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苏伊士运河改变了埃及甚至是世界的命运?

炸金花


伊苏斯运河之所以重要,并不是运河工程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这条运河改变了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不仅挽救了地中海沿岸,也削弱了好望角航线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地中海曾经是世界上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后,大量的船只从好望角航线与麦哲伦海峡航行,不再需要相对封闭的地中海航线。其结果自然是原本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的东地中海与意大利,纷纷衰弱。而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转移到了西北欧的大西洋沿岸。


这个历史进程从16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整整持续了300年。近代西欧的崛起与新大陆的发展,包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开发,都与此有关。但苏伊士运河的出现,改不了一切。

苏伊士运河的概念,其实在近代早期就由意大利人提出。当时的意大利人,希望从后来挖开运河的地方,凿同一条水道。方便他们的船只从这里进入红海,然后深入印度洋。以此和控制好望角航线的葡萄牙人去一争高下。


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被当时的马穆鲁克苏丹所认可。结果,在奥斯曼人占领埃及后,当地开始衰退。尤其是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比重已经被西北欧地区所迅速稀释。

19世纪,反而是法国人最早提出了苏伊士运河方案。原因也很简单,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很容易被英国海军在战时封锁。已经不期望在海战中完胜英军的他们,希望通过苏伊士运河,联通自己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陆上的残余基地。也能够顺势向东开拓。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让法国人如愿。所以他们买下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股票,获得了运河的管理权。随后又将埃及至于自己的保护国地位,控制了这条黄金水道。这样一来,即便是法国人大力营建自己在地中海边的港口,也无济于事。英国人则顺势控制了直布罗陀、马耳他与塞浦路斯。三个地方正好位于地中海的西-中-东。英国人顺着这条航线,走苏伊士运河抵达阿拉伯半岛的亚丁湾,再向东抵达印度和马来亚。著名的“大英帝国生命线”就由此而来。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一切都是免谈。

后来的历史上当中,关于苏伊士运河的争夺屡屡发生。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和德国,就希望从阿拉伯地区南下埃及,攻占苏伊士运河。英国人一面忙于保护运河,一面从印度调兵在奥斯曼控制下的巴士拉登陆,开辟了分散敌人火力的新战场。英国人也为此派出著名的劳伦斯,策动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反抗奥斯曼人的统治。


二战中,著名的北非战役也是围绕着苏伊士运河展开的。法国的维希政府宣布停火后,大部分海军主力停泊在阿尔及尔沿海的港口。英国人也因为担心这支舰队威胁苏伊士运河,不惜向过去的盟友开火。


1956年,埃及民族主义领袖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还因此出兵埃及,掀起了苏伊士运河战争。而以色列人也趁机打了一场第二次中东战争。


即便是在21世纪,阿拉伯之春在埃及的巨大影响,最终被军方平息。背后也有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因素存在。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影响东方地区的最大通道。这也是苏伊士运河改变埃及、改变地中海和整个世界的原因。


米南德王问道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下来看看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西面是尼罗河三角洲,东面是西奈半岛,整条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贯通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直接减短海上航线。可见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是亚欧非三洲的咽喉要塞。

苏伊士运河最早修建于埃及第十二王朝,后来被废弃了,之后18世纪末,拿破仑占领埃及,1869年法国建成苏伊士运河,19世纪末英国取得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二战开始纳粹指挥官为了夺取中东油田,截断盟军后勤补给与盟军开始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战后从1956年到1975年以色列和埃及一直争夺苏伊士运河,到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运,在战略位置上,苏伊士运河也是称霸世界必须掌控的位置,直接联通东西方,缩短海运距离。

在经济效应上,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从欧洲到亚洲海运不在需要绕过非洲好望角,航程距离缩短大半,联通地中海和红海整条运河沿途利用率高,同行的船舶数量和运货量在世界各大运河都位居首位,运输的物品主要是石油矿物资源,也可以说今天的苏伊士运河也是一条能源补给线,世界上7%的海运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所以苏伊士运河在经济上也有非常的地位。

