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遭遇「美容貸」噩夢:痘痘沒治好,催債電話追上門

鏡子裡,紅腫的膿包挨著擠著、層層疊疊,爬滿全臉又蔓延了半個脖子;手機裡,欠下上萬元醫藥費貸款的催款電話一次又一次響起,這個名叫周瀟灑的21歲姑娘,感覺這次真的“瀟灑”不起來了。

5年前,周瀟灑初中畢業離開甘肅農村的老家到天津打工。“與痘痘作戰”一直被這個年輕女孩視為“人生中最大的煩惱”。然而,她沒想到,自己治痘心切竟被一步步套路,如今痘痘沒治好,催著還債的電話照樣追上門來,可自己卻投訴無門、有苦難言。

一步步被套路

2000元變1萬8 沒錢可貸款

買過各種祛痘產品、用過無數偏方,臉上的痘痘卻越長越多,這一次周瀟灑決定去醫院好好治一治。

她在網上搜索“天津治痘痘醫院”,一家號稱專治皮膚病醫院的網絡宣傳語立馬打動了她——“中西醫結合專治女性痤瘡”。該網站不斷滾動出的紅色大號黑體字——“看皮膚,就找三甲名醫”,似乎每個字都說到了周瀟灑的心坎上,她判斷,“應該是個挺正規的專科醫院”。

跟這家醫院取得聯繫後,一個自稱孔醫生的人加了周瀟灑和她哥哥的微信。周瀟灑將自己臉部的照片發過去後,孔醫生初步判斷是“毛囊堵塞感染”,並建議“內調外治,一般3~4周能恢復”。關於費用,他提出“先備2000”,並稱這是“寬備窄用,具體面診會交代費用”。

按照孔醫生給的預約號,今年6月20日,周瀟灑來到這家醫院,皮膚科主任接待了她。花了近300元檢測後,這名主任為她列出了一個療程(一個月)的醫藥費用,其中包括治療費12460元,中草藥費2209.8元,西藥982.95元,也就是說,要想治好臉上的痘痘,小週一下就得花掉1.56萬元。

“如果治不好還要繼續治療嗎?”面對周瀟灑和哥哥的追問,主任回答“一般也就差不多了”,並讓他們放心,“不會讓你們的錢打水漂”。

每月打工收入不過3000元且並不穩定,周瀟灑面對高昂的醫藥費有點猶豫不決,此時主任安慰她,不用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這裡可以辦無息、免手續費貸款。為了安撫她的擔憂,這名主任還特意強調,很多人都辦了。

護士帶著周瀟灑來到同樓層的另一個房間,那裡的工作人員直接拿過她的手機,問了她姓名、身份證號、住址、工作以及父母和哥哥嫂子的電話。“都是他們替我操作和填寫的信息,還教我怎麼回答貸款平臺打來的電話”。周瀟灑說,工作人員讓她謊稱每月收入6000多元,以此證明她具備還款能力,還稱“現在貸款都是這樣弄”。

大約10分鐘後,貸款手續通過,6個月貸款總計1.56萬元,逾期利息為日息千分之一,即年息36%。這筆錢小周從未經手,而是直接打到醫院賬上。

治療20天左右,周瀟灑向主任反映臉上的痘痘毫無好轉跡象,主任再次給她開了中藥內服。周瀟灑又把身上帶著的全部現金2000多元全交了買藥。

一個療程結束,吃完了藥、做了9次治療,周瀟灑貸款和直接支付的醫藥費差不多有1.8萬元,可錢花出去了,臉上的痘痘不僅沒有好轉,“很多地方的炎症反而更厲害了。”周瀟灑說,不僅如此,她吃了皮膚科主任開的中藥後頭暈頭痛,檢查發現自己血壓過低,停藥後才好轉。

她找到主任討說法。大夫認為,自己的處方和治療方案沒問題,治療效果差的原因“肯定是你自己飲食不忌口、作息不規律導致的”,並稱“治療痘痘需要過程,你還得堅持治,肯定能好”。當被問起到底要花多少錢能徹底治好時,那位主任告訴周瀟灑,“可能還要再花個7~8萬,我這裡還有花十幾萬才治好的案例。”

