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普洱茶的倉儲是普洱茶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可以認為是普洱茶初加工之後的深加工過程。不管是自然倉儲還是傳統倉儲、幹倉還是溼倉,都可以看作是不同普洱茶產品的不同特徵表現。其中,傳統倉儲或者溼倉可以看作是比較完全的以微生物發酵為主的生產方式;自然倉儲或者幹倉可以看作是部分微生物發酵和部分茶多酚氧化的生產方式。

什麼樣的倉儲是好倉儲?一種倉儲,即代表了微生物發酵與茶多酚氧化兩者之間的比例,不同的比例便產生不同的體感、口感及香氣等等。認定一款茶放倉放得好與不好,表達了消費者對不同倉儲產品的喜好與否,也表達了消費者對於一款茶中微生物發酵與茶多酚氧化兩者比例的認同。

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那麼決定普洱茶倉儲好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們簡單歸納為六個方面:一是茶葉原料,二是茶葉緊壓程度,三是倉儲溼度,四是倉儲溫度,五是倉儲環境中的有益菌群,六是時間。

1、關於茶葉原料。在相同環境下,不同的原料其轉化的速度是不同的(做熟茶時針對不同原料加水及溫溼度控制等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放倉也要根據不同的茶來做倉儲環境的調整。

2、關於茶葉緊壓程度。一般來說,茶葉壓得松則會有利於後發酵,而茶葉壓得越緊則越不利於後發酵,我們常見的餅、磚、沱茶一般都壓得鬆緊適度且厚度有限,所以生茶的後發酵是可以預期的。但新出的鐵餅、心型緊茶、竹筒茶以及“千兩茶”等壓得很緊且很厚,如果不作特殊處理的話,我估計即便過上五十年也不會太好喝。

3、關於倉儲溫度。可以找到的經驗數據是,平均溫度在26℃至30℃之間。如果溫度偏高可能會使茶葉加速陳化,溫度過高則易炭化,溫度如果偏低則會使陳化速度降低,降低經濟效益。

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4、關於倉儲溼度。經驗數據在溼度60%至80%之間,溼度偏高容易造成茶葉劣化,溼度偏低的話也同樣會使陳化速度降低。

5、關於倉儲環境中的有益菌群。往往容易被忽視的是倉儲環境中必須要有充分的有益菌群,這也是我認為“無倉不成茶”的理由。普洱茶是後發酵茶,沒有經過後發酵加工的茶只能稱為曬青毛茶,毛茶不是不能喝,但在香港老茶人眼裡,具有剛猛茶氣的生茶是不能常喝的,對腸胃多少是有刺激的。生茶至少要入老倉十多年才可以試喝。湯色轉紅與口感醇厚恐十白是生茶是否轉化、能否長期品飲的標誌。普洱茶的後發酵過程(陳化過程)本質上是有益菌群作用下將茶葉中非水溶性物質降解為水溶性物質的過程。普洱茶生產在雲南,而大量存放在香港、臺灣等地。有人認為,香港、臺灣等地的老倉對於存放出好茶十分重要,就好比好酒必經老窖一樣。

6、關於時間。掌握了上述五個方面是不是就能做出好茶來了呢?不見得。更加困難的是溫度、溼度以及有益菌群種類與數量都是建立在時間軸線上的。一片好茶在什麼時間需要什麼樣的溫度、什麼樣的溼度以及什麼樣的有益茵群的作用,我們是知之不多的。如果給一片好茶的形成畫一條曲線的話,這是一條貫穿於溫度、溼度、菌群及時間等多維空間裡的曲線。相比好茶的形成,即便我們有再高的科技手段,也很難將片好茶在現實世界中完全複製。

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能得到如下啟示:

好茶不可多得也很難複製。

在脫離老倉的情況下,個人存茶的效果可能不會如想象中那樣好,所以要珍惜每一片好茶。

放倉效果將隨消費者的認知發生改變,所謂好茶也是品飲當時消費時尚中的“好”,而未必是存放初期的“好”也未必是幾十年之後的“好”。

從現在開始到今後五年之內,我們可以想見的是:新熟茶以幹倉為佳;老熟茶(十五乃至二十五年以上)以溼倉為佳;中生代生茶以幹倉為佳。

從溫溼度條件來看,認為較好的倉儲地應該在香港、廣東等地,但是容易把茶放得太溼以至於放“壞”的地方似乎也是這些地方。我猜想再過幾年沿長江中下游地區存放的茶也將出現在市場上了,我是抱著很多期待的。至於雲南存放的茶,目前還沒有特別有名的出現,我甚至認為昆明的高海拔低氧可能會對茶多酚的氧化起負面的作用。

【作者】黃剛

普洱茶該如何倉儲?

普洱最新行情/報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