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作者 / 吳麗仟

李易峰糾結了很久。

他極少上固定綜藝,但卻真心喜愛籃球。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雖然從沒見過郭艾倫,但郭在遼寧隊奪冠時哭著說獲勝感言的樣子,李易峰記憶猶新,他甚至在易驊面前模仿了這段。

在李易峰力薦下,《這就是灌籃》製片人和總編劇第一次前往遼寧接觸郭艾倫,“不敢說很好,也沒說不好。”

為此,節目總策劃易驊也去遼寧見了一次。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跟其他明星嘉賓不一樣,易驊說:“他不在娛樂圈,很難定義。”

怕嘉賓身上沒戲,怕他們進入不了狀態,是所有節目共同的擔心。但當《灌籃》敲定李易峰和郭艾倫,真正開始錄製後,她發現兩人一個憨直、一個不裝,出乎意料好玩。

看到高大威猛型選手,郭艾倫會不自覺躲到了李易峰後邊,李易峰則語出驚人:“我們戰隊需要這樣一個給我安全感的人。”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據說《灌籃》越錄到後邊,壓哨球越多,打出了很多神性時刻。

易驊笑著告訴網娛觀察:“我有時也在想,我命怎麼這麼好呀?”

但是,《這就是灌籃》取得的成績,絕非“命好”這麼簡單。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如何讓嘉賓進入狀態?

周杰倫錄到三點不嫌累

藝人曾問過節目組,你們有想“人設”嗎?

“人設是天生的。”易驊會告訴他們:“做自己就好了,把你對籃球的認識,對人對球的看法說出來,自由發揮就好。”

聽到這話藝人反而鬆了口氣,找到了比較舒服和鬆弛的狀態。

其實,在邀請每位領隊之前,人設這個事就已經想好了。

易驊會先給藝人打預防針:“我們一天可能要錄12個小時,錄到半夜。”但像周杰倫團隊會表示完全不必擔心:“這是他喜歡的事情,怎麼會嫌晚呢?(笑)”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有次錄到三點多,節目組已經打算收工第二天再繼續,不想周杰倫突然喊了一句:“好,我們再看一組”,這令作息規律的兩位運動員林書豪和郭艾倫一度崩潰。作為四個明星隊長中的老大哥,周杰倫的全身心投入,對其他人也是一種鼓舞。

除了鼓勵領隊做自己,《這就是灌籃》的選手也很real。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舉個例子,最初平常心就像一個反派角色,心態不是很好,但比賽輸了之後,他也特老實地說自己後悔了,反而顯得真誠可愛。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跟張寧溝通時,他四平八穩的語速和略顯老氣的外表,導演內心os一度是:怎麼大三就有抬頭紋啦?上了球場後,張寧自己覺得表現不佳,先是拒絕了:“我很想要這個球衣,但我要憑實力拿到,我要取之有道”。最後憑實力拿到最後一個晉級名額時,整個團隊深受震撼;“一個人強大的時候,是可以變得光芒萬丈的。”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原以為打球的人不善言辭,誰料一個個金句頻出。易驊第一時間安利身邊所有帶娃的媽媽:“一定要讓男孩子打籃球,球場上的輸贏是最好的挫敗教育。”《灌籃》也不是宣揚男人要強壯,而是要教人勇敢。“就像高佳鉑一樣,即使弱小也不懼怕挑戰。”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籌備三年,

《這就是灌籃》都做了什麼?

