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兩千年的《論語》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總會有人質疑經典:都幾千年的東西了還抱著不放?真是夠迂腐的!

對此,我不想多說,其實你自己好好去看看就知道了:

兩千年的《論語》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

【翻譯】孔子說:“再給我幾年,等我五十歲去再去學習《周易》,這樣就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翻譯】孔子說:“如果一個人的本性超過他的文化,就難免有些粗野;如果文化超過他的本性,又難免有些浮華。只有文化和本性恰到好處地結合,才稱得上君子。”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

【翻譯】孔子說:“如果讀書人留戀安逸的生活,那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兩千年的《論語》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翻譯】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而現在的人學習就是為了裝給別人看。”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會敗壞道德。如果遇到小事不能忍過去,就會壞了大事。”

子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有了錯誤卻不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錯誤。”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

【翻譯】孔子說:“那種就算赤手空拳和老虎打架、不用船也要趟過大河死了都不會後悔的人,我不想和他共事。同我共事的一定要是那種遇事謹慎小心,喜歡動腦子來解決問題的人。”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

【翻譯】孔子說:“學習要有一種追求什麼卻追不上的緊迫感,就好像害怕失去什麼。”

兩千年的《論語》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主張不同的話,就沒必要互相謀劃了。”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我曾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反覆地思考啊,結果卻毫無益處,還不如去學習呢。”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翻譯】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而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衛靈公》

兩千年的《論語》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翻譯】孔子說:“君子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

【翻譯】孔子說:“我很有知識嗎?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向我提了個問題,其實我原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卻還是對答如流)。我緊扣他問的那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漸漸得出答案,最後就全部搞清楚了。”

好了,謝謝閱讀!我覺得《論語》還是很有學習的必要的,當然你不學也沒事,只是學習之後會受益良多。我們應該為有這樣的經典而自豪,而不是無故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