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長耳朵」,如何是好?


熊孩子“不長耳朵”,如何是好?


孩子不將家長的話當一回事,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原因。一般來說,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當時正在遊戲或正專注地做什麼事。二是家長平時的說教太羅嗦,孩子對家長的嘮嘮叨叨感到厭煩。三是孩子對家長的要求不滿,有不同意見,就以這種方式表示對抗。

孩子“不長耳朵”的行為表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長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只要家長找到了原因,再有意識地加以調整,減少乃至消除孩子這種表現是可能的。

1.是不要突然讓孩子停止遊戲和手中所作的事。如幾個成人在那兒打球,正是玩得高興的時候,突然有人被叫回家吃飯,豈不是令人掃興嗎?這時他們不但不願離去,恐怕還要埋怨幾句。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小孩子呢?強迫孩子半途終止,既剝奪了孩子做事成功的快樂,也可能讓孩子養成有始無終的壞習慣。所以家長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幹什麼事或正玩得高興的時候,最好不要去叫他幹別的事。即使非幹不可,也要在時間上給孩子留下餘地,如告訴他繼續玩上一小段時間後,就應去幹別的事了。孩子覺得尊重他,肯定他目前所做的事,也就樂意聽父母的話了。

2.是家長對孩子提要求要簡潔明瞭,不要嘮叨。因太嘮叨的話,孩子認為是家長對他不放心,要反覆說來提醒他,感到受了傷害。孩子知道父母愛嘮叨的習慣後,不管父母說什麼,他就不會注意去聽。所以家長對孩子提要求時,最好先告訴他:“注意聽好了,我只說一遍。”以後就不要再提。到時檢查孩子做得如何,給以獎懲。

3.是若孩子不同意家長的要求,家長就應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再衡量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就加以修正;若合理,就向孩子講清道理,並要求孩子執行。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民主平等,通情達理,願聽家長的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