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朝:我自豪,我自信——講述一位平凡卡車司機的故事

【商車邦導讀】從少年到現在,崔師傅用自己告訴大家,卡車司機其實活得很精彩。

不管今天的生活是什麼味道,她還是會持續流動,晝夜不息。

成為一名卡車司機是崔朝從小的夢想:“我小時候喜歡跟著鄰居的一位大哥跑車,總覺得開車特別威風。”男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於機械類的東西感興趣,而少年的歡喜也成為了崔師傅現在的營生。

崔朝:我自豪,我自信——講述一位平凡卡車司機的故事

崔朝

可夢想一旦進入現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崔師傅這樣理解他少年和現在的差距:“以前覺得開車就是開著新車,天涯海角說走就走,隨時都可以來一次不一樣的旅程。”少年人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待沉澱歲月之後,崔師傅回頭審視自己走過的路說:“現在就不再會這麼想了。每次接到運輸任務,唯一的想法就是安全準點到達。”

這個職業是“苦”的。“小時不讀書,長大跑運輸”,崔師傅認為卡車司機是最辛苦的工作,許多師傅待在卡車上的時間甚至比在家的時間還要長。就像卡友編的那句順口溜:一名司機,兩隻大手,三餐不定四季無休,為五穀豐登六六大順,每日七進七出八面埋伏,晚上九九不歸,十分辛苦。卡車司機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和社會的偏見,同樣影響到他們對於自我職業的認同。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國貨運司機有3000萬人左右,從業人員的學歷普遍不高,69%的從業人員學歷在初中及以下。司機師傅們會經常這樣表述自己: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不會講話;我就是個跑運輸的,等等。如果連卡車司機都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認同感,那又怎麼要求他人來認可這個職業呢?

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勇於改變的人往往會收穫得更多。在行車20年後,崔師傅對自己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追求。“雖然開車多年,但是經驗方法還是會有所欠缺。我想通過專業的指導,提高自己的駕駛水平。”當在沃爾沃卡車官網上看到綠色駕駛培訓學院的招募信息時,崔師傅報了名。愛人的支持更是給了崔師傅堅定的勇氣,“就是得到她的支持,我才去的。”不僅僅是報名“綠駕”,崔師傅說:“我幹什麼她都很支持,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可以安心的在外地工作,可以駕車天南海北地跑,因為家裡的事情不用分心。”在得到家庭的支持後,崔師傅參加了4月舉辦的沃爾沃卡車綠色駕駛培訓學院2018年第15期蘇州站的培訓。

時光如白駒過隙,悄然而逝。在“綠駕”學院中,來自全國的20多名司機一起學習交流,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崔師傅在“綠駕”培訓中印象為深刻的就是關於安全駕駛的課程。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拿上車下車的姿勢來說,以前下車直接從車上跳下來,結果培訓師崔能老師說:‘你這樣肯定不行,按照正規的駕駛姿勢是爬上爬下。如果你腳踩空了,那會怎麼樣?在外跑長途,離家幾千裡,你說你怎麼辦?’我心想確實是這樣。尤其是我們開重卡的,每一個細節都要重視。對自己負責就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崔師傅在講述安全駕駛時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每一位在外奔波的卡車司機背後都是一個溫馨的家庭,即使自己怎麼都好說,但又怎麼捨得妻兒為自己擔心流淚呢?照顧好自己的安全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負責。

崔朝:我自豪,我自信——講述一位平凡卡車司機的故事

崔師傅一家人

“經過綠色駕駛學院的培訓之後,很多習以為常的毛病,像開車的時候打電話、翻手機、走超車道等都已經糾正過來了。”現在,崔師傅不僅將安全時刻謹記在自己的心中,還經常提醒同一車隊的夥伴們。“他們在開車方面有什麼問題都會問我。司機師傅們開車穿拖鞋,他們習以為常的事,在我看來這肯定是毛病,我就給他指出來。我指出來,就是我對安全的一種態度。”

“綠駕”不僅僅是一個學習駕駛安全與技能的地方,同時還是培養了一大批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駕駛員。鄭州經常修路,只要看到路上有車子陷在坑裡出不來,崔師傅就會憑藉著重卡的大馬力幫忙將車子拖出來。崔師傅說:“有時候人家不敢出聲,我就說‘免費的,我不要錢’。”崔師傅笑呵呵地道:“感覺幫助他人我還挺開心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此,培訓師崔能老師說:“這才是咱們綠駕出來的人。”

在參加“綠駕”培訓之後,能夠明顯感覺到崔師傅對於卡車司機這份職業的認同和自信。“雖然我們是最普通的勞動者,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我們的付出,水果、家用電器、日常生活用品,大家的吃穿住行都有我們貢獻的一份力。”崔師傅說,當別人問他的兒子“你爸爸是做什麼的?”時候,孩子會驕傲地說:“我爸爸是卡車司機。”當親人能夠為我們的職業自豪時,我們的職業就是驕傲的。

在交流中無意間得知,崔師傅與愛人已堅持在平頂山的一家孤兒院當了多年的義工,現在還加入了一名新成員——崔師傅的兒子。

其實卡車人不只會開車,他們的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閃光點。崔師傅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從優秀到卓越”這一沃爾沃卡車綠色駕駛培訓學院的核心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