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團楊峻: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要務

“資管新規出臺後,對我們整個國家的金融從業者,對監管,對各家機構,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7月8日,中國平安集團副首席風險執行官楊峻在2018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指出,“在新規背景下,財富管理行業將出現兩個重要趨勢。一是各家資產管理機構要拼主動管理的能力;二是各機構要建立完善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打造資金端和資產端的差異化優勢,形成行業壁壘,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需要機構不斷努力探索。”

平安集團楊峻: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要務

財富管理行業將出現兩個重要趨勢

楊峻指出,在新規背景下,財富管理行業將出現兩個重要趨勢。

一是各家資管機構要提升資產端主動管理能力。在以往剛兌背景下,各家機構都是以資金池運作模式為主,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收益和期限,不會關注具體的資金投向及底層項目情況。“但在未來去剛兌、淨值型產品佔主導的情況下,主動管理實力強的頭部機構將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而能力弱的中小機構將逐步被淘汰。因此,各資產管理機構要儘快提升主動管理的能力,建立差異化優勢。”

二是各家機構要建立完善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楊峻指出,“金融產品天然隱含著風險滯後性和風險隱蔽性,所以機構有責任為投資者儘量規避風險,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格的投資者。機構可從五大方面來建立和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

首先是KYC(Know Your Customer),即更精準全面地認識客戶,不僅要分析其財務實力、風險偏好,更要動態地瞭解投資者的人生階段、理財需求等多項指標。只有基於對客戶的全面瞭解,才有可能設計出更符合客戶需要的產品。

其次是KYP(Know Your Product),即瞭解產品。“精細化管理”是這一階段的關鍵,機構應建立嚴格的產品篩選機制,不僅要對產品的風險特徵作更精準判斷,還要對全過程進行評估。

第三是信息披露。對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而言,其在信息獲取、產品風險認知與承受能力等方面處於弱勢,機構應該將產品的風險特徵和組成要素等信息,清晰、主動地傳遞給投資者。

第四是要建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的適配體系。在對KYP及KYC精準評估的基礎上,建立產品與投資者之間有效的適配體系,力求在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保障其自主投資權利,實現“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人”的目標。

第五是持續進行投資者教育。這不僅是監管部門的重任,也是金融機構需要承擔的義務。“‘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如果僅要求投資者“買者自負”是不公平的。金融機構應更多地關注前者,只有做好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瞭解了產品和風險,才有可能打破剛兌,做到‘買者自負’。”

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無論是加強主動管理能力,還是做好投資者適當性,都要依託科技手段去打造,將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以近期在做的合格投資人分析為例,這些合格投資人如何識別,如何觸達,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找到答案。我們發現,在年收入40萬以上人群裡,66%是男性,而金融資產達到500萬以上的人群,女性則佔了60%以上,說明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方,而女性是收入的主要掌控者;二是從地域分佈來看,年收入40萬以上人群中,有87%分佈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而金融資產500萬以上人群中,分佈則比較均勻,一線及二線城市均佔40%左右,說明北上廣深收入比較高,但因房價等生活成本影響,導致家庭主要資產並不是金融資產。”

楊峻認為,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價值,就是實現資產與資金的精準匹配,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只有建立較完善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才能做到‘賣者有責,買者自負’,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從而應對資管新規帶來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