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余胜海/文

10月28日,我应邀参加中部崛起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晚上,我陪同好友陈九霖先生登上了停泊在汉口五福路江滩的“知音号”游轮,体验了一趟“穿越”之旅。

“知音号”是由“江华轮”为原型打造的蒸汽游轮。“知音号”有别于传统演出,“知音号”不设观众席,游客既是船客,又是参与戏中的演员,想再看下一出戏,需移步才能换景。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我们跟随着人流往前走,连接码头和趸船的栈桥俨然是一个热闹的集市,馄饨摊、老石磨、旧报亭、黄包车、老爷车、斑驳的木质地板,吆喝着剪纸、汉绣的货郎、黄包车和报童穿梭往返在栈桥上……所有的细节都在还原着最原汁原味的老汉口码头风貌,也在暗示着游客,你已经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时空。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余胜海和著名企业家除九霖在知音号合影

随着汽笛声响起,“知音号”马上就要开船,人群中突然出现了身穿长衫、旗袍的男男女女,或提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行李箱,或挥动着手帕。甲板上,水手们各自就位,商业大佬们一边走一边还在谈生意,穿着红旗袍的女人挥动着手绢跟爱人告别,准备出外闯荡的小伙子,用刚刚学会的英文跟伙伴显摆,演员们夹杂在游客中间踏上“知音号”的甲板,游客们似乎也已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知音号”一层的船舱是一个大舞池,还有酒吧,游客可以坐下来一边喝着红酒,一边享受极赋年代感的音乐和舞蹈。男士可以给自己换一身行头,戴个绅士帽,穿身西服,当一回优雅有礼的绅士。女士可以穿一袭华丽的旗袍或长袍,换上高跟鞋,和演员们跳一支舞。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在二楼表演区,天南海北的人和演员邀你共唱一首歌,用音乐进行互动。随着舱房外的音乐响起,大家跟随着音乐走出舱房,才发现走廊里的人全都载歌载舞。当你加入其中,会赫然发现,你的笑容和舞姿都在投影屏上亮相,演员,游客,早已经分辨不清。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而知音号的表演主题同样是“遇见”。而且每一次遇见,都有故事。当你踏上“知音号”之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感触。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二层的船舱里,每一个房间都住着不同的房客,当你在他面前驻足,就能听到他的故事。帅气的男青年唐家栋抚摸着他的小号,这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但他却不得不卖掉小号去寻找弟弟:“都说这条船上文化人多,有没有一个爱音乐的人能拥有它?”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而在唐家栋的隔壁,一位舞女把手中的船票折成了纸船,她要跟生活了20年的这个城市说再见,因为她的爱人把她当礼物送给了生意伙伴。“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把心愿写在纸船上放到水里,愿望就会实现。我想要去一所乡村小学,教那里的孩子们识字、唱歌”。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在“知音号”上,只要你肯倾听,每一次遇见都有新的故事。

根据船票指引进入三层的舱房,每个舱房都有编号,床铺上的老式衣箱上放着一把油纸伞,衣柜里挂着绣花的马褂和坎肩、西装。桌上摆放着折扇、怀表、金边眼镜、长袍、旗袍、礼帽、旧书等,你都能拿来当临时道具,和同行的朋友自由发挥出不同的微剧场。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我隔壁344舱房的一个小姑娘换上一件绣花坎肩,她的身上顿时也多了几分复古范儿。

在船舱里还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贴好邮票的明信片,下船后你便可在码头邮局把它寄给你的朋友、家人或自己。整条船上都是老汉口的氛围,各种器物都很精致,很有韵味。我之前看过很多表演,但是在这里你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很多惊喜,很想下次带家人来一起体验。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可以说,“知音号”的表演完全颠覆了以往在剧场看演出的方式,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跟岸上完全不一样的武汉。我们和演员们面对面,就在一个船舱里,距离如此之近,这种同舟共济的感觉非常奇妙。我看到很多观众也参与进来,他们都在认真倾听,非常用心。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当你欣赏并和演员共创完成大剧后,登上游轮顶层露天甲板,歌手们会在露天甲板上弹唱“知音号”原创音乐,看游轮从长江二桥桥底穿行,饱览武汉“梦幻江城”灯光秀和“两江四岸”都市江景。

在“知音号”游轮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

来“知音号”玩穿越,仿佛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汉口。舞厅、酒吧、咖啡厅,甚至是楼梯、走廊拐角,“知音号”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舞台,每一秒都有新的剧情在上演,吸引着游客几乎没有时间望向窗外,甚至忘了自己身在长江之上漂流。直到演员们邀请大家走上四层甲板,许多人才蓦然发现:长江二桥,哎呀真的是穿越了!

游轮顶层还设有一个江景咖啡厅,同时又是一个城市记忆博物馆,陈列着面向全球征集的老物件老照片,包括上世纪的结婚证、婚纱照、民众乐园戏单等等,一一看过去,旅客们都沉浸在老武汉风情里。

余胜海,资深媒体人、著名财经作家、北京大学特邀研究员,长期从事高端财经人物访谈和中国经济、商业史、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华为还能走多远》《能源战争》《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家大败局》《变革时代》《草莽生长》等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在国內获奖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