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在遂宁城区北辰街,有一座教堂名叫福音堂。而遂宁老百姓却给这座教堂起了另一个名字——“打钟楼”。原因是自从这座建筑建好后,那座高约8米的塔式钟楼上每天都会按时敲打出钟声,方圆十里都能听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遂宁城区大多数百姓都是依据钟声来判定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美国传教士谷良真来到遂宁,在北辰街购买房屋修建住宅,并在街对面建修了礼拜堂,也就是现在的福音堂。据载,当年传入遂宁的基督教派有卫理公会、公谊会和复临安息日会。因为在光绪年间便有福音堂,后来遂宁便成为传教士们眼中的理想旅居地。

1917年,来自美国的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来到中国,用他的镜头先后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彩色幻灯片及39盘16毫米电影胶片,为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年在遂宁,甘博就拍摄了至今保存完好的86幅照片,为后世了解那个时期的遂宁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甘博在遂宁工作期间,就曾经居住在福音堂。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西德尼 · 戴维 · 甘博(1890—1968)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1917年,四川,遂宁县城街上行人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1917年,四川遂宁县,做草鞋

【记忆中的福音堂】

“打我记事起,大人们就是依打钟楼的钟声来判定时间。听到钟声响起,大人们便说几点了,该做什么了。比如十二点了,该做午饭了之类。可以说,在手表普及以前,大多数百姓都是靠打钟楼的钟声来辨别时间的。”在89岁的市民覃伯良的记忆里,福音堂的钟声曾在遂宁人生活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人说,在抗战期间,日本轰炸遂宁时福音堂的钟声还担当过传递信号的重任。“当年,前方侦察到敌机来袭,将消息传回遂宁后,县政府就用打钟楼的钟声通知百姓。警报、加急警报、警报解除,钟声各有不同。每当听到钟声响起,百姓都会依据钟声做出相应的防范。”

后来,打钟楼钟塔被拆除,其他建筑依然保留,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和基督教在遂宁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福音堂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按计划对其维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