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名菜「流蜞」到底是什麼東東?居然賣到200多一斤!

福建的名菜“流蜞”到底是什麼東東?居然賣到200多一斤!

福建的名菜“流蜞”到底是什麼東東?居然賣到200多一斤!​​流蜞,福州話發音為“撈kei”,在廣東一帶被稱之為禾蟲,學名叫疵[cī]吻沙蠶,產於河邊低壤之中,為自斷自生的環節動物。它看起來有些像蚯蚓,但細看其實有很大不同:頭部近似六角形,身體扁平有紅綠色條紋,兩側有須狀肢。

福建的名菜“流蜞”到底是什麼東東?居然賣到200多一斤!​流蜞以腐爛的草根為食,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高,在福州,流蜞只生活在烏龍江下游的草場沙洲裡。除了口味鮮美,這種像蚯蚓一樣的環節動物,體內富含蛋白質,又有滋陰、健脾、益氣、去溼之功效,可用作中藥。由於它們產量少價格高,被烏龍江畔的漁民們稱作“江中的冬蟲夏草”。

福建的名菜“流蜞”到底是什麼東東?居然賣到200多一斤!​ 在福建地區,其常見的烹飪方法有——(1)流蜞煎蛋、流蜞蒸蛋:將流蜞剪碎再加少許蒜末一起搗爛,放入生雞蛋攪拌後煎燉;(2)流蜞幹:長樂人的吃法,用油煎幹後裝入甕裡或玻璃瓶中,要吃時再拿出來回鍋炒一下即可;(3)流蜞蛋:寧德福安的名菜,用鮮蛋清飼養流蜞,等它肚子鼓起時,加少許鹽和醋,放到油鍋裡用小火烤熟,壓成扁餅狀;(3)油炸流蜞(4)老酒燉流蜞、黃豆燉流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