苏伊士运河的存在,改变的不只是埃及或者是中东地区,而是整个世界东西方的格局和政治划分。


玄坤


说到埃及,先说尼罗河,这是世界最长的河流,6670公里从南往北浩浩荡荡。相比之下,长江6280公里,黄河5464公里,都屈居尼罗河之下。

图-埃及尼罗河夜景

埃及95%的国土是沙漠和荒漠,只有尼罗河两岸和尼罗河三角洲是绿洲。如果没有尼罗河,埃及就是块沙漠。

埃及人口约9000万,在非洲仅次于埃塞俄比亚。大部分人口都在尼罗河流域,小部分在沿海地带。

在大航海时代,埃及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不只是埃及,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属奥斯曼帝国统治。

图-埃及古文明

1798年,拿破仑时代,法军攻入埃及,与奥斯曼军队和埃及军大战,3年后被打退。

欧洲列强,离北非最近的两个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一般来说,欧洲人从地中海登陆北非,要么走西班牙南渡直布罗陀海峡,征服摩洛哥;要么从意大利西西里岛,攻占最近的突尼斯。

然而摩洛哥和突尼斯当时都不在法国人控制下,拿破仑舍近求远来攻埃及,究竟意欲何为呢?

图-埃及地图

拿破仑是个有超前眼光的帝王,他看中了苏伊士运河。这条运河古已有之,只是断断续续并不完整,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大航海时代,西欧的舰队来到印度乃至中国,必须通过南非的好望角。如果法国能够占领埃及,然后把苏伊士运河修通,那么西欧的舰队就能走这个近道,少航行7000公里。此时不但方便法国侵略亚洲,还能坐地向其他列强收取过路费。

可惜拿破仑占线拉得太长,在欧洲与包括英、西、意、德、俄的所有列强开战,埃及苏伊士河战略未能实现。

图-埃及地图

拿破仑遭遇滑铁卢后,法国人并未放弃打通地中海与红海交通的规划。随后英法联手进入埃及,通过经济手段购买了运河的修筑权和经营权。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按照购买协议,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99年,一直到1968年止。

不过到1879年,英国以法国欠债为由,把法国排挤出苏伊士运河势力范围,独占这块宝地。

图-埃及苏伊士运河

一战中奥斯曼帝国是个战败国,连土耳其本土都被压缩不少,外围的领地更是丧失一空。英国人在一战后接管埃及,完全掌控了苏伊士运河,掌控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1922年,埃及名义上从英国独立出来,但阿里王朝是一个亲英的王朝,而且英国还有大量军队驻扎埃及,埃及只能算是从殖民地到半殖民地。

图-埃及苏伊士运河

此时埃及的疆域,包括了南部的苏丹(今天的苏丹与南苏丹)。这几个国家被尼罗河串在一起,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战时期,埃及与英国共同抵御意大利与德国,埃及更离不开英国。

图-埃及苏伊士运河

1948-1949年,埃及参加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大战。这次战争中,英国不但支持以色列,还出动空军击退埃及空军。埃及军队和民众,普遍开始仇视英国,对亲英国的政府不满。

1952年,年轻的军官纳赛尔发动兵变,受到军队和民众拥护,推翻阿里王朝。纳赛尔只有34岁,于是将51岁的纳吉布推到总统宝座上,他自己在幕后掌权。

新的埃及军政府,要求英国从埃及撤军。英国方面其实也有从全世界适当撤兵的打算,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中,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地处中欧和南欧,几乎就在列强的家门口。英国最重要的根基,还是保住在西欧的利益,堵住苏联西进的步伐。

图-埃及尼罗河夜景

1954年,纳赛尔把总统囚禁,自己大权在握,强硬地要求英国全面撤军。英国正好也有一个台阶下,于是打算用两年的时间撤离埃及大部分地区。英国有个底线,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要地,英国不但不撤离,还保留经营权。

