大惠民工程,降低了普通用戶的求職成本,讓用戶能夠方便快捷的瞭解各類行業招聘信息,更加快速的找到心儀的工作。但機遇往往意味著挑戰,誰能料想互聯網招聘平臺卻頻頻淪為詐騙案的高發地帶,成為了滋生詐騙分子謀取利益的溫床。

近期,根據澎湃新聞報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近年60起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佈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佈虛假招聘信息詐騙,超過5500名被害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

這一報道不禁讓人反思,讓民眾震驚:是什麼讓求職者頻頻被騙?是平臺的監管不到位?還是用戶的警惕性不夠高?通過查閱歷年來互聯網招聘被騙的新聞不勝枚舉,選擇氣吞聲的也不在少數。這不僅是歷史遺留問題,同樣是互聯網招聘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互聯網招聘發展至今,其商業模式的准入門檻就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升級以及加強監管,即企業付費入駐招聘平臺即可隨意發佈招聘信息,唯一需要審核的就是那一紙營業執照和手機驗證,准入門檻低則意味著騙子需要付出的詐騙成本低,能夠快速讓不法分子實現空手套白狼。這是互聯網招聘平臺監管不力所帶來的必然隱患,如果平臺審核機制更加嚴格,制定完善的測評方案,對於騙子的遏制也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當然,作為求職者,提高警惕性,面試前查閱公司各項資料,結伴而行,感覺異常及時離開或者報警能夠有效避免被騙,這也是作為弱勢群體自保的必修課。我們不能把詐騙案的發生都歸結於招聘網站的漏洞,任何一個事物的產生有其積極影響一面,也會產生被壞人利用的一面,更可況互聯網招聘的本意就是為我們求職者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而不是實行平臺詐騙。

互聯網招聘發展的二十餘年裡,其詐騙手法其實並不高明,從國家法院判決書得知,讓求職者頻頻被騙的詐騙手法,不過是誘導用戶繳納押金、中介費、服裝費、體檢等明目的收費,而且平臺也是多次跳出進行提醒,警醒用戶防止被騙,而為何明知收押金可能是騙局還不能倖免,遭受矇騙,除了騙子的花言巧語還有求職者對工作的渴望,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雖然互聯網的招聘騙局多以收押金、中介費為由,但也不乏一些傳銷團伙的匿名隱藏,進行更加恐怖的威脅人生安全的行騙。騙子的手法不斷在升級,醜惡的嘴臉不斷被隱藏。我們渴望以58同城、趕集網為首的招聘平臺加強企業招聘資格審核、監管力度,給求職者提供一個綠色、安全的招聘平臺,減少、杜絕求職者頻頻被騙的現象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