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人,离不开城市,放不下山河”。古往今来,中国人从未放弃对园子的追求。中国人对园子的喜爱,深入骨髓。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孟子》有云:“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囿”即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随着社会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南有苏州园林,北有皇家园囿。无论是庄重华贵的皇家园囿,还是别具韵味的私家园林,里面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

初见蓉城,离不开的园林情结

说园林是诗,它是立体的诗;说园林是画,它是流动的画。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园子在他们笔下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印刻在时光的流里,并于时光往复间凝练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辉煌的园林艺术成就。其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建筑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空间,个中价值,亦是不可估量。

地脉价值。自然与精神的结合赋予园林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双重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心灵栖隐之地,中国名园大多诞生于时代重要的土壤上,凝聚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不仅代表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沃土和力量源泉。

艺术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刻意体现诗情画意,追求画境、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动静相宜的美,布局自由灵活,讲究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故中国园林有“步行者的园林”之说,可谓将匠人一生的心血和技艺蕴藏其中。

哲思价值。“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越过园子,出世感受小桥流水人家,入世则拥抱一世繁华,“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将身体与内心的需求完美演绎,也凝聚着人一生的智慧。

贯古通今,圆子皆是集地脉、艺术、哲思于一体,满足了人们居于城市、傍于山河的生活梦想。

山水为骨,浸透时光的味道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从来都是中国古典园林建构所遵循的审美准则。

古人造园,必定宁心静气,匠心考究,凝聚无数能工巧匠数辈传承之技艺,以山水为骨,师其意,取其神,而遗其形。迭石造山,凿池引泉,使“多方胜景”,凝于“咫尺山林”,向世人诉说纯正的古典美学。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匠人们秉承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在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的同时,亦将当下时代的人文精髓以及生活哲学融入其中,打造一座精神归处,值得细细品味与传承。


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中国造园学说《园冶》第一句话,即“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对于园林来说,三分匠、七分主人,是居住者的人生态度嵌入并滋养了园林。正因为如此,园子才真正具备传承的价值。

当人生达到一定格局与情怀后,将纵横世界的千秋名利都置于身后,园林便成了人们最终与本初的生活追求。园林是一种情怀与态度,也是生活方式与世界观的体现,是一种初见平常,再看天下皆寻常的存在,其中包含的文化传承、艺术雕琢、中华理想,都凝练在这咫尺山水中。

不忘初心,敬献成都“桃花源”

作为古蜀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历来有着很高的热度。近年来,成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国家新一线城市,但如果没有三千年璀璨文化传承至今,成都亦不会成为成都。而成都,源起城西。

而成都城西,则依然保留着成都最为独特的味道,也保留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初心。

最具代表的,是成西青羊区。青羊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文殊院、青羊宫等遗迹,是成都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片。2001年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在沉睡了三千多年后重见天日,“一醒惊天下”。作为古蜀国都邑所在,金沙遗址的发掘,于历史底蕴本就深厚的城西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有着如此厚重的底蕴做依托,成都的发展甚嚣尘上,而城西更是成为“成都第四商圈”,周边地价也直逼高位。

“西贵”之地,名副其实。

金沙城择址城西,临水而居,承袭了整个蜀地千年来的贵气。在生态资源极尽稀缺的成都,毗邻近1770亩生态湿地,在成都“西控”之下,如此巨制,价值之珍贵,可想而知。

三千年金沙的城,成都的园。

古往今来,无论是王宫贵胄坐拥的园囿府宅亦或是文人墨客寄情的山水园林,往往受其择址风水、地脉影响。一如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成都浣花溪,值得传承的园子,大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脉优势。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流淌传承之下,世代相传,为人所铭记。

伫立于城西金沙文脉贵地,金沙城·蕴初园,应运而生。蕴藏三千年过往,续写成都本初,亦代表当代成都,敬献中国又一园林瑰宝。

蕴初园,回归生活本身

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源起金沙,铸造一座成都人自己的园子。金沙城·蕴初园,由国际顶级景观大师,奥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亲自操刀设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理想人居环境为引,以王维《桃源行》所述意境为蓝本,演绎“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唯美意境,形成一幅绵延俊秀的立体山水画卷。

“成都是一个自给自足、休闲的城市,而景观就是让人过得更加舒适一些。”李宝章先生认为,新中式的景观,与地域生活和文化是有联系的。正因如此,李宝章先生特别重视保留成都的地域特色。李宝章先生眼中的成都生活是“坐在竹林中喝茶”;“人们在茶园里很放松,茶馆里有盖碗茶,白瓜子一块多,有人掏耳朵、捶背。”是太行宏瑞总经理范文浩的成都记忆。仅从一部分成都漫文化的描述即可以看出,迷人的永远是成都的原味,源于千年的文化,可谓世界不缺纽约、伦敦、巴黎,缺的是成都自己。

以现代手法,打造千年文明古韵

一个府邸加上一个园子,中国理想的居住形式就是这样。人类对于居住的环境的理解,一为天堂,一为桃花源。蕴初园以桃花源为原型,“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样的空间围合起来,特别有助于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也让回家变成一段游园赏景的旅程。由此创造出“人在画中游,人与景合一”的状态,成为一个有情怀鲜活的景观作品,金沙城的独一无二性由此彰显。


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基于对成都地脉和文化的深刻了解,以及成都人亲园、亲水,喜茶的生活习惯,金沙城打造4万平生态示范公园,以启程、竹径、回转、观翠、落客、开阔、惊叹、转折八个阶段,开启一段寻珍之旅。

山本静,水流则动。蕴初园有瀑、有涧、有泉,营造了一个回归自然的意念,文化和艺术在这里完美相融。8个景观节点设计,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动静皆宜、藏露互补,塑造出城市与人文生活的缩影,每个人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生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园林中富含三开三合等意向,就像人生收放自如的历程,把故事放到园里,把身份放到想象外,人能在园中看到每一个阶段的自己,和过往人生的凝练成形。


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蕴初园内,每一处都蕴含着艺术成就,而解读艺术的,从来都是人生的道理和哲学。

从一石一木中窥见山川海洋。人生仿佛凝固于此,静心思考人生沉淀,不止于自身繁华与尽兴,更要在细微处见到生活的纹路。在这离城一尺,又仿佛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时间过得很慢,而韵味,自然也悠长起来。

“你选择了金沙城,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

远行三千年,从贵土文脉,到峰层建筑,将世界之上凝练至屋檐之下,创造更出众而又尊崇本初的未来,重新写就古蜀金沙文明。从蕴初园开始,金沙城,也不止是金沙城,未来,金沙城生态体验区将作为成都人情感与文化记忆的载体,让这座城市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源远流长。

自然落地,端知城市有山林

蕴藏千年过往,代表当代成都,敬献中国一座成都园林。如此高站位,名字由来也引人好奇。

晚明时期,陈继儒在《冰雪携》中说“余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

金沙城·蕴初园,择址金沙文脉贵地,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位于百仁生态腹地,8重景观,回归自然,有成都难得之佳山水;而竹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元素,代表了“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好品质,亦可谓“老树”。

完美解决前三难。究竟是哪位与蕴初园价值、站位相符的大师解决“安名难”?答案留待下回分解。

据悉,金沙城蕴初园,将于9月16日以晚会形式“寻梦园开”,目前金沙城官微已开启报名通道,小编已抢先报名,到时候别说我没告诉你哦!

敬献成都的中国“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