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考,請從初一開始

如果想通過中考考入理想的高中,就必須要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初一打好堅實的基礎,關鍵初二迎難而上克服難點,為初三衝刺做好充分的準備。

有位中考狀元曾說:“我把初一初二都當做初三過,所以到了初三我成績非常穩定”,所以要想中考奪魁--請從初一開始

布局中考,请从初一开始

初一適應節奏 做好積累

小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不會聽講、不會記筆記,會的做不對。

小學知識比較簡單,偶而聽一耳朵就能明白,沒養成聽講和記筆記的習慣。中學知識連貫性和邏輯性相對較強,一個點沒聽明白,另外一個點接不上,導致不會做題。所以小學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有意識地進行培養練習,比如聽完一個故事後讓孩子進行復述,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並不是要成為音樂家,而是讓孩子得坐得住,靜下心來。

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改變思維習慣,二個是做好文科知識的積累。改變思維習慣,中學和小學最大的區別,在於理科中以字母為主,而小學生總是把字母當成一個具體的整數去思考,舉特例不考慮一般情況。無法將數的範圍從自然數擴展到有理數和實數,需要很長時間去改變這種思維習慣。

文科知識的積累在初一做好也很關鍵,初一理科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思維量不大。需要做好語文與英語的詞彙和閱讀的積累,想總成績撥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兩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學很多很聰明的小男生,語文和英語是弱項,到初三想短時間補上來難度相當大,記憶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紮實。再加上物理和化學難度的增加,初三隻能疲於應付,很容易失去鬥志。初一時間比較充裕,做點文科知識儲備工作很有必要。

布局中考,请从初一开始

初二加強積累 提煉學習方法

文科積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很重要,英語尤其是閱讀量三年需要達到15萬字。學習有餘力的可以考慮初二開始閱讀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閱讀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樣中考是遊刃有餘了。

語文課外閱讀的積累也很重要,多讀多寫多背是家常便飯。當閱讀和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好辦了。興趣和愛好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培養的。

理科數學的知識難度開始增大,物理開始學習。要讓隨時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更重要!!!

數學從知識點上來說60%的知識點在初二完成,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作保障,難題是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尋找突破點的。初一、初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很重要。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題目題目,理解定理、定義和性質的含義;

(2)通過做難題對知識點內涵深入理解,反過來再去重新審視基礎知識,能建立起知識點的數學模型;

(3)通過做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對知識點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達到一個能靈活和綜合應用的高度。

理科學習需要學會質疑和歸納總結,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儲備很重要。最高境界是把學會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知識點和學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學霸,北清在向你招手!

布局中考,请从初一开始

初三體系化學科 提高深度

融匯貫通是初三的主題和目標。

文科的語文有大量的文言文和語文基礎知識需要記憶,初一初二有積累的同學會稍微輕鬆些。作文素材積累需要反覆對作文進行修改。

英語的詞彙、句型和閱讀也需要大量的積累,這時候開始感覺到時間不夠了!

理科的綜合應用是建立基礎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上的。三到四個知識點的綜合,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尋找突破口,將各個知識點的性質、定義、定理相互串連起來,尋找方法和思路。從不同知識點作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有一題多解,比較各種方法尋找最簡捷的方法。多做這種訓練比多做題更重要,可以為做其他題目節約寶貴的時間。很多同學認為題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簡單的方法,我可以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的題目。初三學習最需要的是效率,強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真正較量的是弱科誰更好!!!木桶效應)

很多同學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題解出來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優化。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簡單的方法,計算和步驟相對較多些,存在多作時間和出錯概率增大的風險!(當然別無選擇時先做出來為上,這就是要平時多做一題多解的原因,就知道找到最簡捷的方法)

真正優秀的學生是善於做方法和知識的總結、歸類、完善,循序漸進!記住巧來源於多做題多思考多總結。一題多解找巧法,多題一解找通法。有時候會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達到豁然開朗、滿血迴歸的效果!!!

本文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布局中考,请从初一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