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中原入陝第一鎮 詩情畫意金富水

那裡是一幅畫,毫不誇張。您可記得,每年四月份各大媒體轉發的最為吸睛的茶山美景,它的原形正是那裡。泛著金色的茶園裡,採茶人兒頭戴斗笠,身穿藍碎花布,笑容燦爛。那裡是商南茶園,也是商洛的茶葉的名片。

那裡是一首詩,回味無窮。鳥兒鳴唱、魚兒嬉戲、白鷺閒飛、蜜蜂徜徉……猶如世外桃源。

那裡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遙想當年,馬鈴聲聲,飛塵滾滾,身穿郵服、腰掛“火印木牌”的驛卒,風風火火,在這裡揚起幾多歷史的煙塵;一代闖王李自成厲兵秣馬,娶妻生子,這裡的金鐘山上行宮大殿、點將臺遺址依存。

那裡產業興旺,人們生活幸福。一座座精緻漂亮的房屋建造於青山綠水間,一片片產業大棚在陽光下泛著金光,一袋袋香菇在人們辛勤汗水的澆灌中轉化成收穫的喜悅。

人們賦予這裡一個動聽的名字“金富水”。

富水鎮地處縣城東南10公里,位於鄂豫陝三省八縣結合部,陝西的東南門戶,312國道、西南鐵路、規劃中的345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自古乃是出豫入秦第一邊貿重鎮,古稱陽城驛,清為富水關,漢朝曾形成十里長街繁華景象,有史以來是兵家屯兵蓄銳、商賈雲集的名鎮。鎮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阜豐,資源豐厚,素有“金富水”的美譽。旅遊資源豐富,有闖王寨、陽城驛、王家樓、古漢墓群、漢十里長街等景點。鎮域面積147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社區)6193戶22206人。

近年來,富水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歷次全會和十九大精神,堅持“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旅遊富鎮、創業活鎮、文化興鎮”的戰略目標,緊緊圍繞“項目立鎮、產業強鎮、工業富鎮、強農穩鎮、生態美鎮”“五鎮建設”,做強茶、菌、果“三大產業”。全鎮經濟平穩運行,民生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轉變,社會和諧穩定。先後榮獲省級旅遊特色名鎮、市級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縣級脫貧攻堅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三變”改革助推脫貧攻堅

8月30日下午,初秋的太陽亦是火辣的刺人眼睛,富水鎮油房嶺村村委會擠滿了村民,大家有說有笑,忽略了擠在同一空間裡的炎熱和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身體。“你領了那麼多錢,打算幹什麼呀?”“你的也不少呢,我準備給娃開學買禮物。”大家激動地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三變”改革帶來的直接好處。

當天,是油房嶺村給股民分紅的日子。村民程慶明流轉土地1.1畝,領到了860元錢,他高興地笑開了花:“以前用這地種花生,一年到頭,忙得犁地,鋤草,花費了不少精力,最多也只是賣三四百元,現在完全不用出力,還能收入這麼多,這好事誰不高興?”他邊說邊忙著數錢。

今年55歲的貧困戶吳先啟,體弱多病,幹不了重體力活,平時和媳婦在茶園裡幫幹些輕體力活,兩口子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錢。加上流轉坡地8.2畝,平地1.2畝,當天他領了2869元。脫貧指日可待。

該村村支書吳承奎告訴記者,全村共有耕地1400畝,其中90%都已流轉。其中坡地流轉4000畝,村民僅流轉土地一項每年可收入約190萬元。油坊嶺村僅是富水鎮實施“三變”改革的一個縮影。該鎮把“三變”改革及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點、著力點。要求各村(社)立足村情實際和資源環境,通過創辦合作社、土地流轉、資源開發、集體資金運營、資產入股、項目建設、產業服務、電子商務、房屋租賃、有償中介等“十條”有效路徑,加大了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特別是通過扶持壯大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整合集體公益林補償金、村(社)閒置資產等途徑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一地生四金”,即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以扶貧資金入股龍頭企業“變股金”,貧困群眾就地打工“掙薪金”,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合作社“分現金”,實現集體增收與群眾增收“兩不誤、兩促進”。

像油房嶺村一樣,今年以來,富水鎮13個村共流轉土地8560畝,資金入股接近18000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8萬元以上。

厚植優勢構建產業集群

鎮富則民富,鎮強則縣強。近年來,富水鎮依託區域優勢,實施生態興鎮戰略,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規模產業,努力將富水鎮打造成為商南縣城的“茶罐子、菜籃子、果園子”,成為商南縣經濟發展的引擎。

