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樂清女孩乘滴滴遇害之後 順風車將走向何方?

在鄭州空姐搭乘順風車遇害百天之後,浙江樂清一名20歲女孩在8月24日搭乘滴滴順風車的途中再次遇害。

據樂清警方通報,警方是在當日(24日)下午17時35分接到遇害女孩趙某家屬的報案,並稱趙某在14時左右向朋友發送“救命”訊息後失聯。

今日(25日)凌晨,警方在一處賓館內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鍾某(男、27歲、四川人)。鍾某系遇害女孩當日搭乘的順風車司機。警方在通報中稱,經初步偵查,該滴滴司機鍾某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目前,受害人屍體已找到,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與此前的順風車遇害事件不同的是,遇害女孩曾在事發前向好友發出明確的求救信號,“救命”、“搶救”。且犯罪嫌疑人此前曾遭到另一位女性乘客投訴,滴滴在事後發佈的回應中承認了該司機存在意圖不軌的行為,但沒有及時跟進處置。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原本是一起事先可以預防的犯罪。滴滴從今年5月起進行的多項順風車整改措施在樂清女孩遇害事件中似乎都未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此外,滴滴在處置用戶投訴時的不作為同樣飽受用戶質疑。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在激烈地質問,為何在接到第一起針對該司機的投訴時沒有及時跟進,如果及時處理,女孩可能免遭不測。

滴滴在回應中表示“萬分自責”,“無論什麼原因,我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起事件也引發了大眾對於“共享經濟”的再思考。互聯網可以在線上席捲一切,但在具體到線下場景的代入時卻往往無法對人、物進行有效、嚴格的管理,無論是順風車還是共享單車,都在高速發展之後暴露了業務本身存在的漏洞。

今日(25日)下午,事發省份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緊急約談滴滴平臺浙江區負責人,要求滴滴平臺立即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其在浙江區域的順風車業務。

1 投訴機制受質疑

針對該事件討論的焦點在於滴滴是否盡到了平臺的責任。

案發後,樂清當地一名女性乘客林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8月23日下午,她搭乘犯罪嫌疑人鍾某的車輛時,犯罪嫌疑人將其帶到偏僻處意圖不軌,但該乘客成功逃脫。隨後她將此事投訴給滴滴平臺,但截至案發都未收到相關反饋和處理結果。

滴滴在回應中證實了這一說法,“在該車主作案的前一天,有另一名順風車乘客投訴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繼續跟隨了一段距離”。

但滴滴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滴滴稱客服承諾兩小時內回覆但並未做到,也沒有針對這一投訴進行調查處理,“無論什麼原因,我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林女士在看到新聞後感到自責,她對媒體表示:“深深自責中,當時如果不畏縮去報警,這姑娘會不會就沒有事了。”

而在此前鄭州空姐遇害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在案發前同樣遭到乘客投訴。滴滴在當時的回應中稱,嫌疑人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客服五次通話聯繫不上嫌疑人,由於判責規則不合理,後續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

遇害女孩的多位好友認為,滴滴在該起事件中存在過失,延誤了救援的最佳時間。一名遇害女孩好友在微博中發出與滴滴客服的溝通記錄,稱家屬在報警後,警方要求家屬提供滴滴司機的車牌信息,但滴滴以保護車主個人隱私為由拒絕提供。

滴滴在下午的回應中對此事作出解釋,稱由於平臺每天會接到大量他人詢問乘客或車主的個人信息的客服電話,而平臺方無法短時間內核實來電人身份的真實性,也無法確認用戶本人是否願意平臺將相關信息給到他人。所以無法將乘客和車主任何一方的個人信息給到警方之外的人,希望能獲得公眾的諒解。並表示平臺在接到警方依法調證的需求後及時提交了相關信息。

此前曾向滴滴方面投訴快車司機要求線下交易的乘客馬先生向記者表示,滴滴的投訴機制存在問題。今年6月,他在桂林某地搭乘滴滴快車時,滴滴司機要求馬先生取消訂單,改為現金結算。馬先生不同意,司機隨後拒載。

