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資改革大方向 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基金獲批待發

隨著國資改革的不斷穩步推進,06月14日,博時中證央企結構調整ETF股票基金及其聯接基金正式獲批待發。該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策略是按照中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的股票權重進行復制,旨在引導市場關注優質央企、關注結構調整改革,強化價值投資理念,幫助投資者分享國企央企改革的紅利。據悉,該基金將於上交所掛牌交易。

國資改革成績單亮眼

2013年11月,國企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國改框架不斷完善,探索步伐不斷深入,國企經營狀況出現了顯著改善,經營指標數據低位反轉。全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累計值同比率先從2015年2月觸底反轉,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也從2015年11月觸底反轉。2017年11月全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分別是23.5%、14.5%;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分別為17.7%、13.2%。國有企業利潤和營業收入改善明顯。

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由此可見,國有資本需要在流動過程中實現盤活和進退,國有資本的市值管理意義重大。

設立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符合國改大方向

據瞭解,央企結構調整指數是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誠通定製,由中證指數公司編制併發布。指數編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6號)、國資委中央企業“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結合定性和定量選樣方法,以國務院國資委管轄的約30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為待選樣本,綜合評估其在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投入、國際業務發展等方面的情況,選取較具代表性的100只企業股票加權計算構成指數。指數反映了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板塊在A股市場的整體走勢。

具體來看,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主要重倉分佈在建築、國防軍工、電力及公共事業、機械、石油石化、交通運輸等行業,這些行業幾乎囊括了發改委試點項目中所有的重要領域,高度契合在實體經濟中推進結構調整改革的方向。而從成分股市值分佈的情況可以看出,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以大市值上市公司為主,市值1000億元以上的股票在指數中的權重超過46%,在目前A股國際化的背景下,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大盤股更有優勢。(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展望未來,中國誠通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是全面深化落實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一年,改革紅利將加速釋放。央企結構調整指數聚焦實體經濟,推進結構調整。從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的行業分佈看,主要分佈在國防軍工、電力及公共事業、機械、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行業,多數屬於國民經濟重要領域,高度契合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方向。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中63%是戰略新興產業,涉及16個行業板塊,65只成分股。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中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或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的態勢。

招商局“4+N”金融業務排頭兵 博時基金堅定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升級

目前國企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招商局集團也入選了本次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肩負著央企改革試點的歷史使命。招商證券作為百年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核心金融企業,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下的第一大證券公司,也一直在積極探索各種金融創新、助力國企改革。本次受國務院國資委和誠通集團委託,招商證券作為兩大聯席協調人之一,協助央企結構調整指數ETF的編撰和發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博時基金是招商證券的子公司,也是招商局集團“4+N”金融業務的重要佈局。博時基金成立20年來一直堅守價值投資理念,不斷引領行業發展。憑藉長期優異的投研、雄厚的綜合資管實力,博時基金在具有基金業“奧斯卡”美譽的歷屆金牛獎評選中共捧回41座金牛獎盃,同時在今年的金牛獎、明星基金獎、金基金獎、英華獎、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等行業權威獎項上悉數登榜,累計獲得各類獎項多達27項。在新形勢下,博時基金將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秉持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理念,深造投研實力,防控風險,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升級,積極佈局新興技術和創新業務,為集團實業板塊和社會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積極提供經濟資源配置紐帶、機構投資者價值發現功能。

作為央企結構調整ETF的基金管理人之一,博時基金深感責任重大,希望通過基金的運作,整合央企和社會金融資源,服務國企改革、助力結構調整,完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

基金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