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雕刻師劉棟先生,是國產表售價第一次超過百萬人民幣幕後的工藝師,其微雕藝術和鐘錶領域的成功案例,一直都是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近幾年他隱居世外,十二年後,他復出表圈,雕刻完成“歲寒三友”藝術主題表。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時計堂:這件雕刻作品為什麼會想到以敘事做畫面?

劉棟:這是我第三次嘗試腕錶的金雕裝飾,這一次是在銀錶殼外部,我不想雕刻以往擅長的圖騰,對於工藝我更在意突破,哪怕僅僅只是局部或某些細節。這一次思考的時間比較長,每一個局部都是有感而發。一個宇宙之子從寒冬的末端,土地乾涸,灰濛濛的荒涼,到春天萬物復甦,一天天看到院子裡的荒草枯枝漸漸春芽發啟,只要細心觀察,大自然是最慷慨的,這種生髮的力量讓人敬畏,時間是最貴的成本,生命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耗,歲月像指尖的沙流逝,在四荀有餘的歲月裡,更感受到時間的珍貴,現在不做也許過十年想做也做不了了。歲寒三友在這一季的共鳴催生了這一次的體驗。所以我的雕刻週期用了六個月時間,熊爺做盤用了兩個月,機芯和組裝也等了兩個月,這一次是歲寒三友第一次合作整表,第一次不刻意設定主題、沒有目的的隨意遊走,整個經歷了三季。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松,竹,梅,一個傳統的題材與氣質,在這次體驗中得以詮釋,熊松濤的曉松園,常偉的竹時齋,劉棟的青梅堂,三個各自代表性情的松竹梅同時在這款銀表的外殼上留下印記,一款代表常爺筆下當代歲寒三友的作品,經歷了十個月終於初見端倪。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時計堂:作品的畫面感很強,你是從何而來的這麼多靈感?

劉棟:孤舟蓑笠翁,小學詩歌裡的印記,很多年以來那種寧靜與孤寂一直偶爾在我腦中浮現,姜太公直鉤垂釣,我把他作為開篇輕描淡寫的劃入其間,留白,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給空間留條路,就像人生,不要逼是太緊,多一些想象空間。張弛有度,我想在機械美學與方寸之間的表面體現一種中國傳統思想體系的展現,留點景深給喜歡發呆的人。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松的蒼勁,梅的傲骨,竹的繁茂挺拔,不必多講,很傳統也比較好理解,看著熱鬧就完活了。我花了更多的時間雕刻了一段風景,塬上人家,寧夏黃土高原的田家塘,留法藝術家田野先生的老家,與之藝術苦旅駐足過幾次的地方,一個執著的信念支撐著田野也許要用餘生去打造的一個地方,他的家鄉。這份炙熱的感情讓我感動,我把這番風景永遠的留在了這枚錶殼上,因為對家鄉的愛,與之共鳴。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時計堂:作品中的“明明德”與“萌萌達”是希望傳達怎樣的情懷?

劉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明明德,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解了這句話,可以說就是掌握了理解中國文化的鑰匙。明德代表品德高尚或光明之路,明明德是明白如何走向光明之路,我希望通過一件物能賦予一種美學一種信仰,最終我選擇篆書明明德聊表心意。中國的漢字是最有魅力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文字歷史,繼草繩記事之後的符號化演變,連綿不斷,沒有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文字是唯一沒有斷層的文字體系,古人的惜字如金到現在的信息大爆炸,也許未來唯一能記錄人類通史的文字只有漢字,因為漢字發明之初就是與天地神對話的工具,惜字如金,明明德。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萌萌達,諧音萌萌噠,麼麼噠,幽古通今,萌代表生髮,萌萌萬物復甦的春天那股生命力,在生髮的嫩芽的狀態已經蓄髮了無盡的生命力,一顆種子的力量,之初是那麼的幼小,給點陽光與雨露便生機勃勃,一切的偉大都源自幼小。從可愛的弱小生髮為挺拔茁壯,無論做人還是做事腳踏實地,逐步進取發展,總會有所成就,萌萌噠是起初的美好。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時計堂:對於這件作品,你有什麼期許?

劉棟:對於這款表的價值,我不想過多評價,做作品我從來不考慮價值,師父說過,用心做的東西,總會有它該去的地方,當然我希望是博物館,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我只是完成了一次匠人身份屬性的工作,專注做好一件作品就好。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工匠精神是最近比較熱的詞,但真正體會與完美生計並不容易,勵精圖治更不簡單,對我來講,工匠的屬性曾是被放棄的選項,這次迴歸只因為友情和不捨,對於選擇我從不後悔,至少勇於試錯是父親給予我的信念,最後僅僅是一付袈裟一柄禪杖的歸宿罷了,一粟米一瓢飲,一切均會化作塵埃。

記錄一隻雕刻表的長成


時計堂

鐘錶遊學

鐘錶私塾

鐘錶資訊

鐘錶史料

我們只做與鐘錶文化有關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