打造產業大鎮。鎮上按照“發展產業促脫貧”的思路,大力推行主導產業發展,深入落實“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及推動產業基地建設等措施,將全鎮90%以上的貧困戶捆綁到產業鏈條上,確保貧困戶能夠達到穩定增收目標。打造萬畝生態茶產業基地,在龍窩村新建萬畝白茶基地,通過引進優質茶樹提升茶葉品質,做大茶葉規模,做強茶葉品牌,促進全鎮茶產業升級。目前全鎮實現種植茶葉2萬畝,油茶5000畝;打造萬畝林果產業基地,通過引進企業、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建設萬畝獼猴桃產業基地和萬畝核桃產業基地,目前已種植獼猴桃3500畝,核桃5000畝,通過“黨委+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打造千萬袋食用菌基地,建設黑漆河、沐河兩處千萬袋標準化食用菌脫貧攻堅示範基地。創新“借袋還菇”產業脫貧政策,在全縣範圍內推廣。目前,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大棚300個,佔地150畝,入駐基地種植食用菌的社員(貧困戶)70戶248人,共種植食用菌300萬袋,貧困戶戶均增收達3萬餘元,人均增收5000元,有效提升了貧困戶脫貧增收步伐;打造萬畝花卉苗木基地,發揮龍頭企業和致富能手的帶動作用,以政策為引領,引進華瑞苗木、秦園春茶葉、金地綠洲等5家公司入駐,發展月季310畝、花卉基地60畝、北美海棠200畝、金絲黃菊花300畝,涉及貧困戶130戶,人均增收3500餘元。

房前屋後,茶樹飄香,花果遍地,獼猴桃、核桃樹排排行行,袋料香菇“茁壯成長”,到處是農人們喜悅的笑聲和遊客觀光的景象。這便是歷史厚重之富水、產業興旺之富水、風光優美之富水、文化濃郁之富水的真實寫照。

項目帶動推進鎮域經濟

作為農業大鎮,走生態發展之路是富水鎮發展的必由之路。該鎮緊盯年初預定目標,不斷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投資的著力點,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全鎮經濟快速發展。投資1.3億元在油坊嶺、龍窩、赤地、洋淇等村打造農業產業長廊,目前已投入2500萬,初步形成了“山上茶、山下果、園中花”局面。建設富水鎮油坊嶺村至龍窩柏油路項目,投資2450萬元對油坊嶺村、龍窩村的道路提升改造,路基、路面底層工程、路面鋪設已全部完成,現路肩、路溝的後期完善工程正在進行中。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緊緊圍繞加快鎮域經濟發展這一中心,發揮資源、區位兩大優勢,多渠道多方位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及時調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領域,謀求招商策略,創新招商方法,實現了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上半年,簽約了商南首家溧商協作項目,現已在黑漆河村落地投產;以環境整治為契機,引入了天河泥漿生產線改造提升項目,現正在改造過程中。截至目前,鎮上共招商引資各類資金7650萬元。同時,鎮上還通過積極向上對接,上半年共爭取各類資金160萬元。

建設工業強鎮。全鎮共為工業園區徵地500餘畝,入園企業10家,其中建成7家,在建3家。天河泥漿公司、海鑫食用菌等企業已經建成投產。

整治環境打造文明鄉鎮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富水鎮始終將環境改善工作作為提升鎮域面貌、體現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尺。13個村(社區)以村兩委會為主導、保潔隊伍為主體、發動群眾參與的思路,集中精力和人力,重點開展道路、集鎮、河道、村莊的垃圾清理工作。將環境整治工作納入日常工作,配備保潔人員,做到定期保潔,解決農村“四堆四亂”等問題,為打造庭院美、田園美、菜園美、果園美的“四美”宜居鄉村奠定了基礎。加強對養殖戶的監管和引導轉產,劃定了禁養區,對違法養殖場申請強制拆除,對新建養殖場嚴格審批程序。

持續改善鎮辦人居環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同步實施糞汙治理,引導新建住房配建無害化衛生廁所,新增無害化衛生廁所100個,改建衛生廁所300個,豬圈150個;建立完善農村汙水治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實施流域治理5公里;改造民居36間,移民搬遷13戶,植樹造林3000畝。

全域旅遊做強特色品牌

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全市重點項目皈心小鎮就位於富水鎮內。項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9億元。項目以富水現代農業發展為背景、闖王文化旅遊為依託,以黑漆河景觀帶和富生路為骨架,生態農業產業為內核,形成“一心二帶三區”的結構佈局。包含八大功能分區:農藝苑、皈心湖、森林秘境、生態田園、闖王寨景區、老街漫步、高端民宿、田間民居。項目深度挖掘黑漆河沿線景觀、闖王寨歷史故事、王家樓戲樓文化等元素,將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飲食、特色景觀深入融合,形成“農旅、文旅”相結合的消費鏈,構成名副其實的“特色小鎮”。旅遊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有效手段,旅遊業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該鎮圍繞“秦楚邊陲古鎮、現代集貿重鎮、旅遊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強鎮”建設目標,加大闖王寨、陽城驛、王家樓等旅遊景區資金投入,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條件,實現旅遊產業與經濟建設協同發展。大力推動“旅遊+現代農業、旅遊+綠色工業、旅遊+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洋淇、王家莊、王家樓村沿線的產業長廊,發展採摘觀光;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加工、生物醫藥、保健康體等產業;深挖古陽城驛文化、闖王寨文化、漢古墓群文化的歷史和內涵,著力構建集觀光農業、特色產業、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全域旅遊體系,打造精品旅遊目的地。

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競發,奮勇者當先。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富水黨委、政府和人民將以更振奮的精神、更爭先的勇氣,凝心聚力,團結實幹,在新時代下繪就出富水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