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夏日炎炎,炎炎夏日,最近2周,简直都被热冒烟了,虽然空调、冷饮各种手段都用上,还是不够哦!不过我们老祖宗有个降温妙方,不用花钱,效果还好,啥方法呢?

五个字:“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这五个字是中国文化的一句老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可这五个字是谁说的呢?出处是哪里呢?

出处一:道家术语

网络搜索了一下,某百科写的:心静自然凉是道家哲学术语。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可道家哲学术语是何出处?还是没有找到。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出处二: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就此顿悟作此诗。诗中所说的境界,禅师之所以不像人人避暑之狂,其原因就是心静即身凉啊!

出处三:清朝雍正皇帝下令编辑的《庭训格言》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

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甚至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辞也。”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心静自然凉”真的有效么?如何才能做到心静自然凉呢?

但凡真能做到心静的,我想一定能知道确实是能自然凉的,虽然心静并不是直接降低了低温,但

心静却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情绪,而情绪影响着热量,比如:愤怒争吵时会脸红出汗就是这个原因。相反人在内心平静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下降。随着代谢的减慢,人的心率就会减慢,体内产生的热量就会减少。若真能像禅师一样沉思冥想,则出汗量会大大减少,体温自然可以有效控制。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同时情绪还影响散热效率:人有四种散热方式,体表热辐射、热蒸发、传导散热以及对流散热。热辐射是指机体通过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散热,流汗属于热蒸发,洗冷水澡就是一种传导散热,平常吹风扇、空调就是对流散热。这四种方式中,除对流散热外,其他三种都会受到皮肤表面温度的影响。而一个人情绪急躁时大脑更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皮肤表面血流量减少,肤温降低,这会使热量不易散发,从而体温升高。

那如何能做到“心静自然凉”呢?关键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调心功夫。

1、静心打坐

打坐静心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通过放松、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让人平静,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2、学会观察自己的体温变化和温度感受

对热啊、冷啊,不在乎它,不理它。你说热得不得了,想到热得不得了,你更热了,所谓心静自然凉,修养的道理就是这样。换句话说,你碰到烦恼或危险的时候,只好放下,所以禅宗讲“放下”,你不理就没有事,至少也会轻松很多。

3、心静需要身体是很自然的状态,夏天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身体需要流一点汗,这是最好最健康的。

贪凉反而会得病。现在很多人都是空调病,就是冷气开的太大,汗都不留,结果身体是凉了,病根也种下了。

“心静自然凉”的出处 如何才能做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