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替父母做太多事情,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

昨晚,我和妈妈视频聊天,她突然讲了我一个好朋友的事情,我就纳闷了,她怎么知道的?妈妈说:“她妈妈告诉我的,我俩经常在微信聊天。”


我们曾和朋友一家出游,两个妈妈成为了好朋友,互相加了微信,没事就聊天。

这两年,妈妈给我的惊喜太多了。她63年出生,今年55岁了,初中毕业,一直在农村生活。以前,对于新事物她一点不懂,不会网购,不会玩微信……

不要替父母做太多事情,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

现在,她玩微信、看直播,进步超出我的想象,这让我更加坚信一点:一个人只要愿意学习,很快就能发生大的改变。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身边人的关系,要不然处理不好关系,很可能会消耗更多的精力。工作上,夫妻之间,我都能处理好,最头疼的是和父母的关系,搞定爸妈真是花了很大一番心思。

我们之间的主要矛盾来自观念的不同,不同频。3月份,妈妈跟我去泰国,在上海住了半个月,她看我去健身房,每次回来累得不想讲话,吃饭也吃得清淡。

她一点都不理解,“有钱就是骚包,花钱去找累,你要想锻炼,跟我回老家去干活,剜蒜,干不了几天就瘦了,人家还给钱……”

我有几个大牌的包,有一次带着妈妈去上海金融中心那边找朋友吃饭。女人嘛,见了面就开始讨论包包,自然会问到价钱。妈妈一听包这么贵,“你这包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我觉得都没我身上背的16块钱的包好。”

我一看她的包是挺不错的,就转移话题,“妈,你从哪里买的呀?”她一脸得意地说:“我从淘宝买的,好看吧,要不我和你换换?”

还有,我看牙花了不少钱,牙齿也变漂亮了,妈妈看着我,“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就为了漂亮呀,要那么漂亮干嘛。”

这就是消费观念的不同,很难改变,只能互相影响。很多人为了避免矛盾选择了隐瞒,比如给父母买几百的衣服,说成几十块钱。

这是一种方法,但我从来都不用。我们的父辈都是过了很长一段苦日子,也喜欢询问价格。只要爸妈问,我都实话实说,一开始肯定会被说的。

不要替父母做太多事情,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

一般情况下,我都笑嘻嘻地听着,还会故意逗他们,“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值呢?”“我这么努力工作,就是想让自己生活更好一点,你让我只赚不花,这不打消人的积极性嘛。”

爸妈一想也是,经过这一个过程后,爸爸这么安慰妈妈:“反正不花我们的钱,管不了就别管了。”

他们看不惯的话,就会继续苦口婆心地教育:“你还年轻,不能只管晴天不管下雨,能赚钱时一定要存点钱。”

我借机就会和他们讲我的观念,每个月肯定强制储蓄多少钱,剩下的就不难为自己了。在钱上的观念,我们看不惯对方,但也不干涉。现在,爸妈一点都不担心我的生活,因为他们觉得我对自己太好了,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在影响父母的路上,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基于这个认知,我从来都不会过度照顾父母,这样彼此都很累。

从2016年开始,我一直带妈妈出游,对于出行的注意事项,她都不是很懂得。我不想替她做,担心自己会不耐烦,不如教会她,毕竟我大学读了4年师范,还当过老师,教人是很擅长的。我就把妈妈当成一个学生。

在教妈妈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进步,同时也启发了自己,只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人生会有惊喜。

这中间的一些方法、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父母和我们一起成长。

买一个智能手机送给她,

我送妈妈一个智能手机,第一件事情是教会使用她微信。一开始他们是拒绝学习新事物的,但这个不用怕,我们要有耐心,先教她基本的操作,虽然会忘记,但只要你看着她让她操作,不会的在旁边指点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妈妈的过程中,我让她给弟弟蛋蛋语音、视频。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她一旦学会,就体会到方便了。然后,她自己开始摸索了。