做《灌籃》並非順風順水,簡直一波三折。

用易驊的話說,做節目一刻都不能疏忽。

以最新一期為例,因為時間緊張,預告片裡沒有剪賽事的內容,結果被直男吐槽了,“說第三期怎麼變娛樂了?”易驊有點委屈。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為什麼會被吐槽?易驊告訴網娛觀察,《灌籃》一季度下來,分為選人、打球、當教練、調兵遣將對戰等幾個階段。第三期明星選隊長,想全面展示選手的個性。當時選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被叫到“小黑屋”裡,明星領隊的提問也是開放式,有交流籃球方面的,也有跟籃球無關、天馬行空的。易驊表示:“除開籃球場上的賽事,《灌籃》還包含有更多的球場內外的內容。”

畢竟做好體育綜藝,平衡好賽事和綜藝的關係,至關重要。

前兩期節目中,節目因多次回放慢動作被吐槽過。易驊回應稱,他們肯定會根據網友意見做出相應調整。

為什麼?“我覺得所有的質疑都是有益的,我們不能保證自己一直正確。”用易驊的話說,創意這行沒有誰是絕對權威。“內容創作是一個特別殘酷的生態。不管一個團隊曾經多成,那都只是過去,重新開始一切都是新的,觀眾只會看當下和未來。”

至於她為什麼會做這檔《灌籃》?

2016年初,科比剛退役,想在中國做一檔籃球真人秀。

通過nba中國介紹,找到了做過《極速前進》、《非凡搭檔》等體育競技類真人秀的易驊團隊。易驊在上海、深圳見了科比,也去了科比在洛杉磯的公司,“一切都談成了”。節目上了2017年湖南衛視招商會,科比發了短片,節目取名為《灌籃之星》。

不過湖南臺因為種種原因往後推了,也錯過了科比的時間。

2018年初,易驊給優酷提案,新的提案把5v5換成了3v3。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很果斷,迅速決定要做。

3月1號項目進入籌備期,4月改名《這就是灌籃》。

易驊曾經想的是,一定不要辜負科比的期待。“我們好睏難啊。”她不禁感嘆,一個之前從來不看籃球賽的女性製作團隊,為此看完了所有籃球電影、紀錄片、訓練短片。從看不懂到看懂球賽。全靠團隊超強的戰鬥力、協作力,硬撐了下來。

她也感謝天貓出品和優酷的果斷,“如果不是大家的決斷,也不一定能堅持下去。”、“偉東說要all in ,我說那我也all in。”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創業三年,

如何站上垂類綜藝的新風口?

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宋秉華曾經說過,他們喜歡找既有成功又有失敗經驗的團隊。

“他(宋秉華)總結得很好啊。”易驊大方表示:“我也失敗過很多次,但失敗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整理。”

他們在湖南衛視做過《快本》,後來做過超女。

2011年入職深圳衛視後做了《極速前進》,2015年初離職、創辦了日月星光傳媒。在戶外競技最火的時候做了《非凡搭檔》,在直播綜藝最火的時候與騰訊視頻合作了《看你往哪兒跑》,2018年與愛奇藝“試水”脫口秀網綜《男子甜點俱樂部》。

這次一定要把《灌籃》做成,是不想錯過超級網綜的風口嗎?


獨家專訪|《這就是灌籃》“復活記”


易驊告訴網娛觀察,她也無數次想過要鬆懈一下。但當你發現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往往最危險。至於是否害怕掉隊?她直言自己好奇心很重,但沒有那麼強的好勝心。她想的是,下一個好玩的東西在哪,要做就做別人沒做過的。

八年前,團隊從長沙調入深圳衛視,五年後又一起離職創業。這些年,核心骨幹包括製片人總導演都在,很多實習就在她的團隊。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默契”易驊脫口而出。首先,價值觀一致,做事的態度一致,審美一致。

她用“無知者無畏”形容自己。對於新的挑戰,有時候並沒有想這個事兒有多難。往往一頭扎進去了。

她承認自己也犯過經驗主義的錯誤。做創意只要想當然,往往效果不理想。為此,她強調要打破自己和團隊的認知邊界。

她能做的,就是“反套路化”。

2018年,這檔反套路的《這就是灌籃》剛播了三期,但作為日月星光的CEO,她說2019年,他們又要重新開始。

時代在變化,沒有人永遠能站上時代的風口。

下一波的創新熱點在哪裡?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個浪潮的到來。“也許跟現有的所有內容形態都不一樣。”易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