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岔路口的风尘客栈

风尘客栈

风尘客栈是我自己叫的,外面看起来既没有古色古香的房屋,也没有饮马喂料的槽厩,当然了里面自然是没有头戴斗笠的侠客。几间平房加一个上面扣有弓形遮阳板的院落。左边是一间摆有五张餐桌的小饭店,柜台不大位于房间的左上角,后面是一个近乎大半个房间高的酒水柜。这间房子的右边是一个小小的包间,房间的后面便是厨房,厨房和餐馆间开着窗口用于传菜。院落在小包间的后面,和餐馆间开有门户,里面的小房间全都改成了KTV.院落的中央是一个小小的花池,我只有夏天才有机会在这里吃饭,所以看见的都是整片的翠绿和一抹的鲜红。

饭馆就在高速的旁边,周边没有任何的树木,只有饭馆门口的两棵小柳树。走在外面一片火热,仿佛置身于烤炉中,里面却是不同。里面的包间里面装有空调,小饭馆里面放着一个巨型的风扇在靠墙角那里呼呼地吹着,很是凉快。

老板不是本地人,是隔壁县城的,操着一口浓浓的地方口音,不高的个头,非常的壮实但又不胖,同时也是厨房的大厨。老板娘是本地人,管着柜台上面,收钱记账,擦擦桌子,扫扫地,没有浓妆,也没有淡抹,扎着马尾很简单的妇人装扮,咧着嘴整日都笑着,但是当她家姑娘拿着手机趴在柜台上玩的时候,老板娘呲着牙过去就是一声吼。

公路上车来车往,正是卖菜贩瓜的好时间,中午开车上路虽然热但是车走的快,风吹着也是舒服,免不了走着走着困意袭来再加上饥肠辘辘,一路上饭馆不算少也不算多,大多都在路上那座水库的周围,白杨参天,绿树成荫。有的位于路边的村落中,门口停着许多的车,进去的人大步流星,出来的人挺着肚子,拿着纸擦着汗。而我去的只是那家,孤零零的那家。

门口随意的停着几辆运输车,只把饭馆的门口让开着。停好车,下车,门口左边是一个放着水盆的铁架,上面挂着一条毛巾,旁边放着一个不大的水桶,里面有瓢,除了特地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来这的都是搞运输的司机,搓把脸去去睡意,所以桶中的水都换的特别快,即使是大中午也很是凉快。里面吃饭的人不多,有空座,打扫的也算是干净。有菜单,但是我是从来都没看过,第一次来的时候是老爹点的饭,到目前还一直是那样点的,半斤回锅肉两个行面。等的时间不算长,倒一碗茶水,加了糖的,有点甜。饭端上窗口,自己端过来就好。回锅肉量足,味道偏咸,青椒葱段提味又爽口,毕竟是已经卤过的肉,吃起来卤肉的香味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是肥瘦相间,但若是有偏好瘦或肥的,可以提前和老板打声招呼,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加了酸汤的行面吃着滑口,筋道,咬一口刚泡好的娃娃菜,噌噌的,不算特别辣,尤其爽口。本地虽然处于沙漠边缘,但是却有一条来自祁连山脉馈赠的河,河的下游建有水库,于是这家饭店的鱼也是相当棒的。一般像我这样的百八十斤胖子吃一斤就算可以了,鱼切成块,炸了之后要腌一下,伴着土豆片,白菜,豆腐,豆腐皮,菜花,粉皮,蘑菇等烩一锅。如果吃的口味重可以给老板说,吃的口味轻也可以给老板说。我和两个要好的哥们三个人,两斤鱼,一盘蒜薹炒肉,一盘蘑菇炒肉,六瓶酒。吹一吹街头那年打过的架,聊一聊那个穿白裙的姑娘,讲一讲那些爬过的墙头,再谈一谈以后的道路。临了三条回家的路各奔东西,回头的瞬间都是满脸的笑容。

时隔很久又回到那里,只是时间紧迫,连一碗烩面片都没有吃到。老板的生意还是那样红红火火,但是谁也不知道再过很多年以后回到那里那棵柳树还在那里杵着等人,坐过的那张桌子还是哪个样子,老板娘还是那副笑脸,兄弟是否还是那些兄弟,离别时仍是那样的明媚。

民勤岔路口的风尘客栈

徐建国 男 民勤县人,毕业于民勤县的某一中学,目前在外漂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