周瀟灑覺得自己掉到了坑裡,決定不在這家醫院繼續治療,讓她沒想到的是,不久後就收到了欠下的1.56萬貸款的還款通知電話。她跟這家貸款平臺溝通時說自己根本不知道錢怎麼花的,並讓平臺提供醫院的醫藥費流水單。對方稱無法提供,並屢次提醒她,“你要是不按時還款,我們會去法院起訴你,後果很嚴重。”

業內人士揭秘

美容中介或拿提成30%~60%

“從上述案例貸款的套路分析,是從前校園貸的衍生產品,有人稱其為美容貸。”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金融系副教授張小濤說。

校園貸因其超高利率、裸貸以及暴力催款等一系列問題,已被銀監部門、教育部門以及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相關機構先後監管,尤其從去年4月以來,校園貸進入集中監管階段,數十家網貸平臺相繼退出了校園貸市場。然而,一些平臺披上華麗外衣,換個名目亮相,“瞄上的還是缺乏社會經驗、金融消費知識不足卻有超前消費慾望的年輕人群體。”

記者搜索多家美容整形機構網站,均打出“零首付”“零利息”的多樣化醫美分期服務。近年來,隨著國內醫美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達千億級,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消費平臺也紛紛湧入這個行業,一些主打醫療美容行業的美容貸平臺對外稱已獲得千萬融資。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與不同行業結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近年來興起的美容貸、培訓貸等,都是新生事物,相應的監管顯然是滯後的。”

“周瀟灑辦理美容貸款時,那家機構聲稱零擔保、無利息、無手續費,聽上去很美,但恰恰暴露了背後存在的問題。”該人士稱,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會做毫無收益的事,“利潤不在明處,就可能在暗處。”

他透露,在美容機構和貸款平臺之間還有美容貸中介,他們的合作往往體現在分成上,“中介能夠拿到貸款額30%,甚至最高達60%的提成。”

“裡應外合”之下,醫院或美容機構獲得了客源,又能拿到分成;貸款平臺收穫了客戶;中介則賺取了佣金,可消費者卻被步步誘導,最終欠下“一屁股債”。

今年1月,重慶江北區警方就破獲了一起“美容貸”套現案件。警方查明瞭其中的套路,貸款中介夥同某美容醫院美容諮詢師,虛構個人信息,向網絡金融公司進行貸款申請。在申請貸款成功以後,消費金融公司會將貸款直接發放到美容醫院賬戶上,美容醫院扣除30%提成後將錢打給中介,剩下的70%,由中介在扣除中介費用40%後,將餘下的30%打給貸款者,有的中介甚至一分錢也不發放給貸款者。

平時價值幾百元的玻尿酸被漲到幾千元,所做的美容項目遠遠超出正常價格。美容醫院為了騙取貸款,抬高消費價格,虛構消費項目,同時,故意偽造1至2個項目,與中介公司聯手詐騙消費金融公司。

“從周瀟灑的經歷看,那家美容機構很難構成詐騙,因為其中很多套路都踩著政策灰色地帶,即所謂的‘不合理但不違法’。”張小濤說,大多數被忽悠的消費者都存在取證難、維權難的問題,耗不起精力,只能認倒黴。

針對這種現象,南京市消協就曾發出過預警,稱中介和美容機構勾結在一起,採取非常規手段將沒有還貸能力的消費者忽悠進來。而一些學生群體或是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就會成為目標,被誘導提前消費、超額消費。

年輕人亟須補上金融知識這一課

長期在校園接觸大學生群體,張小濤感慨,如今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掌握得太少了,“即使是學金融專業的,書本上的知識也相對滯後,而眼下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新事物,讓人應接不暇。”

而如今90後、00後年輕人的消費觀早已與父輩不同。此前,天津大學曾發佈過一份《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9.03%的大學生申請過貸款,其中超過六成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貸款,可見互聯網借貸平臺已成為大學生群體信用貸款的主要渠道。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消費模式,特別獲得新生代90後大學生的認可。

“對即將從校園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亟須補上理財知識這一課。”張小濤認為,這可能比多學一點歷史和地理知識,更為實用。

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陶會會建議,消費者一定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也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首先要有理性的消費觀,一旦籤合同或出示個人證件等都應該謹慎三思,特別要對合同條款反覆研讀。

她建議,年輕人更要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一些消費者不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就拒絕還款,因為既然合同簽字生效,小額貸款公司也確實有權要求消費者還錢,“否則會在自己的信用記錄上留下難以抹去的汙點,影響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