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君子“”一詞之意,最早並非代表修養極高之人;是孔老夫子,為了鼓勵弟子和世人勤於修身,將君子變成了修養的一種目標,也正是孔老夫子的改變和大力弘揚,使得我們的文化系統中又多出了一個精彩的人格。

今天,我們便一起來學習一下,想要成為一位謙謙君子,首先要做出哪些思考?

視思明,

要看的深

世間所見,難逃“人、事、物”

看人要看錶裡,看物要看本末

看事,要看始終

看得透徹,就是要有遠見

成就大業者必有遠見

邦如果沒有遠見,怎能忍受西楚幫王

怎能屢敗屢戰,終成就漢室大業

陶淵明如果沒有遠見,怎能捨棄名利

怎能放棄前途的輝煌

來到田園寧靜釋然,

成就田園詩派的優美恬靜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視思明,

切莫被眼前的表象迷惑

切記不要盲目主觀,

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迷惑了眼睛

凡事要學會深入思考,

不要輕易的便對一個人一件事,

做出不加思考和觀察的判斷。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聽思聰,

聽懂最真的心聲

鄭板橋曾經在衙門休息時

聽到窗外竹子發出的蕭蕭之音

他從竹音中聽出了門道

並聯想到民間的疾苦

認為這竹音不是風吹竹枝發出的自然聲響

倒像是災難深重的民眾

發出的喘息之聲、疾苦之聲

身為縣令的他心繫百姓

從自然聲響中聽出了社會底層的呼聲

可謂是“聽思聰”含義的最好詮釋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色思溫,

保持一顆平常心

君子都有一顆平常心,

不以物喜,心懷寬廣,有容乃大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能感受到

當一個脾氣火爆的人發出一些過激言行後

現場的氣氛瞬間便會清冷下來

場面尷尬不說,更容易得罪旁人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成功之人當如謙謙君子,心胸開闊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貌思恭,

言行舉止應謙和得體

貌思恭,即懂得言行的禮貌

懂禮貌的人,才會讓人如沐春風

現今意義上,貌思恭已不僅止於言行

更深層次是對人的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從而為自己建設成功之路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言思忠,

誠信是做人的基礎

言行一致,是人立足之根本

一個對自己的話負責的人

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比如秦末項羽帳下的大將季布

因極為講誠信,留下了千古美名

常言道:“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事思敬,

要有敬業之心

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投入

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只有仔細思考,認真做事

抱著敬業的心態,才能做好一件事

漢朝時的蘇武,就是一位“事思敬”的代表

他奉命出使匈奴,在被扣押後

誓死不投,後被流到北海放羊

流放期間,他依舊堅韌

將放羊當成樂趣

終於有一天,他回到了漢朝

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蘇武牧羊”的美談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疑思問,

不懂就要問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

就要去求助懂得人弄明白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一種優秀的學習態度

只有懂得“不恥下問”,才能夠

更快的提升自己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忿思難,

要懂得隱忍

或許,退一步海闊天空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知“忍”

最為著名的當屬韓信了

一個人能忍得了“胯下之辱”

那還有什麼可以打敗他呢?

於是,韓信成為了一代名將

而給他胯下之辱的人

卻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見得思義,

不可忘初心

利益面前,不為所動

見利忘義,已是一個時代的“潮流”

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

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把持自己的內心

利字身旁一把刀,切記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君子九思,穿透人生

各位

人生就是一場競賽

過程千姿百態

當你在人生或事業的路上有所困頓時

不妨看看兩千年前君子的思考

助力自己繼續精進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