现在妈妈会看抖音、火山小视频,一些搞笑的视频也会分享给我。

而且,妈妈会用百度地图、会坐地铁,会用滴滴叫车。更厉害的是,她看我每次都帮她订票,她让我教她,我给她下载某程,一点点教。

我帮她订票可能几分钟,但是教会她自己订票花了2个小时,但是只要她愿意学习,我都有时间的。通过这样的2个小时,以后很多很多年,你都可以一劳永逸了。

我们家快递很多。快递一般都放在丰巢快递柜,给你提出码,妈妈看我非常忙,就主动提出来帮我做这件事情。

第一次,我让她看我如何取,第二次,我看着她操作,不会的指点一下,第三次她基本上可以自己搞定。

每天帮我取快递这件事情,妈妈都特别开心,觉得可以帮到我。父母最怕的就是老了,没有价值了,而学习能让他们变得更自信。

不要替父母做太多事情,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

从小,我和弟弟蛋蛋就受着非常独立的教育,小学早晨上学都是自己起来做饭,爸爸觉得冬天妈妈起床影响他休息,独立的意识已经在我们血液里流淌。

哪怕每次和妈妈一起出游,我都不会因为带着她而影响自己欣赏风景,同样的方法继续用,教会她。

我单独送妈妈一个行李箱,装她的东西,告诉她出游,必须要带什么。她的护照是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县城办的,办签证的照片,是自己跑到镇上影楼告诉人家要求,拍好让人家发我邮箱。

每次出游,到了高铁站或机场,第一次妈妈跟着我,第二次、第三次我跟在她后面,排队办理值机,她搞不定的我旁边提醒。这次在泰国曼谷机场,妈妈都会排队帮我退税了,我去取免税店买的东西,分开行动。

旅途中也是,去年在日本,我想去逛街,妈妈想去景点,我就和一个朋友逛街,妈妈跟着其他人去玩了,还拍了很多照片,特别开心。

这次在泰国沙美岛也是,我要睡到8点,下午还要工作,结果妈妈直接出去玩了,她口渴了直接买饮料,语言不通,她用手势告诉人家要什么。她想在海边拍照,自己搞不定,还通过手势,让一个外国美女帮了她。

听她分享这些经历后,我都惊呆了,这是我妈妈吗?

她并不是一开始这样的,去年第一次出国,在俄罗斯,她都不怎么讲话,还晕车,我告诉她,多坐几次车就习惯了,之前她还会吃晕车药,现在都不吃了,每次坐完车比我还精神。

当然,我也会提前做一些准备,给妈妈手机装好当地电话卡,把我电话存在里面,并且复印她的护照和我的放在一起,上面写上我的联系方式以及导游的联系方式。

我们出游都是和朋友一起,后来妈妈们不和我们一起玩了,嫌弃我们无趣,人家自己一起玩。

妈妈也不怎么理我了,看我累了还嘲笑,“就你这体力,能和我比吗?我们天天干活的,就是比你这种天天在电脑前打字的。

人活着就要学会升级自己。

社会环境在改变,我们不想被社会抛弃,就得学会升级自己。2年前,妈妈对新事物是排斥的,第一次来上海,见到周围的人都是拘谨的。

现在不一样了,她很自信,平常我出门不方便带她,就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结果我回来后她给我讲八卦,原来她去了楼底下和看孩子的老人聊天了,知道人家家是哪里?还把我们周围市场逛了一遍,家里缺什么及时补充上。

妈妈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但很擅于倾听,周围人都非常喜欢她。在我们家小区里,不管人家说什么,她都听得很认真。

妈妈都50多岁了,很多东西都能学会,而我又有什么理由停止学习呢?只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保持对人和事的好奇心,我想到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用担心被这个社会淘汰,更不用担心会跟不上时代。

不要替父母做太多事情,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

在第一次要带妈妈出国时,周围人都说:“你让小米把钱给你,出去玩了有什么好?”但我坚持要带她走出去,就像她让我给买一个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我非要买智能手机一样。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我们推一把。

在关系中,矛盾总会有的,只要两个善于学习思考的人,总会找到一个平衡,让大家都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