1956年,纳赛尔自己当上总统,英国人在其他地区撤兵完成,但仍占着苏伊士运河。

英国在十几年前还是日不落帝国,手段毒辣是没的说的。埃及驱赶英国人,英国则来一个“分而治之”,策动苏丹从埃及独立。

图-埃及分裂示意

195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苏丹宣布独立,给埃及军政府当头一棒。若埃及去收复苏丹,得到美式装备的苏丹军必然把埃及拖入持久战,那样英国就能重获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不过埃及军政府对苏丹独立行为隐忍了,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决心先把英国人彻底驱赶走,再来征服苏丹。

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沿线,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埃及为何如此强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时埃及与苏联走的很近,军事装备从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加强,因此底气十足。

图-埃及古文明

英国不能失去苏伊士运河这个咽喉要地,另一个列强法国同样不能失去无限通航的权力。既然埃及铁了心要赶走英国人,英法决定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埃及人。

英法兵力不足,于是又拉了一个盟友以色列。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对以色列固然重要,以色列更想利用这个机会,将现在也是未来的死敌埃及打垮,若能占领一些埃及的领土就更好。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在巴黎会盟,三方主要谈论的是如何进行军事合作,一举灭亡埃及军政府。这次会议三方瞒着美国,当时美国在1953年刚打完朝鲜战争,又在1954年从法国手中接盘南越,美国人的大战主要在亚洲。

图-中东战争

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打响。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呢?其实3个多月前埃及就派兵进入苏伊士运河沿线了。

战争发动时机与苏联有关,在此之前的6天,也就是10月23日,匈牙利爆发了学生大游行,反对苏联的控制。这场游行愈演愈烈,发展为军事对抗。到中东战争打响时,苏联动用超过3万军队和一千辆坦克镇压。三方见苏联卷入匈牙利动乱,而且规模还不小,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各方参战兵力,英国4.5万,法国3.4万,以色列17.5万,埃及则有30万大军。

此战英国派出了7艘航空母舰,劈波斩浪,画面震撼,日不落帝国余威犹存。

图-航母舰队

战争打了九天,以色列攻占了西奈半岛,英法则以轰炸为主。伤亡方面,三方合计伤亡不过一千多,埃及伤亡和失踪则有数万人。

11月6日,三方在节节胜利时,却宣布停战,原因还是来自苏美的压力。

苏联在11月4日,以3万多兵力控制匈牙利全境,一场动乱结束。苏联威胁英法,若不停战,苏联在必要时将使用核武,这给英法形成巨大的压力。

美国接盘南越后,正卷入持久战泥潭,若英法灭亡埃及实力将大为增强,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美国人通过经济手段,抛售英镑,导致英镑兑美元下跌15%,重挫英国经济。

图-埃及地图国旗

三方把埃及痛打一顿后,也只能停战撤兵,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


地图帝


如果是我来分析,我认为苏伊士运河之所以改变世界的命运,是因为它的军事用途,而且经济用途乃至旅游探亲的用途。


原因非常简单,改变人类世界命运的,排第一位的就是战争。战争很残酷,但是人类根本根除不了战争,这是由人类的天性决定的,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变。


比如,苏伊士运河上可以跑航母,我们就可以顺杆爬往下联想。美国海军的航母,是出入苏伊士运河最多的军用大舰。美军第5舰队就经常出入苏伊士运河,控制的上西亚与北非地区。在美军的强力控制之下,这些地区的居民的命运就发生改变了。


其实,运河改变命运,与航海改变命运是一回事。就算没有运河,第5舰队的航母想从波斯湾去阿尔及利亚进行军事干预,他们可以从南非那绕一下,就像高速堵车了,走下道一样,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在当前军事形势之下,苏伊士运河有与没有,对于人类命运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把它全填上,世界格局不会改变,它每天走10万艘货轮,也得有海军舰艇护航,要不索马里海盗打你。


军林天下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190多公里。该运河处于欧亚非三大洲接壤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5000~8000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本国经济发展上具有极大的价值。据统计,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在世界上适于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使用国家之众,过往船只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名列前茅。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多年来一直与侨汇、旅游、石油一道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当前运河每天为埃及政府收进200万美元的外汇。船过运河按吨位缴纳通行费,还要交付引水费和航标等费用。1993年运河收入达19亿美元,1994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

