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甘谷縣西坪鎮石溝村書記張乂華……

快來看看甘谷縣西坪鎮石溝村書記張乂華……文 / 劉燕

初秋,酷熱尚未消退。下午火辣的陽光炙烤著西坪鎮石溝村村委辦公室,炎熱難耐。

在這裡,滿頭大汗的張乂華正和其他兩名幫扶隊員核對扶貧資料。牆上一面印有“2017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駐村工作隊”的獎牌,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

張乂華是去年9月份從天水市委黨校選派到石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的。“這個村有6個自然組,居住相對比較分散。到村工作的第一天,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全村的自然組全部走了一遍,從村委到最遠的蘇家屲組,有十里山路。”張乂華說,經過實地查看加上村幹部的介紹,他很快就掌握了石溝村的實際村情。

石溝村地處甘谷縣北部山區,全村941人,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26戶。2017年底該村實現整村脫貧,目前還剩4戶共計15人未脫貧。村裡產業基礎薄弱,群眾平時以種植玉米、洋芋、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低,家庭收入主要依賴勞務輸出。近年來在西坪鎮政府和村委的引導下,石溝村開始發展果椒產業,目前有蘋果600畝、花椒300畝。去年又新推梯田1400多畝,為大力發展產業做足了準備。

產業興旺則百姓富

張乂華到村不久,就帶領其他兩名幫扶隊員挨家挨戶上門瞭解群眾心聲。經過走訪,張乂華髮現村民對發展產業信心不足,而且大多數農戶都缺乏果椒園管理技術。對這種情況,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現在必須上戶作動員,培樹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只要老百姓從心裡接受了,一切都好辦。”張乂華聯繫市委黨校,為村裡帶來果椒園管理技術方面的書籍1000餘冊。在上戶作動員時,他們就把農技書籍送到了群眾手中。

石溝村的果椒園裡,連片的蘋果和花椒紮根在層次分明的梯田裡。雖然尚未掛果,卻散發出勃勃生機。

“我家裡蘋果加花椒種了13畝,現在就等著明年花椒結果呢。”石溝村農民王自敏介紹,他們村的幫扶幹部和村幹部上門了好幾次,在種玉米、小麥和發展果椒園之間詳細算賬,讓鄉親們瞭解到了栽植果椒的好處,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現在群眾栽植果椒的信心有了,幹勁也足了。但是發展產業不能使蠻力,得用巧勁,讓果農掌握技術是關鍵。”張乂華組織村上果椒種植大戶和果農代表召開會議,詳細瞭解了農戶果園管理方面的需求。在西坪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幫扶隊聯繫市、縣果業部門的技術專家,在田間地頭為群眾開展果椒園管理培訓。現在,這樣的農技培訓按季度每年開展4次。

快來看看甘谷縣西坪鎮石溝村書記張乂華……

風雨之中更顯擔當

村民王世福說:“張書記是個好乾部。上個月下暴雨時他冒雨巡查,清理水渠裡被雨水沖刷而來的枯枝爛葉。”

原來在今年7月初,甘谷縣極端天氣頻發,暴雨成災。接到西坪鎮政府的防汛通知後,張乂華組織村幹部和幫扶隊員利用村委廣播、村民微信群,向全村發起防汛通知,幹部們分組上戶告知並排查隱患,在每個自然村都設置了臨時安置點。

7月10日暴雨如注,張乂華帶領幫扶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召集村裡部分青壯勞力,組成了一支13人的搶險小分隊。他們穿著雨衣雨鞋,手握鐵鍁,在6個自然組之間來回巡查。

“當時我們發現下莊組的王歲歲老人的房子存在安全隱患,就上門作動員。在大家的勸說之下,才把老人背出了屋子。”張乂華說,王歲歲老人80多歲了,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家裡就她一個人,村兩委必須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期間,張乂華主動聯繫市委黨校,為石溝村和紅凡溝村申請調撥了雨衣、雨鞋、鐵鍁、手電筒、救災帳篷等共計價值20000餘元的防汛物資。

精神扶貧“強筋健骨”

“今年4月,在駐村幫扶隊的聯繫下,我們幾個村幹部去市委黨校參加了培訓,還去了兩當、徽縣、鳳縣實地參觀學習,提高了大家的認識,使我們的黨性得到了加強。”石溝村支部書記高恩銘向記者說道。

正如高恩銘所說,自從張乂華來到村裡,就想著要結合幫扶單位市委黨校的自身優勢,對鎮村幹部和群眾開展精神扶貧。去年12月,他聯繫市委黨校,邀請優秀講師在西坪鎮開展了十九大精神宣講;今年4月,他又組織石溝和紅凡溝兩個村的村幹部參加了市委黨校的培訓學習。下一步,他打算針對西坪鎮所有的村開展精神扶貧,邀請專業講師在每個村開展巡迴宣講,在黨性鍛鍊、農村經濟發展、法律意識提升等幾個方面為幹部和群眾送去精神食糧。

一陣微風拂過,落日的餘暉灑滿了小山村。“山區跟城裡相比,儘管生活條件相對艱苦,但我覺得來對了地方。我有信心帶領石溝村群眾一同邁向小康。”張乂華站在果椒園裡,堅定地說。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更多精彩高清視頻敬請進入《今日頭條》隴原鄉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