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先。

稻谷,是上苍赐予人间的宝物,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世世代代爱惜它。

一粒谷能成为种子入土,首先它自己必须是饱满殷实的,种子成长,需要农夫的精心呵护。种子发芽后逐渐长成一株株秧苗,再把秧苗移栽进一汪汪平整光亮的水田,一亩多蘖,绿盈盈地盎然生长。夏季,秧苗争先恐后地簇拥着拔高、抽穗、扬花,不久后,一垄垄、一片片水稻逐渐成熟,遍地金黄,满眼璀璨,那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尽收眼底。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爷爷是一个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种地绝对是个老把式,起早贪黑,数不清的日头里,任是在田野上站成了孤独高大的背影。一双稻草编织的鞋,一顶箬叶竹丝制成的凉帽,肩上扛着一把锄头,走在希望的田野,走进田野的深处,走进生活的深处。他四处探身锄锄草,放放水,施施肥...... 晚霞西落,爷爷便荷锄而归,披星戴月,收获的是一份好心情,手里点了支“大前门”香烟,嘴里哼着婺剧小调,满载而归。

在稻浪泛黄的时季,金风飒飒,大地一片金黄。爷爷更像是指挥着百万雄狮的将军在田间奔波。一株株沉甸甸的稻谷尤如婴儿般让人欢喜,田间地头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吸一口沁人心脾。我看到爷爷脸上泛起喜悦的微笑,他举目四望,满地尽是黄金甲。我知道爷爷特别喜欢这样有生命的黄,有收获的黄,有汗水的黄,有希望的黄。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谷物的收割在“嚯嚯”的镰刀声中,爷爷是领头的将军,父亲叔叔便是他的兵。此时茫茫稻田里的人们像是赛场上的选手,你追我赶,竞相比赛着。早的人家农历“六月廿十”可以尝到新米饭,到了“七月半”后每家每户都可以吃上当年的首季新米了。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水索粉 }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记得儿时,首季新米刚落地,爷爷常常天还没亮便挑着新米走路去七里地外的永昌镇上加工成米线(兰溪人称索粉干)回来。在那个年代,吃上一碗水索粉是件幸福的事。平日里很少有谁家会去吃。要不是家里来亲戚朋友,自己一般是舍不得吃的。但除了在收割抢种时节,那时家里人聚集得最齐,有时人手不够,还会请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这个时候,家里都会拿出新米做的水索粉来充当点心。到了午后两点左右,奶奶会下一大锅水索粉,我经常帮奶奶去村中央的井里挑水,用冰凉井水冰镇过的水索粉吃起来老爽口带劲了。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做一碗爽口柔滑水索粉是件不太容易的事。索粉干下锅后需要焯过水,焯水要掌握好火候,焯不够水索粉干吃起来生硬,焯过了吃起来糊口粘牙。另外,焯水时索粉干与水的比例也十分讲究,水要是放少了粉干容易起糊。焯水后的粉干不是马上可以吃的,需要用干净的水将粉干上的米浆冲洗干净,不然吃起来会酸涩糊口。冲洗干净后,奶奶会将一支一支水索粉卷成团,然后盘放在竹篮里或案板上。

当然做好一碗爽口水索粉,除了粉干本身白嫩Q弹外,上面覆盖的酱料也是十分讲究的。其实,水索粉的真功夫就在这酱料上,红白辣椒丁,榨菜丝丁,葱姜蒜末,五花肉丁在褐黄的菜籽油里煸炒,最后用自家酿的黄豆酱定味。一大汤勺酱料浇盖在井水冰镇过的水索粉上面,用筷子稍许拌匀。没等我动手,嘴里早已津液四溢了!农忙天热,那时家里连电风扇都没有,更别提空调了,大伙一排排坐在通风的弄堂口石阶上,一碗碗井水冰镇过的水索粉下肚,仿佛从地狱拉回天堂,就一个字形容“爽”。说真的,儿时我最喜欢农忙收割的日子,那时候家里人多,又热闹,有说有笑,还有那碗令人向往的水索粉。

爷爷奶奶已故有些年头,记忆中的那碗水索粉却时常萦绕在我心间。虽然现在偶尔也会吃上水索粉,但总感觉差点什么似的。当年的水索粉是爷爷用辛苦汗水换取的新米加工而成的,但现在粉干我就不清楚用的是新米还是陈米了,酱料是奶奶自酿的黄豆酱调制的,也许差异就在这里吧!

记忆中的那碗家乡的水索粉(冷淘)

今年五一假期回了趟兰溪老家,经朋友推荐去了永昌街道樟林稻香村农场踏青游玩。期间点了碗兰溪水索粉,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这个味道简直跟奶奶做的一模一样,Q弹柔滑,鲜辣爽口。让我一下子对这个农场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追问了水索粉的制作材料和流程后我一下子明白了,好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原来这碗水索粉用的米是稻鱼鳖共生的米,据农场主介绍该米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绿色米。“我们家的米是单季稻米,生长周期比一般的单季稻长一个月,产量不太高,但口感非常好,用它做出来水索粉白嫩Q弹,吃过的人都夸好呢! 酱料也是我爱人自己调的,酱是自家酿的黄豆酱,辣椒,菜油,葱姜蒜都是自家田里种的,真的一滴农药都没打过”农场主自豪地说。临走时,我带了10斤索粉干回家,顺便向农场主要了联系方式,我说我吃完后,你再给我寄!

记忆中的那碗水索粉,若干年后在诚实经营的农民朋友那找着了,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