1981年10月1日起,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电子控制系统,从而标志着运河管理进入了现代新时期,它不仅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还使运河的通过能力增加近一倍。当前每天通过运河船只可达100艘以上。

为了适应国际航运日益发展的需要和赚取更多的外汇,苏伊士运河第二期扩建计划的第一阶段工程已于1994年开工,这期工程把运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宽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万吨级油轮得以顺利通过。这一工程得耗资10亿美元,费用的75%由埃及承担,25%由日本、比利时承担。可以预料,运河第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会对国际航运和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运河两岸的交通以及向西奈半岛供水,埃及政府于1980年建成了长5912米的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它是连接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纽带。隧道底部敷设了输水管道,每天把3.4万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输往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灌溉1.4万公顷土地,隧道内公路宽7.5米,每小时可通过2000辆汽车。

2014年8月5日,埃及政府高调宣布,将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一条72千米长的新运河,以扩大通航能力,拉动国家经济复苏。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表示,新运河项目将单独开凿35千米的新河道,其余37千米将通过拓宽旧运河,并与新河道连接来实现。这个庞大的工程项目预计将耗资40亿美元。为了保证埃及对新运河的绝对控制权,这一项目将不会引入外资。

作为塞西总统上台后启动的首个大型工程项目,塞西对新运河的建设信心十足,宣称35千米新河道的开凿在2015年年中就能完成,比之前埃及政府宣布的三年工期大为缩短。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015年7月)13日对外宣布,长达72公里的新苏伊士运河将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新运河的挖掘和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85%,并将于(2015年)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待新运河开通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有望从22小时减少到11小时。据介绍,埃及新苏伊士运河于去年(2014年)8月开工修建,包括35公里新开凿河道和37公里原有河道的拓宽和加深。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最重要的海运通道之一,也是埃及主要外汇来源之一,平均每年为埃及创造50多亿美元收入。新运河开通后,埃及运河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左右。此外,埃及政府还计划未来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多个高科技工程项目,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高达1000亿美元收入,约占该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节约86%的距离。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千米,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千米。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第一期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5万吨海轮得以双向通行。第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籽和油籽饼以及谷物。南运的货物则有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港口,39%是远东地区。

埃及是第一个开凿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人工运河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后人称之为“法老运河”。这条古老运河潜在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令各国垂涎,并因此刀兵不断。这条古运河先后被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公元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填塞了这条运河。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后,为开辟一条直接夺取印度和远东财富的通道,亲自带领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准备重新开通它。但是,由于测量出现错误,拿破仑认为红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开凿运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后,拿破仑因急于回国,开凿运河的事就此作罢。

19世纪,英法两国都把扩张的目标集中在富饶的东方。法国企图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沿开罗、苏伊士、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至波斯湾修筑一条铁路,以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1851年,英国获得埃及的许可,开始修筑铁路。法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欺骗取得埃及的信任,于1854年与埃及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并于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正式破土动工,动用了几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苏伊士地区开凿运河,十多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国统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随后,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接着,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1882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万军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对英国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对。1888年西方数国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国却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仍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指使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1936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军港等。二战期间,英国再次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手以色列对埃及发起军事进攻,企图用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推翻纳赛尔政权。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英法两国空军于两天后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并调集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展开占领运河的地面攻击。

在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法以三国的武装进攻最终失败。英法军队不得不于当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随后也被迫撤军。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目前,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早已成为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当然,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也被关闭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略埃及并占领埃及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开放。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苏伊士运河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昨思今明未武


浏览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嫉妒的发现,从沟通世界的海运航道的作用看,埃及苏伊士运河、(还有巴拿马运河),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

苏伊士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欧洲至印度的海洋航程缩短约50%、5500-8000公里。经济效益、战略利益重大,仅凭这条运河,就足以使埃及成为世界举足轻重利益攸关的重要国家。