之後,馬先生向滴滴客服進行了投訴,滴滴方面表示將在核實後對司機進行處罰,但一直不願向馬先生公佈處罰結果,只是表示“已經處罰了,投訴會影響車主接單”。

馬先生稱,在溝通過程中滴滴客服存在多次反覆,在要求滴滴公開處罰結果後,客服又稱需要對投訴進行核實。

馬先生建議滴滴應該在平臺上及時公開對車主的處罰信息,這樣才能避免下一個用戶遭遇上一個用戶投訴的問題。但滴滴同樣以要保護車主隱私為由,拒絕公開。

在經過長達兩週的溝通之後,滴滴客服最終表示,將會認真考慮馬先生的建議,然後再進行整改。

2 鄭州空姐遇害後,滴滴曾推出多項整改措施

今年5月,一名空姐在鄭州航空港區搭乘一輛順風車後遇害,女性乘客安全開始受到公眾廣泛關注。此後,滴滴宣佈對順風車業務進行整改,在下線相關業務一週後,滴滴將可能暴露用戶隱私的標籤及評論功能下線,暫停22點至凌晨6點的夜間訂單,並推出人臉識別機制,車主在每一單接單前都需通過人臉識別。

此後滴滴又相繼推出多項安全措施,包括上線新版緊急求助功能、上線人車不符評價機制、順風車提供“護航模式”(乘客開啟該模式後可自動分享軌跡給緊急聯繫人,平臺實時關注行程軌跡並在異常時介入)等。

但相關措施似乎並未起到應盡的效果。樂清女孩遇害事件中,即便女孩已經在事發前發出了明確地求救信號,依然未能阻止犯罪事件的發生。

北京一名順風車司機高何光(化名)說,如果有的人本身就別有用心,滴滴的安全機制不一定能完全保證用戶的安全,即便要人臉識別,仍然有漏洞可鑽。比如,可以在司機人臉識別驗證通過後,立馬換一個人繼續駕駛。

高何光稱,在鄭州空姐遇害事件發生後,滴滴人為限制了順風車車主每日的接單數量,“剛開始一天只能接4單,現在一天最多接8單。以每天8單的數量計算,高何光表示其一天收入大概為“100多元”,“根本不掙錢”。

滴滴在回應中表示,鍾某此前背景審查未發現犯罪記錄,是用其真實的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信息(含車牌號)在順風車平臺註冊並通過審核,在接單前通過了平臺的人臉識別,但案發時的車牌系鍾某線下臨時偽造。

“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將參照法律規定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滴滴最後承諾道。

3 順風車走向何方?

更多的分析認為,順風車這一新興的共享乘車模式在安全性上存在不可彌補的漏洞,即便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意義,但考慮到司乘雙方的安全性方面,無論是平臺方抑或是政府方面都無法給出有效的保證。

作為一項天生帶有“公益”屬性的共享經濟產品,順風車在一經推出就受到相關政策的鼓勵。在滴滴發展初期,快車業務一直在灰色地帶遊走,而順風車則迅速地得到了交管部門的認可。從更嚴格的定義上來看,順風車才是最符合共享經濟模式的產品。

早在2014年北京市交通委就發文鼓勵順風車、拼車等行為,認為其是緩解交通擁堵、減輕機動車排放對大氣汙染的解決辦法之一。

次年,交通運輸部也發佈政策,明確提出順風車和拼車概念,鼓勵以順風車形式的私家車營運性行為。在每年的春運時期,順風車這一拼車模式更是會受到或多或少的鼓勵。

但和出租車、網約車等營運車輛不同,順風車的私人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其監管的難度。在車輛及人員管控上,無論是平臺或交管部門都無法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

滴滴作為平臺,僅能在軟件層面對司機加以約束,但在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的線下場景,軟件層面的約束已經多次被證明無法發揮既定的效果。

即便在事後滴滴向犯罪嫌疑人鍾某致電時,鍾某謊稱乘客沒有上車,滴滴也無法第一時間進行核實。滴滴在近三個月中進行的整改措施,事實證明仍有系統性的漏洞存在。

當然,今年發生的兩起順風車事故中,滴滴作為平臺在處理用戶投訴方面顯然存在過失。在面對用戶家屬的詢問中,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僅僅是一味用官方話語進行“搪塞”。此外,遇害女孩好友提供的截圖中稱,警方要求遇害者家屬提供車牌信息,這樣的做法同樣令人不解。

尋找中國創客在事發後致電滴滴方面,詢問此後滴滴針對順風車業務的整改措施,滴滴公關人員表示將在此後進行公佈。

下午,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緊急約談滴滴平臺浙江區負責人,表示鑑於滴滴平臺順風車業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要求滴滴平臺立即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其在浙江區域的順風車業務。

近年來,民宿、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等一系列共享經濟產物在資本的助推下迎來飛速的發展,但相關犯罪事件卻時有發生。無論如何,都需要重新思考共享經濟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

記者薛星星

浙江乐清女孩乘滴滴遇害之后 顺风车将走向何方?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