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一年被裁員,非985

點擊上方“地產人智庫”即可關注我們!

30萬地產精英智慧學習平臺!

入职一年被裁员,非985/211如何应对人才洗牌?

最近,濤哥聽到一位朋友的遭遇:

他從普通院校碩士畢業,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職某30強房企做投資崗剛一年。結果這家房企最近轟轟烈烈的搞“人才升級”,對一些崗位甚至採用集中考試的方式,清退非985/211背景的員工。

他所在的整個部門都被裁員,他也成為這次“優化”的犧牲品。

在濤哥看來,地產行業的學歷要求越來越嚇人,大專幾乎已經沒有出路,就連普通本科都開始被嫌棄。

985/211成了很多房企招聘的硬門檻,甚至以前大家都不要的博士,現在也一夜之間成了被爭搶的香餑餑。

在日常交流中,濤哥發現很多背景一般的朋友,都希望通過中小地產,或大型地產的基礎崗位切入,打算積累經驗後,未來再往好的平臺跳。

但是,這真的挺難,地產“人才升級”的大趨勢已成洪流,未來房企將更加向金融類企業靠攏,人才標準將越來越高。

人才升級的起源

是老闆對未來的焦慮

這次鬧出很大動靜的這家房企,其實並不是第一家要求985/211的公司,目前市場上約20%的房企會在社招中將985/211作為門檻,並且這一趨勢正在快速蔓延。

濤哥很早就提出地產行業“人才洗牌”的現象,隨著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房企老闆們都陷入了深深的焦慮,而解決問題需要有好的人才,因此老闆們都寄希望於通過提升人才素質,化解公司內部的種種矛盾,並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公司裡都是985/211,就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不一定。但通過把一幫精英聚在身邊,能讓老闆感到團隊變好了,讓老闆能放心一點,焦慮似乎也少了一些。

所以,“人才升級”對公司是一方緩釋藥劑,藥效要更長時間才能真正產生,但對老闆卻是一針興奮劑,讓老闆

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抓到一根萬能的救命稻草。

人才升級的路徑

學歷成為最直接的選擇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萬科、中海、龍湖等標杆不強制社招985/211,反倒是那些追趕型企業在給自己的招聘設限?

濤哥看來,這背後的邏輯是:用硬規則去彌補管理成熟度的不足,雖然都明白一刀切不對,但這卻是無奈的選擇。

萬科、中海、龍湖這些成熟房企,很早就開始做校園招聘,比如萬科新動力做了19年,中海海之子也超過15年,因此內部早已積累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人才。

這些公司的管理崗位上,大多是內部成長起來的管培生,或跟隨公司打拼多年的老臣,他們對人才素質有較強的把控力,會主動與內部對標,不斷招更好的人。

而對於成長型房企,分公司管理團隊幾乎都是新來的,很多以前只是專業崗,被高薪挖獵做管理崗,他們的招聘經驗往往不足,對公司的人才標準又不瞭解,在招聘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容易放鬆要求,導致團隊的失控。

要控制人才素質,最根本的還是提升管理團隊的用人能力,但這一過程非常困難和漫長,而大量房企實踐下來,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控制學歷。

碧桂園主席楊國強說過這樣一段話:

假設每個博士一年40萬,那麼100個博士一年4000萬(目前已達1000人)。雖然這筆開支很大,但如果兩年後100人中成才1人,此人一年薪金200萬,卻可能給公司賺回兩億元,就像程博士(碧桂園副總裁,清華博士)一樣,那全部開支就賺回來了。

這段話其實反映出很多老闆的心聲:寧願多花些錢招好人,但怎麼界定哪些是好人?想來想去也只有學歷最直白了。

人才升級的底氣

是名校生儲備日漸豐厚

濤哥剛入行時,招聘大專學歷還比較常見,尤其是營銷工程等需求量大的崗位。

後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變得很普遍,地產公司也逐漸將學歷標準提升至本科。

再後來,越來越多的公司發現,通過校招培養“子弟兵”,不僅可以低成本的滿足基層崗位需求,同時校招生有更強的發展潛力、更好的文化適應性和更高的忠誠度,幾年之內就能成為公司的中層骨幹。

因此,各公司不斷加大校招規模並提高管培生待遇,一線房企給應屆生的年薪已經達到15-20萬,碧桂園、新城甚至給應屆博士開出40萬年薪。

在高薪刺激下,大批985/211院校的本科碩士和博士湧入地產,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學歷升級,並引發新一輪“人才競賽”。