苏伊士运河全长190公里,航道宽度平均约200米,深度22.5米,船舶吃水量最大允许19米,最大吨位22万吨,船舶平均通过时间15小时。现每年有15000艘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埃及每年收取引水费、浮标维护费、通行费合计超过50亿美元,没有其它国家会嫉妒眼红,因为这条运河的确物有所值。

苏伊士运河正在拓宽拓深扩建中,使驰往欧洲的25万吨级油轮能顺利通过。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

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苏伊士运河虽然远在天边,却对中国利益攸关。发展与埃及的传统友好关系,一直是中国对非洲外交的优先方向,做的不错!


谌人


首先,运河开通这个工程,需要劳力吧,于是增加了埃及的就业。其次,运河开通后,轮船都要缴纳过路费,这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啊。第三,轮船经过运河时,说不定会在埃及的港口比如开罗啊补充给养,顺带吃喝玩乐和旅游啊,都带动了埃及的地方经济。

再来说说世界经济,最重要的是缩短了运输时间,节约了物流成本啊。原来从欧洲要亚洲,要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费时费力,现在走地中海,走了运河,多省劲省时间啊。这个运河打通了,欧洲各国的贸易就更好做了,使得国际贸易经济迅速发展。


健康科普小郎中


在埃及,有一条位于亚洲和非洲交界线、贯通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水道,每天有近百艘货船、近亿吨货物在这里通行,它就是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

伊士运河是世界三大运河之一,北起塞德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180公里(2015年前),距今已有146年历史。它是全球少数具备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无船闸运河,也是贯通亚洲、欧洲、非洲的重要国际航道。

苏伊士运河

对埃及的改变

总长约180公里的苏伊士运河作为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约有2.5万艘船只通过,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平均每年为埃及创造50多亿美元收入。这也让苏伊士运河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人工河道之一。

而自2011年政局动荡以来,埃及暴动四起,游客和投资者闻风而逃,经济从此陷入泥潭,年均增长率在2%左右,失业率则高居两位数,目前在13%左右。2014年四季度,埃及GDP同比增速已回升至4.3%

埃及2008-2016年GDP走势(单位:十亿美元)

就在2014年到2015年新苏伊士运河开掘出了双向航道,大大缩短了船只通过运河的所需时间。工程总量长72公里,全部工程耗资约80亿美元。新河道开通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将从现阶段的22小时大幅缩减至11小时

新苏伊士运河项目的落成日期为2015年8月6日,正处于埃及亟须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的阶段,提供了数百万的工作岗位。据埃及官方预计,到2023年,

两条运河日均船只的通过数量将从目前的49艘提高到97艘,运河的年收入将从2015年的53亿美元增加到134亿美元。

不仅如此,根据埃及政府的规划,未来计划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预计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带来1000亿美元收入,占到埃及经济总量的1/3。

对世界的改变

除了埃及本身将获益多多,新苏伊士运河还将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埃及驻华大使马吉德·阿米尔近日表示,埃及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正值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推进的阶段,这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进一步为埃中全方位合作打开广阔的前景。

由于有了苏伊士运河,将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5000~8000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

苏伊士运河缩短航程

就能源贸易而言,苏伊士运河是海湾石油运往欧美国家“最经济”的航线。欧洲进口石油的70%要经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及其相邻的埃及苏迈德输油管道同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被称作世界七大能源运输“咽喉”。

世界七大能源运输“咽喉”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不仅大大缩短了国际货物的运输距离,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人民的交流往来。


金十数据


本来埃及所在的位置就很重要,苏伊士运河加重了这种重要性。

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就重要在,随着英国占领印度之后,埃及成为英国通过地中海通向印度的必经之路。为了尽可能切断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联系,拿破仑曾经远征埃及。

在苏伊士运河被开凿了之后,英国和印度之间通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的交流更加密切。在此之后,英国自然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苏伊士运河。想要做到这点,英国又要维持在地中海一带的霸权。这也就是二战期间,英国在地中海一带击败意大利海军,同时在北非经过阿拉曼战役等战役,打退隆美尔所带领的纳粹德国军队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这一系列战斗,恐怕德国就已经打下埃及之后和阿拉伯各国直接接触,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后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则是纳赛尔政变,推翻了服从于英国的埃及法鲁克王朝,成为了埃及的统治者。他为了争取民族彻底的独立,宣布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掌控。纳赛尔坚决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打算引起了实际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的英法各国的不满。

英法两国就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这场战争中埃及处于劣势,但是在外交上,美国苏联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英法两国重建殖民帝国的,于是在联合国威逼英法两国停战撤军。这一事件是美苏两国在冷战之余合伙瓜分英法两国的殖民遗产,也标志着英法两国殖民体系的解体,全世界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高潮的来临。

纳赛尔也经此战拿回了苏伊士运河的掌控权,获得了很崇高的威望,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至今苏伊士运河仍然给埃及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而正是这次英法联合以色列干涉埃及的失败,标志着殖民体系在全世界的解体,这才是改变了埃及乃至世界的命运。


地球知识局


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地理位置正好位于非、亚、欧三洲交界地带,可谓四通八达。埃及东部可以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进而走向世界,北部可以通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进而走向世界。以此言之埃及实乃沟通三洲两洋的重要地缘战略枢纽,这样的地理区位在全世界都不常见。

但看似完美的地理区位中有一点美中不足: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正好被西奈半岛所阻隔,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人如果要通过埃及远行印度、中国只能先通过地中海抵达埃及,再从埃及由陆路进入西亚地区沿古丝绸之路东行。随着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开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穿越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几乎都要穿越大半个地球。如果能在西奈半岛上修筑一条运河直接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将意味着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水系将直接联通。

事实上最先想到这点的正是埃及人自己:早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其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13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Necho 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没有完成。苏伊士运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被连续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公元8世纪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废弃。其后苏伊士运河被断断续续挖掘和开放,分别在公元前117年罗马时期的图拉真国王和公元640年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时期两度长时期开放。

世界进入近代历史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为切断竞争对手大英帝国同其殖民地印度之间的联系而远征埃及并计划重修废弃多年的苏伊士运河,遗憾的是还没等这个计划付诸实施拿破仑帝国就走向了覆灭。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法国彻底被英国压制,沦为二流强国,几乎失去了其原本在美洲和印度的全部殖民地,法国转而向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和毗邻的东南亚地区扩张,打通苏伊士运河对法国可谓意义重大。

1854年和1856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德·雷赛布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特许。帕夏授权雷赛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亚工程师Alois Negrelli制定的计划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1858年12月15日苏伊士运河公司建立。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运河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1875年外债迫使帕夏将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随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法国切实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此时的法国迫切需要和英、俄结成反德联盟,于是在埃及问题上法国主动向英国妥协:不仅将自己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英国,而且默认英国吞并埃及,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整个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允许埃及独立,但仍在运河区驻兵。正是因为牢牢控制着苏伊士运河,英国才得以维系和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联系并依靠殖民地丰富的人力和资源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苏伊士运河的确影响着世界的命运。

二战后随着英国国力的整体衰落,英属殖民地纷纷和大英帝国说再见。埃及虽早已取得独立地位,但由于英军长期驻扎在埃及,埃及实际上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附庸国。二战后的埃及眼见全球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蔚然成风,也通过纳赛尔革命的方式推翻了亲英的王室,建立埃及共和国。埃及共和国把从英、法殖民者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地区主权视为埃及取得完全独立的标志,于是双方开始争夺运河区。英、法拉拢中东地区刚建国但与阿拉伯国家有矛盾的小霸主以色列对埃及展开军事行动,可此时的英、法早已是二流国家,此时争夺世界霸权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希望趁机给予这两个没落的老牌帝国最后一击,从而确立自己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于是美、苏很难得地出奇一致地表示反对这场战争。无可奈何的英、法、以只得和埃及妥协,从此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回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