比如去年,萬科、恆大、碧桂園、融創的校招規模都達到了上千人級別,很多規模不大的30強房企,一屆也都招了幾百人,據濤哥初步估算,百強房企去年引入的985/211管培生大約達到20000人。

今年6-8月,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現很多HR在朋友圈曬本公司的管培生入職培訓項目,在這些盛大的歡迎儀式背後,是浩浩蕩蕩的2萬名管培生湧入地產圈。

所以,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公司社招也要985/211,因為地產行業的名校人才儲備真的不少, 並且每年還有大量新鮮血液湧入,這給了房企們“人才升級”的底氣。

行業鉅變之中

人才升級是無奈之舉

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好日子,2018年房企真的不好過,各種調控政策不斷,融資非常艱難,限購限貸限價的效力逐步顯現,各地樓市一片慘淡。

前不久盛傳北京中弘地產陷入危機,而其他以北京為據點的房企也都不好過,坊間消息不斷,資金鍊都繃得緊緊的。

華東表面還很火,但日光盤的背後都是房企被限價割肉,比如龍湖原計劃賣8萬的天璞,硬扛了兩年終於揮淚5萬賣了,一天50個億,背後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華南也開心不起來,深圳已經發出明確信號:未來商品住房僅佔供應的40%,其他的都要做政策和租賃用房,本來房企在深圳就拿不到地,現在更別想了。

房企經營三要素:人、財、地之中,融資陷入低谷,家底不厚的房企資金鍊都開始吃緊;投資也進退兩難,不拿地會死,拿地卻常常賺不到錢。

所以,最能夠大刀闊斧展開變革的,似乎就只剩下“人”這一要素。

只要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這幾年房企人員變動越來越快,重大人事調整的發生週期從年度變成了季度。

而那些新上位的,往往都是年富力強,背景優秀的少壯派,就連中層崗位,都寧願選用那些一畢業就進大企業,工作六七年的年輕人,有的房企甚至專門制定了針對大企業管培生挖角的“管培生2.0”計劃

房企追求985/211和碩士博士管培生的本質,是因為在行業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變得無比重要,而這背後需要學習、創新、分析、謀劃等綜合素質的支撐。

所以,用教育背景更好、基礎素質更強的人才,替換現有潛力一般的團隊,成為地產公司立足長遠發展的無奈之舉。

應對人才洗牌

地產人應做哪些準備?

1、儘快提升學歷:普通院校畢業一兩年的,可以考慮讀985/211的統招碩士,未來找工作更容易,身價也更高;如果畢業多年的,可以讀在職研究生提升學歷,效果雖然不如統招,但也能有點加分作用;

2、加強經驗質量:學歷因素往往難以改變,但對背景非常優秀的人才,很多公司也都可以放寬學歷要求,因此必須提升工作經歷的含金量,爭取去標杆房企任職,適當長期服務並獲取內部晉升的機會。

3、獲取高層認可:雖然很多房企在做“學歷升級”,但對於公司高層已經認可的優秀人才,即使學歷不符合也不會影響其發展,因此努力工作,抓住表現的機會,快速往上爬才是王道。

4、找到差異化優勢:比如報建、客關等崗位高學歷人才極少,多數公司會放寬至本科;比如結構崗分公司就配一人,不會輕易替換;比如有些公司重視老員工,長期服務的一般不會辭退。

5、加入新業務藍海:比如商業、產業、長租公寓、教育等新業務,高學歷人才儲備少,目前還不算很熱門,因此招聘要求不高,可以通過切入此類業務,積累經驗建立先發優勢。

6、考慮加入避風港:民營企業的人才升級難以避免,但國企就溫和很多,一般不會因為學歷等因素“優化”人才,如果個人背景一般,擔心在民企被淘汰,可以趁早加入國企,安全性和穩定性會高很多。

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看著朋友圈裡,各公司浩浩蕩蕩入職的這2萬名管培生,不知又有多少老人要面臨淘汰,而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2019屆的校招又已經啟動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的房企如此,房企內的每個人,也是如此。

入职一年被裁员,非985/211如何应对人才洗牌?

地產人智庫( dcrwit )

30萬地產精英智慧學習平臺!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騰訊天天快報、搜狐、網易、鳳凰、房天下等自媒體平臺。歡迎各類房地產新銳觀點、實戰經營 、創新營銷、勵志人物等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專注優質內容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